在一面山战斗中,永山为右翼,一直坚守阵地,直至全军脱离敌军的包围。此次葱岭遭敌伏击,他在奋战中先是&ldo;左臂受伤一处,额颅受伤一处,犹复亲持枪械,击毙悍贼数名,督队前进。至洞胸一伤,倒地晕绝,忽大呼而起,弋什扶之,坚不肯退,口喃喃嘱兵勇好辅寿山杀贼而逝。&rdo;时年才二十七岁。依克唐阿称其&ldo;死难情形较左宝贵犹为惨烈,其战功亦不相下&rdo;。注17对其英勇绝伦的无畏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ldo;一时江淮诸将,咸叹服不置&rdo;。注18永山率队拼死搏战,使敌人死伤甚众,不敢进逼。当他牺牲后,寿山便率军突出日军的伏击圈,向赛马集撤退。
在这次反攻凤凰城的战斗中,清军失利,损失甚大,计有一百五十人阵亡,四人被俘,并遗失钢炮和铜炮各两门。尽管如此,清军也给予了敌军以沉重的打击,使其伤毙七十四人,其中死十二人,伤六十二人。注19
注释:
注1徐庆璋:《辽阳防守日记》,甲午十一月初八日。
注2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请奖恤伤亡弁勇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55),第26卷,第19页。
注3 一些中日有关论著皆谓此战发生于雪里站北17公里的樊家台,并称之为樊家台之战。按:日本第二军司令官野津贯道发给大本营的电报:&ldo;十日上午9时过后,我军在雪里站以北约3里(日里,每日里合3924公里)的金家河子与敌军遭遇。&rdo;(《日清战争实记》第13编,第14页)聂士成《东征日记》谓:&ldo;大战于金家河。&rdo;(《中日战争》(1),第15页)依克唐阿《奏请奖恤伤亡弁勇折》则称:&ldo;十四日(公历11月10日)按仗,……此金家河失事之由来也。&rdo;(《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55),第26卷,第15页)可见,此战并非发生在樊家台,应以称金家河遭遇战为是。
注4《日清战争实记》第15编,第2页。
注5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39页。
注6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15页。
注7《日清战争实记》第15编,第3页。
注8《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请奖恤伤亡弁勇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55),第26卷,第19页。
注9《日清战争实记》第15编,第4页。
注10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40页。
注11、13、14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6卷,第241页。
注12 《日清战争实记》第15编,第7页。
注15《依克唐阿奏侍卫永山力战捐躯请从优议恤片》,《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55),附件2,第26卷,第20页。
注16《清史稿》,列传247,《永山传》。
注17《依克唐阿奏侍卫永山力战捐躯请从优议恤片》,《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55),附件2,第26卷,第21页。
注18《寿将军家传》(刊本),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藏。
注19《日本第一军石坂军医部长给石黑野战卫生长官的报告》,《日清战争实记》第13编,第18页。
四 辽阳东路争夺战的继续和收复宽甸
当清军反攻凤凰城之际,日军对辽阳南路的进攻开始了。十二月十八日,李鸿章以海城失守,辽阳危急,电令袁世凯专马函告聂土成等&ldo;回军设法夹击海城(日军)大股&rdo;。同一天,宋庆也根据李鸿章的指示,电饬聂士成等军&ldo;向南夹击,合并一路,相机攻剿&rdo;。前敌营务处周馥致电李鸿章,认为聂军相距过远,西援必来不及,并担心聂军撤后,摩天岭可危。注1聂士成也认为:摩天岭为辽沈门户重地,不能轻弃。他将留守事宜商诸盛军统领吕本元、孙显寅及新奉军统领耿凤岐,&ldo;皆莫敢肩此任&rdo;。此时,盛京将军裕禄、吉林将军长顺及辽阳知州徐庆璋均飞函&ldo;请留守,万勿轻动,致碍全局&rdo;。注2于是,聂土成不得不电复李鸿章、宋庆,说明&ldo;万难回顾情形&rdo;。二十七日,裕禄得知聂士成亦反对西退之说,便电奏东路各军&ldo;所防皆紧要处所&rdo;,&ldo;均势难抽动&rdo;。注3当天,光绪降旨谓所奏&ldo;自系目前实在情形&rdo;,谕裕禄&ldo;飞咨宋庆另行筹调,并饬知聂土成等仍严扼大高岭,以杜贼西窜之路&rdo;。注4因此,聂士成军仍得留守摩天岭。裕禄、长顺等几经磋商,决定函请依克唐阿率军西援。三十日,依克唐阿奏请留统领寿山率马步两营扎分水岭,统领德英阿带步队两营驻守本溪湖,亲率马步各营西援辽阳。注5当即得到了光绪的批准。
当时,日军的主攻方向已转至辽阳南路,东路日军分布于广阔的地带,兵力益显不足,只好缩小防区,退向雪里站。一八九五年一月二日,聂士成致电李鸿章和宋庆,略谓:&ldo;军兴以来,只闻敌来,未闻我往,此敌之所以前进无忌也.拟将岭防布置严固,率精骑千人直出敌后,往来游击,或截饷道,或焚积聚,多方扰之,令彼首尾兼顾,防不胜防,然后以大军触之,庶可得手也&rdo;。注6聂士成建议深入敌后进行游击战,这确实是一个创见。若能够将其付诸实行,必定可以有效地打击敌人。但是,李鸿章电称;&ldo;倭防范严密,恐不易攻,转为所乘&rdo;。注7明确表示不同意。宋庆也担心&ldo;该提督一动,岭防松懈&rdo;。注8此议遂不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