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再往后倒是让杜正伦有些放心,或许那些不堪入目的文章都堆在了前头,往后再念的这五六篇却是比较合心意的。
“文笔出众,只可内容空洞无物,写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真是配不上这文笔!”
“这篇写得倒是不错,看得出来是下过苦功夫的,只是这逻辑颠倒、文笔混乱的模样,应该和前面那人结合一下,要是这两人的脑子能变做一个就当真不错了。”
别看人家是大儒,实际上作为文人来说,杜正伦这阴阳怪气也是本分能耐,这话一说出口就憋得人一口气喘不上来。
“不错,有框架有肉,虽然大而泛之,但是都说在点子上。”
“这篇偏僻了些,虽剑走偏锋,可情感真挚有认真斟酌。”
上头杜正伦悠悠念完了好几篇文章,顺便点评几句,遇上合心意的句子,还重复念了又念。这就与刚才的反应有所不同了,被点出来赞誉的文章同样没有明说是谁,可细看看底下有谁跟着摇头晃脑了,那大致也就是他所写的了。
在剩下最后两篇的时候,杜正伦看了看,倒是认出来杜荷的字迹,便先挑了这份来看。
杜荷算得上是家学渊博,杜家正出过两任宰相,也是这京陇世家的出身。或许是曾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的关系,对于世事还是比其他人知道得要多一些。
“这句不错,‘好风好雨,既从于箕毕,时若恒若,复系于休咎,何所适从也?’倒是有胆,直接质疑了《尚书》中有前后矛盾之处,以此质疑经典来做收尾。虽走了偏门,直接远离了原本的题目,若是在考场上,我必定要废黜这篇文章。但是只在文章交流,却是一道不错的思路。”
杜正伦颔首,杜荷这篇文章虽然不合适,但是其中的思路倒是可以交流一二。等他读完这篇之后,总算是把前头被气到的郁闷排泄了出去,他心中打定主意,就算是最后一篇,再如何奇怪他倒是也能忍得。
不过他认真想想,方才所念的文章倒是还少了一个人。
虞玓。
他低头看去那最底下那字迹有几分熟悉的文章,微微挑眉,拿起来细读。
此时窗外,正悄悄站着好些人来。
定睛一看,那却是圣人与太子等人。
圣人听着杜正伦的话,忍不住点头,文笔优美华丽确实是让人欣赏来极其畅快,可倘若空无一物,那还不如一道言之有物,却文笔晦涩的文章。
简洁,实用,方是正事。
今日乃是常朝的日子,圣人下了朝后,就颇有兴趣地招了太子和魏王等几个一起往东宫崇贤馆来。
却是要满足他前些日子的念头。
从杜正伦开始点评开始,他们就在外头站着了。
听了许久之后,圣人轻声说道:“那几个在混日子的,当真是浪费。”他虽然像是顺口一提,但熟悉李世民的人都知道多少是有点火气的。
只不过那后头的好几个人的文章确实做得不错,这才多多少少打消了圣人的火气,没有当场发作起来。
李泰见着只剩下最后一个,便忍不住说道:“阿耶,不若我们就进去吧?”他已经不想再听着那些乱七八糟的文章,虽然后头的几篇确实不错,但是打头的那几篇当真是侮辱了他的耳朵。
太子看了看屋内的情况,拦住了魏王的说法,“这里头也就剩下一个,听完再进却也是不迟。”
圣人奇怪地发现,在太子说完这话后,李泰就不说话了。
这真是有趣,往日青雀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折服的脾气,只不过眼下并不是说这话的时机,圣人摆了摆手让他们不要再说话,继续听了下去。
杜正伦对虞玓所写的文章颇感兴趣,这几个月下来他清楚虞玓的功底,再怎么样应当也是过得去的。
起头一句,“圣王以刑礼为大忧,理乱系焉;君子以仁德为大宝,死生一焉。”这就让杜正伦不自觉点头,对下头的学生说道,“这句先是明了刑礼、仁德对圣王与君子来说是怎样的重要关系,其后接的两句则定夺了刑礼能治乱,死生可成仁的基调,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应时而变,应事而改。”
头问答得很是妥帖,杜正伦再往下看。
待到“虽殊时异致,同归於一揆矣。”这句时,他忍不住称了句好,再念了两句,便摇头晃脑说道,“道有千万,殊途同归。虽然这篇未曾解读经文经义,也没有佐以经典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可文笔简练干脆,已经能通其要,自圆其说。今日文章,此当为头名。”
他往日也是看过虞玓的文章,知道这郎君向来笔锋犀利,常有出人预料之观点。可今日这文章却能收拢住不当有的锐利,而牢牢地圈在既定的范围内,当真收放自如!
杜正伦又狠狠夸赞了这篇文章,端得是极为畅快至极。
正值此时,屋外有了些动静,有内侍高声叫道:“圣人至——”
屋内直学士与诸位学子一愣,皆是站起身来,齐齐拜倒下去,口称陛下。
李世民带着四五个皇子走了进来,他抬手让众人起来,含笑说道:“今日至东宫,便想起崇贤馆内的诸位贤才。莫要多礼。”
虞玓抿唇,听到圣人的说法倒是轻晒,这几位必然是在外头听了不少墙角,不然怎能踩着点进来?
圣人摆出一副方才至的模样,当然是得顺着圣人的意思来。杜正伦意思意思地讲解了此前考校学生的题目,再把几份觉得不错的文章捡给了圣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