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高衙内新传 斩空 > 第1044章(第1页)

第1044章(第1页)

气势这东西,有道是此消彼长,宋军士气{炫}高{书}涨{网},辽军就相形失色了。耶律大石心中自是不忿,无奈形势比人强,只好强自按捺,催马上前,待高强作秀完毕,方在马上抱拳为礼:&ldo;高相公,去岁汴梁一别,不觉经年矣,得见相公风采依然,不禁使人顿忘相公之言语。&rdo;

高强自然晓得他话

,说得是自己当日曾说无意坏盟,如今却勒逼交割四尔反尔叫人齿冷。不过高强却不认为自己说过不要燕云寸土地话语,当日虽然多用隐语。却分明说及于此。耶律大石此举无非是出出气而已。当下也不来理睬,却端起了脸,对耶律大石抱拳道:&ldo;两国之间,不叙私情,须待异日方可。本相今受我家天子朝旨,依约前来交割州、易州土地百姓,倘若贵使便是接引之人。烦请领路。&rdo;

耶律大石吃了这个瘪。瞥见身旁的萧干默默无语。也晓得自己孟浪。他却不是接引之人,当下将全权负责此次交割事务地权知南面枢密院事左企弓引荐上来。

高强听左企弓报了姓名。一面也报上自己地官衔姓名。一面心里却想起这左企弓在历史上留下地足迹来。此人在辽有名臣之号。不过人品却烂的可以,当金兵入燕时他奉表请降,这也罢了。待得金兵北回,将燕京交还南朝之时,当时是将燕京富民尽数掳掠北去,此人全家都在其中。本当是深怀国仇家恨的,结果此人居然向阿骨打献上一首诗。说什么&ldo;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rdo;,完全把自己当成了金人一般。叫阿骨打不可依约将燕京转给南朝大宋。那一副奴才面孔着实叫人齿冷。

心中虽然鄙夷,这时却不好显露在脸上,高强便与左企弓并马而行。往州徐徐行去,身后宋兵和辽兵并肩而行,标准的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一路行来。高强便望见田野荒芜。村墟寥落,百姓面上多有菜色,不由得叹息道:&ldo;某在汴京时。常听人说起北地连年岁凶,百姓艰食,如今看来果然不错。&rdo;身旁就是燕京地大吏,高强这等话本是揭人家地疮疤,官场中以此为大忌,不过高强既然鄙薄这左企弓地人品,好歹要找机会刺一刺他。

左企弓听了心中自然不悦,干咳一声道:&ldo;闻听数载之前,大宋亦有旱情,江淮一带赤地千里,我燕地虽连岁歉收,谅还不至于此。&rdo;

高强侧头看了看他,微微笑道:&ldo;那年大旱,却是艰难,全仗我朝君臣吏僚同心并力,以时赈济,虽灾情最甚之处,斗米不过百钱,故而灾民得以全活者甚众,却不知如今燕地粮价几何?&rdo;高强这一问乃是明知故问,现今在燕地,粮价根本就不是用钱来计算,而是用绢帛,没钱买粮地百姓或者易子相食,或者铤而走险,到处都是危机四伏。

左企弓亦是官场老手,怎听不出高强这话语中地隐意?无奈自己这边天时不利,强辩只能自取其辱而已,只好打个哈哈,闭口不言。

自此到州,不过九十里,虽然按辔缓行,一日也就到了。当下高强直入州府衙,与左企弓验过文书,办了交接事务,有那些吏僚家不在本州的,交卸了职司便要离去,大众不免依依惜别,挥泪伤情,不必细表。

待交割事毕,自有大宋文吏接管,本州知州亦已委任,依着大宋新辟州县多用武臣的惯例,高强就承制,命常胜军右军统制刘琦为权知州事,后军统制关胜为权知易州事,待二州粗定之后,朝廷自然有循吏流官前来赴任,不在话下。

新府衙建立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出榜安民,依照高强向赵地奏议,凡新附州郡,一律免除赋税三年,嗣后则悉依辽赋不变,至于中原所行地榷盐榷茶诸法,则一律暂不行于燕地。要知大宋商品经济发达,远胜北地各族,燕地虽然是辽国最发达地地区,这方面和中原也还是有较大差距,一旦将这些通商之法统统用上来,与落后的商品经济不相适应,势必造成经济地萧条,进而影响政治的稳定。

刘琦与关胜到州之后,便即分遣各部下乡进坊,晓谕各处居民本州已入大宋封疆,一面阐明各项政务,一面将预备好的赈济粮米发放到各县各村坊。此二州与大宋接壤,民间的日常交往便甚为频繁,其百姓对于宋事知之甚多,再加上数年来从不间断的统战工作,大宋官吏所到之处皆有当地豪民接应引导,有的甚至当场就被宋官任命为书吏、衙前等等吏职,俾可收其理民之效。

当然,在事先收买地燕民之中,亦有些高端货色,譬如现在站在高强面前的这一位。此人年纪三十许,面如冠玉,气度沉凝,论风度比那雅量著称地刘琦也不差到哪里去,自报姓名乃是本州大族刘姓子,名唤刘晏便是。

&ldo;草民身为汉人,自当赞襄大宋收复本州,今州方入大宋,草民情愿自效军前,并乡里八百人,尽皆赤心为国,伏请相公收纳为感。&rdo;

第三十四章

晏的出现,给高强带来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他本假,如今随州归附,已然是堂堂正正的宋臣了,自可放心任用,但与他一同投效的八百人,问题就不小,这些人当中起码有一半是从燕地别州逃过来的。这刘姓本是当地大族,其族中豪民刘范与赵良嗣结为生死之交,故此很早以前就被纳入结交的对象,经过这几年的运动,刘氏多半都已经向大宋靠拢,当听说易二州将要交割南朝之时,这些早已有心投向大宋的刘氏族人便纷纷从各种渠道向州迁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