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手抄报内容 > 第44章(第1页)

第44章(第1页)

当然,《老子》一书虽然多有权谋,那也是高级权谋。比如&ldo;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rdo;(《老子&iddot;第五十七章》),就很有道理。兵不厌诈,故&ldo;兵以诈立&rdo;,这就是&ldo;奇&rdo;。国有常法,故&ldo;国因法治&rdo;,这就是&ldo;正&rdo;。若要天下归心,则还得清心寡欲,清净无为,这就是&ldo;无事&rdo;。这也是道家的一贯主张。但无论怎样取天下,总归还是要取。所以,老子的无为,其实是假无为。他嘴巴上讲&ldo;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rdo;(《老子&iddot;第六十三章》),骨子里却是&ldo;为有为,事有事,味有味&rdo;。只不过在老子看来,要想&ldo;有所为&rdo;,必先&ldo;无所为&rdo;,或者装着&ldo;无所为&rdo;。因为按照老子的辩证法,矛盾对立的双方,总是相互转化的。你越是想得,就越是没有;越是不想,就越能得到。&ldo;没有&rdo;到什么程度,就能&ldo;占有&rdo;到什么程度。&ldo;后退&rdo;到什么程度,就能&ldo;前进&rdo;到什么程度。如果什么都不去想,那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得,什么都能有。这一点,老子倒不避讳。《老子&iddot;第三十四章》说:圣人&ldo;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rdo;。《第二十二章》说:&ldo;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rdo;《第三章》更干脆说:&ldo;为无为,则无不为矣!&rdo;据说,这就叫&ldo;道常无为,而无不为&rdo;(《第三十七章》)。可见老子的&ldo;无为&rdo;,其实是&ldo;有为&rdo;,甚至是&ldo;大有作为&rdo;。它甚至不过是重拳出击之前的收回胳膊,难怪有那么多的&ldo;有为者&rdo;会喜欢《老子》了。

这就是老庄的第四个区别,即&ldo;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rdo;。庄子一生,不知把多少送上门来的功名利禄拒之门外,我们前面已经讲过。这件事,一般都理解为庄子的清高。其实庄子不是清高,而是透彻。也就是说,作为哲学家,庄子想明白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人活着,为什么?是为了有名吗?不是。在《天道》篇,庄子曾经假借老子的话说,你管我叫牛,我就跟着你把自己叫做牛;你管我叫马,我就跟着你把自己叫做马(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有什么关系呢?那么,是为了有用吗?也不是。在《人间世》,庄子讲:有一棵树,奇大无比,许多人都去看它(观者如市),只有一位大木匠不屑一顾,说这是没有用的东西。晚上,树就来跟他说话,说我要是有用,岂不早就被你们砍掉了?正因为我什么用都没有,这才活到今天。这正是我的大用啊!

五老庄之别(5)

显然,在庄子看来,有名有用,都没有意义。因为他们都不是生命的目的,也不是人生的价值。前面说过,庄子是主张逍遥的。《庄子》的第一篇,就是《逍遥游》。所谓&ldo;逍遥游&rdo;,也就是真实而自由地活着。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再说(请参看本书第六章第三节)。这里要说的是,正因为庄子主张逍遥游,主张真实而自由地活着,所以,他向往的生活,是旷野之处有一棵没有用的大树,却能够&ldo;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rdo;;是腰上绑一只没有用的葫芦,在江湖之上飘;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在河边钓鱼,钓不钓得到无所谓。我相信,当庄子这样逍遥的时候,他也一定想明白了另外两个问题:世界上什么最可宝贵,什么最有价值。什么最可宝贵呢?生命。什么最有价值呢?自由。这两个问题合起来,就可以表述为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

我认为,这就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庄子一生,也在实践着他的哲学。为了生命和自由,庄子把很多问题都想得很开,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比方说,在孔子那里极为重要的&ldo;名&rdo;,在庄子这里就无所谓。他也不在乎自己有没有用,甚至没有用更好。相反,如果为了生命之外的东西去死,在庄子看来,那就可悲了。为此,他连儒家极其推崇的&ldo;以身殉国&rdo;、&ldo;舍生取义&rdo;也予以否定。在《骈拇》篇,庄子说,历来就有人为了生命以外的事情去死。小人为了利益,士人为了名誉,大夫为了家国,圣人为了天下。这些人,事业不同,名声也不同,但在违背天性伤害生命这一点上,是一样的,都不可取。由此可见,庄子把个体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它甚至高于道德追求、民族大义、国家利益、社会理想。

庄子的可贵正在这里,庄子的问题也在这里。在那样早的一个时代,庄子能够切身体会到人的&ldo;不自由&rdo;,并对这&ldo;不自由&rdo;进行批判和反抗,是可贵的。但将自由理解为或解释成不做事,不作为,则是他的局限。他不知道,自由从来就不是天赋,也从来就不属于自然,只属于人类。唯人知自由,唯人能自由,因为人做事。于是,人就有了&ldo;自由意志&rdo;。正因为有&ldo;自由意志&rdo;,他才能进行选择。比方说,为了民族、国家、他人,放弃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孟子所说&ldo;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rdo;(《孟子&iddot;告子上》)。因此,见义勇为、赴汤蹈火、为国捐躯等等,并非如庄子所说,是对自由的否定。恰恰相反,如果是出自当事人的自由意志,是他心甘情愿的自由选择,那么,就正是对自由的肯定。在这里,&ldo;自由意志&rdo;四个字,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以这样一种现代观念来苛求古人。而且,由于庄子是那样地注重人的个体生命和自由精神,他的哲学便充满了聪慧和灵气,让人读后心驰神往,久久不能忘怀。我同意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庄子哲学,是可以看作美学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道理也在这里。

这大约就是老、庄的区别了,即老子&ldo;以无为求有为&rdo;,庄子&ldo;以无为求无为&rdo;。这正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而且,按照辩证法的逻辑,它还将发展为第三个阶段,即&ldo;以有为求无为&rdo;。我们知道,这就是禅宗。

不过这已是后话。现在要回答的,是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儒道两家谁是谁非?

六儒道再评价(1)

前面说过,儒家与道家的根本分歧,就是&ldo;有为还是无为&rdo;。那么,道家为什么主张&ldo;无为&rdo;呢?原因也有三个:古无为而今有为,道无为而德有为,天无为而人有为。所以,儒道之争,也就是古今之争、道德之争、天人之争。两家的是非,亦在于此。

先说&ldo;古今之争&rdo;。

说儒道之争是古今之争,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先秦诸子中真正主张与时俱进的,只有法家。道家和儒家,还有墨家,都主张回到过去,只不过老庄退得更远而已。所以儒道两家的区别,也仅仅在于&ldo;远古还是近古&rdo;。主张&ldo;复古&rdo;,则是一样的。

这并非没有道理,更不是没有原因。原因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状态不满意。不满意现在,就会想念和向往从前。这是很正常的心理,也很普遍的心理。问题是,当人们想念从前向往从前的时候,他们往往只记得住从前的好处,记不住从前的坏处,而且那好处也往往被放大。也就是说,当人们把过去的时代描绘得无比美好时,这种描绘是不准确的,不真实的,至少也是不全面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