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次日公孙康遣人来请袁熙和袁尚去商议退曹军之事,袁熙心中隐隐感觉到不安,他开始并没有打算去,可是袁尚不知为什么却再度燃起了暗杀公孙康的念头,于是背着袁熙命令楼班带着数名手下跟随自己前去。
到了公孙康的住所门口,袁熙看到楼班以及那些面露杀气的侍从,发现袁尚的企图后赶紧阻止他,但是袁尚却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由,对袁熙的提醒全然不予理睬。
就在他们在门口争执不下之时,公孙康走到了门口亲自迎接:
“二位公子既然来到,为何迟迟不进来呢?”
袁熙刚想说些什么,但看到袁尚那异常凶狠的目光后也注意到了:
如果自己这个时候讲袁尚的企图说出来,肯定会害死他。为此左右为难之际袁尚已经推着他的后背,强行拉着他走了进去。
当他们的脚迈进门槛后,两扇庞大的木门缓缓的被关上了,接着数十名全副铠甲的士兵将大门口守得严严实实,连只蚊子都飞不进去。
经过马棚时,公孙康忽然转过身一挥手,瞬间从各处涌来了无数士兵将袁熙等人团团包围。面对那些锋利的剑刃以及枪尖,袁尚装作一副无辜的模样质问公孙康:
“太守这是何意?”
公孙康冷笑道:“何意?我倒要问问你们是何意,我好意收留你们,但你们袁氏兄弟却恩将仇报意欲夺我城池害我性命!”
对于公孙康的质问袁熙毫无辩驳之力,他知道自己的路已经走到头了,索性怒声斥责妄图和公孙康求饶的袁尚:“够了!你折腾的还不够多吗?司马懿早就提醒过我要小心你,没想到我一时疏忽大意最终还是受你牵连,既然难逃一死,我们不如坦坦荡荡的死!”
毫无抵抗之力的袁尚和楼班只能够束手就擒,公孙康命令士卒将他们绑缚起来。
由于处于寒冬时节的辽东气候冰冷,坐在地上的袁熙受不了寒气,便开口向公孙康讨要一张垫子。然而还未等公孙康开口,袁熙苦苦笑道:
“我们的头颅都要远飞千里了,要这张垫子有什么用?”
很快,屡战屡败、屡腿屡战的袁氏兄弟以及楼班都公孙康枭首示众,为了斩草除根,在杀他们的同时公孙康还派人去袁熙的住处擒杀袁绍幼子袁买,但当他们杀到袁熙住处的时候,发现袁买早已经不见了踪影……
本想将袁氏三兄弟的人头一同送给曹操,借以示好来退曹军的公孙康只好拿楼班的人头来充数,派遣人飞马赶上率领主力撤回邺城的曹操。
看着赫然映入自己眼帘的袁熙首级,司马懿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听来使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后,他感叹袁熙的命运竟是如此的坎坷,尽管自己预料到了他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结局,但是却并没有办法改变什么。
不过曹操看到了袁氏兄弟的头颅心情大好,他对站在司马懿对面的周不疑笑着说:
“文直你看,还真是被你给料中了,袁尚这个蠢货不仅害死了自己还连累了袁熙啊。”
当曹操将目光移向神情凝重的司马懿时,脸上的笑容似乎也因为受到了他的影响而瞬间僵硬,转而冷冷的讽刺道:“天命在我,就算是有人想要逆天而行又能如何呢?”
这句话明显是冲着帮助过袁熙的司马懿而去的,感觉胸口极闷的他浑身不断战栗着,神色呆滞之余竟然完全没有听到曹操的话,以至于曹操再度开口叫他:
“怎么?看到这番情景感到很有挫败感吗?”
本来背对着曹操的司马懿这才缓过神来,一时悲愤之下他下意识的转过头看向了曹操。
奇怪的是,司马懿在转头的同时脖子以下的部位几乎没有扭转的动作,而且他看着曹操的眼神,宛若一把利剑直插曹操的心底,让端坐在正座上的曹操一时间难以适应,饱经风雨的他竟然为此受到了惊吓,导致头风旧疾复发,忍不住用手捂住了额头低下身去。
“大人?”
周边侍奉曹操的仆人看到曹操的表情颇为痛苦,赶紧上前询问。
曹操痛苦之余抬起手示意自己并没有大碍,而是冲着司马懿挥了挥手:
“你先回去吧……”
因亲眼目睹袁熙人头而痛苦不堪的司马懿,正对于曹操准许他离开感到求之不得,于是他赶紧欠身向曹操拱手行礼后,快步离开了营帐,很快周不疑也告辞离去了。
走出帐口的周不疑快步追上了司马懿,与他进行了一番看似礼貌实则暗藏玄机的对话:
“先生不必为此懊恼,袁熙之败责任不在您而在天意如此,不过在下还是对您敢于和势头正盛的曹操对抗的勇气深感钦佩,不知经此事后您可曾想过自己所做的是对还是错?”
司马懿看着眼前这位外表仍旧没脱离童稚的少年,心里十分清楚他在给自己挖陷阱:
“不知道文直口中所谓的‘对错’指的是什么?”
“也没什么,今后有很多地方还要请先生多多赐教。”
见自己的意图已经被司马懿发现,周不疑低头笑了笑,随即转过身不再接他的话茬,离别只时他对司马懿留下了句意味深长的话:
“有个人曾经和我说过,狐狸之所以往往能够躲过猎虎的追捕,原因在于……”
周不疑顿了顿,随即扭过脸对司马懿再度露出了他那让人几乎没有防备的可爱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