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转身过了拱桥,寒山信步前行,东行数步,国清寺的山门就进入视线。这山门看上去与普通寺院毫无二致,可是细细看来,却是大有讲究。普通的寺院坐北向南,山门也就对南而开,国清寺的山门则是转了九十度,向东开,有&ldo;紫气东来&rdo;之意味。进山门转直弯,甬道两旁浓荫蔽日,修竹夹道,平添了深幽神秘的气氛。因是清晨,尚无香客,僧人亦在做晨课,寺内倍显清幽,而这也就更加迎合了此刻寒山的心情,可以不受任何打扰,随心漫步于国清寺之中。无心久留,乘兴而来,自当兴尽而返。待到寒山逛完国清寺时,僧人的晨课已经结束,寺内不时有僧人走过,间或有了三三两两赶早而来的香客,国清寺很快就要恢复到平日里匆忙、香火旺盛的景象了。清静对于寒山来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和喜悦,那样的烦扰自然是不愿见到的。路经国清,亦享受了国清寺的静谧,也该是继续上路寻找自己归宿的时候了,这样想着,寒山便出了山门,意欲离去。
褚大雄作《丰干禅师骑虎云游图》
很多事情既是巧合,也是天意。正当寒山出了山门,走到拱桥之上的时候。忽然听到前方林道之中传来虎啸之声,颇为诧异。国清寺乃清静之地,按理不该有此等猛兽出现啊,想着有了一种惊恐的感觉。猛然之间,但见眼前出现了一只吊额金睛,通体金黄的大虎,寒山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几步。定了定神,发现更令人吃惊的是虎背之上竟然还骑着一个人!这人样貌奇特,甚至还留着长发,须发皆白,胸前挂着一串念珠表明了其和尚的身份。这和尚是谁,竟然敢在佛门圣地骑虎而行?来者正是隐逸于国清的丰干禅师。
这丰干禅师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人物,身高七尺,剪发齐肩,穿一身布衲,平日里不太喜欢与人言语,人家问他做什么事情,总是回答&ldo;随时&rdo;二字。至于他的籍贯,无人知晓,有人说是天台东郊丰家村(今路口村)丰尚书之子。
丰干禅师,不知何许人,居天台国清寺,或云邑人丰尚书之子。形貌寝恶,被发布裘。或时唱歌。人问之第,云随我骑虎游松门。[6]
禅师在国清寺内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相传他第一次骑着黄虎,口里唱诵着《唱道歌》,由松门直入国清寺,把寺里的和尚都吓坏了,因为丰干禅师是位得道的高僧,所以寺院里的人也没有怎么怪罪于他,日子一久,也都习惯了。此外,禅师还喜欢唱偈吟诗,在国清寺里,昼则舂米供僧,夜则扃房吟咏,倒也自得其乐。这日清晨,丰干同往常一样,干完活,骑着虎出去在寺前的松林之中转了一圈,此刻刚好回寺,因为若再晚些的话,可能会吓到来此进香的香客们,那总是不太好的一件事情。虽然寺院里的僧人都已经习惯了,丰干从心里也可以不理睬他们的想法,可以我行我素,但香客与僧人不一样,不能去惊扰他们的。因此每日骑虎出去的时候,丰干总是赶在香客进香之前回寺。此刻在拱桥之前遇到寒山,看到寒山诧异的情状,丰干知是被吓到了,连忙从虎背跳下,用手轻拍了一下爱虎的额头,轻声呵斥了一下。说来也是奇怪,这老虎居然温顺地趴在了丰干禅师的脚边,抬着头看着丰干禅师,那眼神就如同一个犯了错在乞求父亲宽恕的孩子一般。这人,这虎,这神情,看到这里,寒山的惧意全无,原本安于一个人之清静的寒山,此刻反倒有了结识丰干之心。这边丰干禅师见爱虎吓到了长者,也慌忙上前致歉,双手合十道:&ldo;贫僧没有管教好,让这畜生惊扰了长者,多有得罪,还望勿怪!待贫僧回去好生教训它!望长者海涵!&rdo;见此情形,寒山慌忙还礼道:&ldo;师父言重了,在下适才小有不定,已早不碍事!方才见师父之驯虎,其情感人。人与人之间尚难如此,虎却重情如斯,实属不易,在下甚是钦佩。&rdo;这丰干禅师见寒山虽略显苍老,容貌枯悴,但是眉宇之间透露出一股灵气、一种睿智,而且言语得体,甚是欢喜,亦有心结交,只恐香客渐多,怕再生出事端,当下准备邀请寒山到寺内小坐,畅谈一番。突然山门那边传来一声:&ldo;师父,您回来了啊!&rdo;丰干知是拾得来了,便高声招呼道:&ldo;拾得,今日我得遇一善士!&rdo;言语之间,透露出一种欢欣的气息。来者正是拾得,这拾得与丰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丰干禅师带到国清寺的。相传,有一次丰干禅师游松林径,在赤城山道旁,偶然听到小孩的啼哭声,寻声找去,发现一个约莫十岁,相貌奇伟的男孩。禅师就问在附近放牛的人知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孩子,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问男孩自己,却回答说:&ldo;我无家、无姓、亦无名。&rdo;丰干禅师也很是喜欢这聪明的孩子,愍其无依,便带回到国清寺,交库房当茶童。因是拾来的,故名之拾得,后来丰干禅师捡到拾得的这条岭也就被称为&ldo;拾得岭&rdo;,至今如此。拾得在国清寺内先是掌斋堂香灯,后因其行事怪异,竟与圣像对坐而食,被该派往厨房洗碗碟:
天台拾得者不言名氏,因丰干禅师山中经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声,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初谓牧牛子,及问之,云&lso;孤弃于此&rso;。丰干乃名为拾得。携至国清寺,付典座僧曰:&lso;或人来认必可还之。&rso;后沙门灵熠摄受,令知食堂香灯。忽一日辄尔登座与佛像对盘而餐,复于憍陈如上座塑形前呼曰:&lso;小果声闻。&rso;僧驱之,灵熠忿然告尊宿等,罢其所主,令厨内涤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