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如何修佛入门 > 第29章(第1页)

第29章(第1页)

男女欲念用&ldo;性&rdo;,明心见性也用&ldo;性&rdo;,文字用得妙极,此&ldo;性&rdo;同彼&ldo;性&rdo;,几乎是同性,很难分别。欲念也是最后一品无明,这一品不能了,就跳不出欲界。

走修气的路子,就容易升到色界天,比欲界高一层了。从禅宗&ldo;无念&rdo;的路子修,可升无色界。但三界有偏向,单走任何一界的修法,都不能证果、不能成道。

光是炼精得乐,全身舒服无比,称为菩萨内触妙乐,每个细胞都是快乐的,最细微的快感。但必须这样才能得定,但是也很容易堕落、沉溺在欲乐的境界里。

这些都属于四加行,加行就是加工,如果加工都没加好,就不要谈学佛修道。首先是得乐,乐由精生,精不下降,乐不生。但凡夫的精一下降就漏丹,不是遗精,就是有欲念,追求性行为而走失掉。然后重新再做功夫,如此反反复复,就是凡夫境界,所以,一万个人修持,没有一个证果。

其次,气不充满,光明不起,气一充满,自然在内外一片光明中。只住在妙乐境中,会堕在欲界;只住在光明境中,堕在色界;假如走后世禅宗的空心、无念,则堕在无色界。注意!无念久了,就成无记,容易堕入畜生道中。所以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痛斥无念,认为会堕入畜类,一点也不错。

再说,不得乐不能得定;不得光明,不能生起智慧;不入无念,不能得空。然而要得空,更须具足戒定慧,缺一不可,若有偏差,则堕在三界中,跳不出去。

精气充满后,第一个反应是欲念来了。几年前,有个朋友,写了一篇&ldo;性非恶论&rdo;,要我评论。我说:性本身无所谓善恶。就像刀一样,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而其本身并无善恶之分。此理一般人不易了解。性欲是个无明,但无明并不一定是罪恶,只能说是无明。无明与惑业相关联,惑业是不是善或恶,又是另外一个作用。惑业只能算是烦恼,烦恼有善也有恶。但是这一股无明的力量不来,也就不能证得菩提。这一股力量来时,如果转化不了,就成欲界凡夫。所以道家称其为&ldo;两界关&rdo;。欲念来时,翻上去就是天堂,翻下去就是地狱,确实不容易把握的。

佛法讲了半天的戒定慧,在显教里只是点到为止,靠自己去悟;但在密教里,又是另一套说法。其实显教里也有,只是我们不会注意到。所以我特别强调楞严经卷四中所讲,转变物理世界,心物一元的关系,及地狱天堂之说。佛把秘密隐在其中,叫我们如法升华,如法修持。

现在继续上次的课程。

修安那般那最容易成就,因为生命的根元在气,但气也是生灭法。

大家要注意:罗睺罗修到四禅境界,这其中另有关键。并不是光修气就可达到四禅,还须把贪、瞋、慢、痴、疑等八十八结使一并解脱,才可证得罗汉果。

如果光修气,只在功夫上走,一样是外道,因为是心外求法。我发现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心地法门的重要,其实功夫只是化城,不是宝库的目的地。

在隋唐时期,比丘、比丘尼、居士等,证果的很多。当时一般人修持,都是拿到一个法门,规规矩矩去修。愈到后来,佛经翻译越多,道理知道得也就越多;再加上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了,众生对佛所说的话,怀疑的本事越来越大,也就是慢疑更厉害了;对世法的贪瞋痴也越重,当然证果的人就更少了。

南北朝时,智者大师创立了天台宗,比禅宗创立得早。中国十宗中,最早的是东晋慧远法师所创的净土宗。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初步是修息,再转到修空、假、中的三止三观。修止即修定,修观即修慧,这就是定慧双修。

天台宗以数息、调息、听息三法门来修止观,等到真得定后,马上进入&ldo;空观&rdo;。也就是说,等到呼吸调整好,到达不呼不吸,气息充满了,这时妄念少了。此时如果不走观的路,光炼功夫下去,就可以得神通,走向小乘果位,乃至走向外道的路子。

所以,此时应该马上观心,回转来观空,晓得呼吸调整到不呼不吸,身心宁静愉快即止。这时候还是一念,然后把这一念放掉,再空下去,身心都不管,叫空观。不过这个空,注意啊!还是念,所以还是在第六意识中。

因此,当我们打坐时,觉得一念都没有了,好清净的时候,这晓得清净的,也是一念。

当你知道清净时,已经不清净了,又是一念了。等于一面玻璃,你用白笔或黑笔在上面一画,也是一个东西,但你不能说黑笔是坏的东西,白笔是好东西。所以佛经上说,眼睛里,不能丢进去一点点碴子,也不能丢进去金刚钻粉,因为不论好坏,都不能丢进去。

但是止观不讲这个,这时候,你晓得清净的境界就是&ldo;有&rdo;,不过这个有是&ldo;假&rdo;有,所以&ldo;即空即有,即有即空&rdo;。至于那个道体,则空也不住,有也不住,所以叫做中道。这个&ldo;中&rdo;,采用了龙树菩萨的般若中论。所以称作空、假、中三止三观。

有时在空观的境界里入定,也可以一定八万四千大劫,我们连定八个钟头都做不到,不要说八万四千劫了。或是在空的正观上,能这样一定,也差不多了,然后再转来修有观、中观,就容易了。

修持天台宗所创止观路线,在当时很好。到了隋唐,由于证果的大菩萨、大善知识多了,教理也跟着越来越多。理越明,做功夫的人就越少,证果的人自然也就少了;再者,禅宗发达以后,到处都是禅,嘴巴都很厉害,道理都很明白,实际修行的人反而不多,证果的人当然也跟着越来越少了。

现在接着讲气,印度北传的佛教传到西藏,称为藏密。开始是红教,演变成花教、白教,再演变成黄教。黄教是宗喀巴大师创立,他的四大弟子是达赖、班禅、章嘉活佛及哲布尊丹巴。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讲修定、修观,与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几乎完全相同,唯引用经教不同而已。天台宗的摩诃止观,走的是龙树菩萨大般若宗的教理,是性宗路线;宗喀巴大师走的是无著菩萨唯识法相宗的路线。

修密宗主要强调的是修气修脉,以达到成佛证果。气修不通,脉络转化不了,不能得定,就是所谓的:&ldo;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处。&rdo;至于打坐,能坐上几天几夜,并不一定是你气脉通了,气脉通不通和打坐是两回事。但气脉通了,要坐便坐,非但可坐上几天几夜,就是睡几天几夜,站着几天几夜,也照样都能入定,入定与姿势是无关的。

现代人脑子太复杂,所以修有为功夫,也就是修安那法门最好,修气、身体也会好,如果想借修气求得证果,要懂得医理才行,所以先要自己研究医理及医药。

有一些跟我多年的年轻同学,普遍都有依赖性,处处依赖老师,这里痛、那里痛,只找老师,不肯趁老师在时,多研学医理,更有甚者,吃了药后,问他反应如何,竟答不知道,像这个样子,真不知道他如何学佛修道!

一个学佛修道的人,是绝对自私的,要先能管理照应自己的身心。如果连身体的变化都不知道,还叫修道吗?修道要清楚身体内部的变化,以及心理的变化;起心动念,都要知道。也就是说一个人只管自己,做到完全的自私,但不妨碍别人,那就天下太平。换句话说,对自己身心内在任何一点变化,都随时要很清楚,这才叫修道。学佛之道就是先求自度、自利,这一点要注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