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们各自为政,治国理政没有形成&ldo;标准化作业&rdo;,客观上注定了这是一个思想活跃的年代。&ldo;士&rdo;这个阶层,说夸张一点,&ldo;四体不勤,五谷不分&rdo;、&ldo;手无缚鸡之力&rdo;,唯一的谋生手段就是琢磨套路游说诸国,&ldo;诸子百家&rdo;便是杰出的产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倡导&ldo;仁义&rdo;,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倡导&ldo;无为&rdo;,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倡导&ldo;兼爱非攻&rdo;,还有阴阳家、名家、杂家,不一而足。
无论哪一家学派描绘的理想社会多么美好,奴隶制度的瓦解却是客观现实。周室不断衰微,诸侯各国的内忧外患也愈演愈烈,上层建筑开始摇摆不定。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搭上了称霸的末班车,春秋时期的社会形态开始逐渐悄然瓦解。
诸侯们灭了一国又一国,传了一代又一代,历史的车轮带着战乱的污泥浊水,滚入了另一片混乱的沼泽‐‐战国时代。
第一章 群主是老魏
1 晋国有一只蝴蝶
对初始微小扰动的极端敏感性,是混沌系统的主要特征,这种貌似偶然却有内在规律的&ldo;假随机性&rdo;有一个形象的诠释:南美的一只蝴蝶偶然煽动一下翅膀,最终引发了一场席卷太平洋西岸的风暴。
其实历史也可以看做是混沌系统:一个人偶然的微小举动,有可能在无意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从春秋到战国,分界线在哪一天,或者哪一年,恐怕没有一个人能论证清楚。对于改朝换代,这样的问题再简单不过,老百姓睡一觉起来,衙门口的牌子便能从&ldo;大明&rdo;改成&ldo;大清&rdo;。但是,春秋到战国毕竟不是改朝换代,只是一个朝代里,经济制度的新陈代谢导致政治形态的变化。这样的过程注定是渐进的,偶然的因素层出不穷,似乎没有人能够精确地捕捉到那只扇了一下翅膀导致一场风暴的蝴蝶。
不过,历史总是那么出人意料,史学家们对分界线观点不一,却不约而同地捉住了那只蝴蝶‐‐晋国的荀瑶,也被称为智伯。
晋国当时的政治体制是这样:国君下面设有&ldo;正卿&rdo;,这个职位是世袭的。经过一代又一代的&ldo;励精图治&rdo;,正卿们不断积累能量,梦想着&ldo;咸鱼翻身&rdo;。特别是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挂了,王子们开始抢夺王位,晋国六位正卿力挽狂澜,一举平乱,扶持流亡到晋国的王子匄继位,是为周敬王。凭借着这一&ldo;丰功伟绩&rdo;,六卿在晋国更加肆无忌惮。公元前514年,赵、魏、韩、智、中行、范六家正卿通过频繁的灭族、分地运动,极大削弱了晋国国君的权势,形成了&ldo;晋益弱,六卿皆大&rdo;的政治局面。
管理学的&ldo;鹦鹉老板&rdo;原理并非永远正确,当高富帅的实力出现分化的时候,弱肉强食的闹剧就要上演,矮穷矬很可能就混不下去了。从&ldo;六卿皆大&rdo;开始,又经过几十年的尔虞我诈,赵氏渐渐脱颖而出,到公元前491年,赵氏在晋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然形成,《史记》的说法是&ldo;赵名晋卿,实专晋权&rdo;。
此时,智氏的老掌门‐‐荀申(谥号是智宣子)要做一个选择题:哪个儿子作为正卿的继承人,荀宵还是荀瑶?荀申觉得荀宵长得太凶,因此倾向于荀瑶。族人智果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荀瑶为人有&ldo;五贤一不肖&rdo;。所谓&ldo;五贤&rdo;,指的是&ldo;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rdo;。如此才华横溢的人,还能有什么弱点呢?‐‐不仁!
如果觉得智果说得还不够直白,不妨参考《水浒传》对高俅的总结:&ldo;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亦胡乱学诗书辞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rdo;在智果的眼里,荀瑶就是这样的人。
智果认为,荀宵长像是凶狠了点,但对于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氏而言,选继承人是正儿八经的大事,不是搞&ldo;超级达人秀&rdo;。智果说,若论凶狠,荀瑶甚于荀宵,因为荀宵狠于面,荀瑶狠于心。面貌凶狠的人,可能还有一颗仁爱的心;内心凶狠的人,什么缺德事干不出来?智果信誓旦旦地预言:&ldo;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rdo;
智果的诤言没有能够阻止荀申的一意孤行,他最终选择了荀瑶作为接班人。荀申死后,荀瑶继承正卿之位,人称智伯,谥号智襄子。
智果看人看得极准,荀瑶绝对是个坑爹的货,到处招惹是非,唯恐天下不乱。
公元前464年,晋君派智伯和&ldo;正卿老大哥&rdo;赵鞅之子赵无恤讨伐郑国。在这场征战中,好惹事的智伯与赵无恤结下了梁子。
当时军队打到郑国都城的城下,智伯以主帅的名义,命令赵无恤率赵家军队攻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智伯是想让赵氏当冤大头,自己躲在后面&ldo;道义上支持&rdo;,以此削弱赵家的军事力量。赵无恤当然没这么傻,坚决不干,理由很简单:要打一起打,哪有我一家打的?赵家要能搞定,还派你智伯来干什么?
赵无恤不执行命令,作为主帅的智伯感到很没面子,不阴不阳地训斥赵无恤:&ldo;恶而无勇,何以为子?&rdo;俗话说&ldo;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rdo;,智伯的话却点中了赵无恤的要害。原来,正卿赵鞅早先废掉了嫡子伯鲁,改立面貌丑陋、又是贱妾所生的赵无恤作为接班人。智伯拐着弯地骂赵鞅瞎了眼,又暗示赵无恤出身卑贱,意图就是激怒赵无恤,便能以&ldo;抗命&rdo;为由阵前处置。赵无恤不中智伯的圈套,索性来个将计就计,不阴不阳地回敬说:&ldo;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rdo;也就是说,我这只&ldo;忍者神龟&rdo;能确保赵家无虞,你智伯整日上蹿下跳的,迟早要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