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家属非常肯定的摇头。
拉带血的黑便不一定非要腹泻。只不过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血便的患者存在腹泻症状。
除非像痔疮出血之类,大便通常比较正常。
“你爸在发病前有经常服用某种药物吗?”
“应该也没有。他一直非常健康。”
再次得到家属的否定回答。
“叔叔,您平时有接触老鼠药之类吗?”
李敬生直接询问患者。
排除了慢性腹泻,以及长期服用药物史,特别是长期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李敬生能想到的就只有老鼠药。
以前的老鼠药多是神经毒性药物,它们对人体的毒性极大,基本上只要误食了老鼠药,很快就会死亡。
基本上都是当天死亡。
后来这种神经性毒药被有关部门禁止生产和使用,改成了现在的抗凝血老鼠药。
它是一种慢性毒药,老鼠吃了后,需要好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会因为内脏出血而死亡。
这种灭鼠药的作用机制就是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的作用,抑制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从而导致凝血时羊延长。
然后毒药还可以损伤毛细血管壁,让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变得更脆弱。
这时候很容易形成广泛皮下出血。
患者的大腿等部位存在大片的皮下瘀斑,这正是皮下出血标识。
这也是李敬生为什么一直认为患者很可能是误食灭鼠药的原因。
患者本身是住在农民,种植了十几亩地。
前段时间正是粮食收获的秋季,患者少不了与老鼠打交道。
“唔唔!”
患者予以确认,说明他确实接触过灭鼠药。
李敬生查到这一步,心里已经有了底。
前不久在人民医院看到荣主任当机立断抢救患者的方式方法,给他的触动很大。
那么做虽然看似违反医疗程序,但是在那种情况下,不当机立断,真要等到患者的检查结果出来再按规定用药,那么患者很可能会死亡。
这个患者已经发生便血多日,虽说现在的状况不太好,但是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致命。
也就给了李敬生一个尝试治疗的机会。
至少他认为风险可控。
因为维生素K是治疗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特效药物。
当天用药,第二天就能看到些许效果。
有个三四天,疗效会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