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十多年后,我做了阿婆,已经在为自己孙辈的择校担忧了。从执意让她上三全初中,现在也紧锣密鼓地在准备加入买学区房的行列,虽然我从百思不得其解,到同意为她买学区房,放弃三全初中,也算是与时俱进了吧!
然而,对面对愈刮愈烈的减负之风,我仍然是与时俱不进。
肩负着培育第三代的重任,晚上八九点携着孙女无论从哪个辅导班出来,都会被一些推销员团团围住,他们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口里念念有词着甜腻的赞美,手里捧着厚厚一叠辅导班的资料。
曾经,我担心着学生放学这么早,离开学校以后,他们上哪儿去。现在终于不用担心了,放学以后有着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接受“机构”的再教育,是大有所学的!因为,那里只有你想不到的课,没有你上不到的课。
然而所有家长们渐渐越来越深切地领教了,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家长们更是大有可学,学无止境的。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家长们在接受教育机构的再教育时,不知可曾想起革命导师列宁同志的教导:“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在家里学习,到机构去再学习,可谓把“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教导发扬光大了。
孩子们在学校里有老师,回家后,还有家长变成的老师,“机构”里,还有数不清的老师,认不识的老师,记不住的老师。可谓园丁满天下。信息发达的如今,孩子们足不出户,随便选一门课程就可以试听张王李赵老师的课。学校里,有教师资格证的上不到课;学校外,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有上不完的课。时代真的不同了,原来是桃李满天下,现在是园丁满天下了。过去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一个孩子有老师无数,可怜的孩子们啊,究竟应该认谁为父呢?
因为无论什么课没有家长的参与,孩子没有一门能学得好。于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诞生了。有的机构从教学效果的角度考虑,让家长走进课堂,坐在教室后面陪学。这是一种“老调新调”的做法,只是目的不同:过去请家长走进课堂,目的是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如今的家长走进课堂,是让家长听完课后,回去可以辅导孩子。
家长们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于是乎,全职太太多了起来。相当一部分全职太太的丈夫如果收入并不高,那她的压力就更大了。我认识的一位全职太太,上学时是学霸,因为夫妻双方父母的年龄都大了,没有精力带孩子,她只好割爱辞职。专职做家务、带孩子。虽然丈夫非常理解她,经常为她减压,但当年的学霸怎能甘居人后呢?总觉得带不好孩子,就是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家长数不胜数。
下午2:00多钟,孩子们就呆在家里了。老师们用微信遥控指挥家长干这干那,其实这个时间段,有几个父母能在家里呢?
家长在委屈,家长在痛苦,家长们在流泪,家长们在怒吼,家长们在崩溃:年纪轻轻的家长头发大把地掉;过度的心焦,导致晕倒,急性冠心病装了两个支架;老一辈的家长陪孩子学习帮孩子抄题而发颈椎病脑梗;越来越多的父母,经年累月地为孩子操劳担忧,患抑郁症的、跳河的??
社会舆论都在抨击老师们的做法,当然任何时候都有缺乏责任心的老师,但更多的老师们,督促家长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在校的时间太有限了,太珍贵了。为什么孩子在学校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为什么老师在校教育学生的宝贵时光被虚度?
现在校园里的每一位老师,哪一个不是吃得苦中苦,方为“孩子王”的?现在小学任教的老师,有着大把的硕士生,初中老师已要求博士学位了。不让他们上课,目的是让孩子们达到所谓的减负的目的,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到外面的辅导班上去轻松愉快呀。因为在那里就会听到“哦,你家的宝宝真是太棒了!”“你家的宝宝实在太聪明了!”
让教育回归家庭,教育成了家长间的角力。为了自己不受伤,更为了孩子不受伤,我建议家长在辅导作业时,手上最好拿一串念珠,以保持心向佛系;桌上放一杯降火茶,以达平静心态之效;墙上最好挂一条横幅,用“宁静致远”的名句,来让自己保持淡定。
我们的学生—现在孩子的父母们都学过《愚公移山》,课文后有一段的评注。他说:“现在有两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
现在也有两座大山压在家长们身上:一座叫做经济山,一座叫做精神山。
课外辅导班,一节课少则一百多元,多则1000多!辅导的科目从礼拜一上到礼拜七,都上不完。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到了冲刺阶段,在学校工作的老师们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减负啊!学生没有阵地可冲刺,放学后女生由家长陪同,男生单枪匹马,向着冲辅导机构:冲啊!
“不要输在起线上”,从胎教就开始起跑;
三岁是孩子大脑开始发育的时候,因此“3岁是学外语的最佳时期”;
“四岁上幼儿园了,学东西的最佳时机”到来了,美术、舞蹈、书法、跆拳道、围棋……
“五岁手指发育成型,再不学钢琴就来不及了!”
“科学知识启蒙教育应该越早越好,它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四大板块,学好科学,赢在考场,才能在各个学科不输给别的孩子!”
言之凿凿,字字有理,句句掷地有声,凡人无不闻之动容,惊心动魄。即使再冷静的家长,也身不由己,最后被像注入鸡血,亢奋不已。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帝惊恐不已,惊的是:不仅孩子的负担没有减轻,家长的负担更重;恐的是: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师将不师,校将不校!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线下减负,线上增负,岂不是越减负担越重?而且这还是一场历史上最长最艰巨的马拉松啊!
如今,家长们身心疲惫、怨声载道;在校老师无所适从、深浅不得。教育改革这么多年了,至今仍是乱象丛生,仍在摸着石头过河。“乱”是正常现象,“乱世出英雄嘛”,可目前英雄何在?
教育回归本质,回到应有的位置,究竟什么是教育的本质,教师和家长应有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教育改革像条河。这条河,究竟还要趟多少个来回,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时隔三年后——2019年岁末的一个下午,我第一次漫步在511老厂区新建的公园里。日暮时分,这个主题以历史景区与航空文化相结合的遗址公园弥漫着怀旧的气息。蓦回首,仰视那纯玻璃幕墙打造的双塔建筑,淡蓝色调与金色裙楼交相呼应,科技感与现代感并存,尽显高端的金城科技大厦,带着浓郁的创新氛围扑面而来。
中航科技大厦作为南京城东新地标,自奠基以来就备受各方关注,以高品质的项目水准获得了江苏省、南京市多个示范工程称号。
啊,511厂并非“平地起高楼”,而是重在“老树发新芽”,在秦淮“硅巷”创新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振奋起来:
在历史与未来瞬间的同时交互之间,教育的航船又何尝不能胜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坚信,金色的阳光一定会洒满菁菁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