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两军在长勺会战。齐国依仗数量优势,首先擂鼓呐喊,发动进攻。鲁庄公沉不住气,就让曹刿出击,但曹刿只是让鲁军列阵不动,严守以待。齐军看见鲁军阵势牢固、旗甲鲜明,难以冲击,只好退回去。过了一会儿,齐军再次发动攻击,曹刿仍按前法对待,齐军只好又退了回去。齐军统帅心浮气躁,急于求胜,于是发动了第三次进攻。这时,齐军军士已经懈怠,失去了前两次的锐气,可鲁军正憋足了劲。此时,曹刿命擂鼓出击。鲁军一下子就把齐军冲垮,齐军失去气势,无法抵挡,只有逃走。鲁庄公一看齐军逃走,就要下令追击。但曹刿十分谨慎,他登上高车,扶轼而望,发现敌军旗帜东倒西歪,车辙错乱无序,确认是逃跑而不是佯败诱敌,这才下令追击。自然,长勺之战以鲁国大获全胜而告终,总算报了齐鲁&ldo;乾时之战&rdo;的一箭之仇。
在战后总结经验时,曹刿指出,军士作战往往是&ldo;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rdo;,齐军冲了三次,已是强弩之末,鲁军则斗志旺盛,取胜就有了把握。再者,齐是大国,可能会有伏兵,所以只有确认齐军不是诈败诱敌后才能追击。
长勺之战的胜利,主要靠两条,一是曹刿能够正确地掌握和利用战士的心理和情绪,把握住了作战规律,再加上他的谨慎果断,处处不失时机,就在具体的战略战术上掌握了主动权。其二是他认为人心可用。长勺之战一方面是鲁国的保卫战,带有一定的正义色彩,更重要的是鲁国统治者较为廉明,有一定的威望,人们愿意替国君打仗。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鲁人才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其实前一方面是具体的战术运用,后一方面才是根本,如果民心不可用,无论怎样巧妙的战术也无济于事。
而与之相反的事例则发生在鲁国和邹国的一次大规模冲突中。在两国的交战中,邹国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人,而士兵百姓却没死一个。邹穆公十分不理解,向孟子问道:&ldo;这些人不为上司去拼死,如果杀他们,实在是人太多,法不责众,杀不胜杀;如果不杀他们,他们看着上司被杀而不去拼死解救,实是罪不容诛。这该怎么办才好呢?&rdo;孟子回答说:&ldo;每逢凶年饥岁,您的百姓是什么样子呢?年纪大的饿死后孟子像
孟子倡王道,主仁政,认为&ldo;不嗜杀者能一之&rdo;。但历史上的实际情况是上焉者王霸杂之,下焉者不堪闻问。
被埋在沟里坑里,年轻的则逃散到别的国家去,这样的有几千人。而您的仓库却十分充实,府库里也堆满了钱财。您的官吏都不向您禀告,这是欺骗国君,残害百姓。这样的官吏还不该死吗?&rdo;这就是孟子说过的&ldo;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rdo;,意思是说,你怎样对待别人,你就会得到怎样的回报。在这里,邹国与鲁国,可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当然,不战而胜无非指的是富国强兵,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尤其是取得民众的信赖和支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但如果一味强调某个方面,或者想用&ldo;仁义&rdo;去打倒&ldo;武力&rdo;,那就是自取败亡了。春秋战国时期还出了这么一位&ldo;奇才&rdo;,那就是大搞&ldo;仁义&rdo;之师的宋襄公。
宋襄公本是想当霸主,却没想到在诸侯大会上被楚国捉了去,亏得公子目夷设法营救,才把他迎回宋国重登君位。宋襄公回国后十分气愤,可又不敢去惹楚国,就想去攻打郑国,因为郑国在诸侯大会上曾首先倡议让楚国当盟主。尽管公子目夷等一帮大臣不同意宋襄公攻打郑国,但他还是一意孤行,带兵出发。
郑国立刻向楚国求救,楚王就取围魏救赵之法,派成得臣和门勃率兵直接攻打宋国,这样,宋襄公就不得不回师救宋。宋、楚两军在泓水相遇,隔河相望。公子目夷等人认为,楚军兵势强盛,宋军不必去硬碰,况且楚人无非是为了救郑,既然宋军已经撤回,这仗就更不必打了。宋襄公却独有妙招,他认为楚人是蛮夷之族,兵力有余,仁义不足,蛮兵是敌不过仁义之师的。于是,他命人在大旗上绣出&ldo;仁义&rdo;两个大字,妄图以&ldo;仁义&rdo;打倒武力。宋襄公自欺欺人,心里似乎有了降魔的法宝,但蛮夷之人真是不懂中原的文明,居然没被吓倒,反在大白天大摇大摆地渡过河来。
公子目夷对宋襄公说:&ldo;楚人白日渡河,是没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正好趁他们既骄傲又未渡完河的时候出击,一定能获得胜利。&rdo;宋襄公已迂腐得到了家,他认为既是&ldo;仁义&rdo;之师就不该投机取巧,击半渡之师,那会给&ldo;仁义&rdo;之师丢面子的。就这样,宋军失去了进击的绝佳机会。
等楚军渡完河,尚未完全列好队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及时向宋襄公提出建议,要求趁楚军列队未完出击,亦可获胜。宋襄公却认为考验他的时候到了,如能坚持到底,就是真正的&ldo;仁义&rdo;之师。宋襄公骂公子目夷道:&ldo;你真是个不懂道义的人,别人尚未列好队,怎么能打他们呢?&rdo;
楚军列队完毕,立即发动进攻,宋军无法抵挡,只好败退。公子目夷等人拼死保护宋襄公,可他还是受了几处伤,腿上还中了一箭。公子目夷责备他大搞&ldo;仁义&rdo;之师,他还毫不悔悟地说:&ldo;打仗就要以德服人,比如说,看见受伤的人,就不要再去伤害他;看见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要再去俘虏他。&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