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走上讲台时,教室里出奇的静,我的内心暗潮汹涌。
组长在分发课外读本。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我。
“我就百思不得其解呀,”我说这句话时教室里一阵波动。大概同学们以为我要展开批评了。“这是一本课外阅读书,但是里面选取的文章,多数都有意义、又很有文采。这些文章,我读一遍能回味多日。可是为什么不选到课内阅读里来呢?”
同学们屏息凝神。
我继续说:“如知青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教室里响起一片翻书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开始用徐缓而抒情的语调,娓娓可听的朗读传送着我的心声。朗读课文是我的用之于手而应之于心的拿手好戏。很快同学们被我带入到情境之中。
课文写了主人公三次看花,第一次是春天,第二次是秋天,我对作者第三次秋天看花时的描述,用低郁、沉重的语调倾情而诉。
同学们在抒情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景色依旧,母亲已逝的“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伤感、悔恨、追思和怀念之情。
最后,我问他:“作者对黄白紫色的花朵描写在结构的安排与主题的表达中作用是什么呢?”按照我的要求,同学们通过四人一小组热烈讨论后,我总结道:“哦,结构上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我总结道。
“与主题的关系呢?”我接着说,“花儿的描写是象征着母亲的希望,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最灿烂的那一朵。”说到这儿,我清楚地看到单文文情不自禁地将放在桌上的两只手互拍了一下,突然又羞涩地趴在桌上。
咦,她身上的匪气呢,我窃喜。
“同学们,”我抓紧这个教育的大好时机,对他们说,“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道,当你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星星。”
最后我充满希望的说:“你们还很年轻,如果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天,我相信你们不但不会错过月亮和星星,还会重新拥有太阳!”
教室里一片寂静。
“老师书上还有好的课文吗?”有同学问。
“当然有啦,你们看就在这本语文书上的课外阅读中,就有《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片段。”我说。
“同学们读过这本书吗?”我问。
“我看过电视连续剧。”
“我也看过的,和我家人一块儿看。”有不少同学都看过电视连续剧。
“我也看了电视连续剧!”我这句话一说完,同学们鼓起掌来,“老师给我们说说吧。”
“要看原著,同学们。”我给他们详细地分析了原因。
“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为原型,写他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布尔什维克的经历。他的成长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和爱情的考验……”
“冬妮娅!”有同学脱口而出。其他同学都笑起来了,我请那位同学起来讲述电视剧中的情节,他说,冬妮娅的父亲是革命者,冬妮娅在父亲和爱情的感召下,也成了革命者。她的父亲还为革命而献身了。
“这个情节完全与原著不相符合。原著中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的爱情,起始于纯洁的友情发展到相爱,后来保尔参加了革命,经受了革命的洗礼。回到家时冬妮娅答应一起去参加共青团活动,感情有了裂痕,冬妮娅站在桥头,忧伤地看着落日的余晖说,难道我们的爱情,就像这样夕阳西下吗?随着战争的残酷,正如我们书上那一段里写的,有的共青团员逃离了,背叛了革命,而保尔坚守在岗位。在我们书上摘录的那一段里写着:在极寒冷的冰天雪地里修铁路,还要和顽匪进行激烈的战斗,环境极其的险恶。小说后面写到铁路遭到了顽匪的破坏。保尔在动员车上的贵族下车去帮助清除残雪时,他和冬妮娅相遇了。冬妮娅穿着貂皮的大衣;保尔穿着破烂的军装,没有底的靴子。冬妮娅轻蔑地说,‘我听说你生活得很艰难,但是没想到你居然过得这么悲惨!’保尔·柯察金立刻对她说,‘我也没想到,你现在变得这么酸臭!’这是他俩最后一次对话,是他们这段爱情的结局,是他们关系的决裂,更是保尔成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见证——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如果保尔的女友是生在一个革命的家庭,女友受到的革命熏陶,一定也会促使保尔接受革命的思想。随后又遇到革命引路人朱赫来,使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如果一切都是顺理成章,那这块铁还需要炼吗?所以,改编后的这段爱情请反而冲淡的主题,违背了作者的创作本意。所以说任何改编过的电影或话剧、电视剧都远不如原著。”最后,我语重心长地再一次强调:一定要读原著。
我对同学们说:“下一节课,我们要上雨果写的《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的演讲》。雨果写过什么小说,你们知道吗?”同学们向我投来期待和渴求的目光。
“《悲惨世界》读过吗?”我又问。
“啊……”讲台下一片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