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今年又有一件事较为特殊,是年乃是大比之年,并且去年朝廷将元丰时的州县贡生法和崇宁以来的三舍辟雍学法相结合,令上舍生和州县贡生一同参与大比,并对于上舍及第者从优授官。这科举之事当然和高强没多大关系,以他的资格和出身,再熬二十年也轮不到他知贡举事,但是大比之年又逢到收复燕云,今科的策论便是以燕云大略为题,各位考生无不抖擞精神笔走龙蛇,种种千奇百怪的主张纷纷出炉,有说直接进兵的,有说燕民必定箪食壶浆来迎的,还有说北地连年饥,可以对辽国以粮换地地,最搞笑地莫过于有人说可以与西夏联结攻辽的。
这日高强进宫与赵陈说方略,正说到收复燕云之后的流官任命问题,赵忽然想起刚刚阅过殿试地考卷,便取了三份出来,交给高强。这些卷子本来都是糊名的,不过既然已经送到御览,也无所谓考官作弊了,加上宋朝本有因名字而改点状元的先例,因此这些卷子上的名字亦皆书明。
高强自己的书法迟迟练不好,不过对于宋体字还是能看的过来,这些小楷的卷子看上去也颇为赏心悦目,把头一份看时,见上面所说的无非是些积极进取的大胆言论,文采韵律皆有可观,书法看上去却有些眼熟,再看名字时,见是&ldo;仙井上舍生何栗&rdo;。对这个人,高强倒有些印象,只因历史上靖康之变时,他正为宰相,当时随徽钦二帝同入金营,后来到金国境内便绝食而死,算是颇有气节的一个人,至于政事军略却无足观。
依着当日的记忆,今科的状元好似就是这何栗,虽然高强是不大看的上这类只有气节和文学,并无实际能力的儒生,但看赵的意思,就好似对这份卷子颇为欣赏,再对卷子细细一看,已知端倪,原来这何栗写的一手好书法,间架笔画颇有赵瘦金体的风采,心道多半是惺惺相惜,圣意如此,我
他过不去?况且就算今科抡元,将来了不起作个文学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当下便夸奖了几句,什么文理通畅说理透彻见解独到书法工整有力云云,赵听的连连点头,龙颜大悦,随手就把何栗的卷子上圈了一个圈,放到一摞卷子最上面。
眼见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状元就在这一刻产生,高强只觉得颇为有趣。正想着要不要去向何栗讨个大大地红包,陡然间全身一振,但见手中的第二份卷子上写了一个他无比熟悉,甚至曾经吃过很多次的名字‐‐秦桧!
秦桧的资历,他自然是再熟悉不过,此人是政和五年中的进士,算起来也就在今科,要是换在刚到这时代的时候。高强定然不会忘记这件事。然而他近年来忙于兵事。这秦桧虽然是让他恨的牙痒痒,却终究无关眼下的大局,是以居然直到将他地卷子拿到手上才记起来。
要说秦桧地文采,当然是甚有可观地,他在历史上靖康之时已经升作御史中丞,算来距离中进士不过十年挂零功夫,升迁速度当然比不上高强这样的恐怖。但亦可说极为可观。
&ldo;如今天幸落在我手上,到底给这大汉奸上点什么眼药好呢?&rdo;这么突然落到手上一个大好时机,高强颇有些准备不足,起码有一点,这时候秦桧是否已经娶了他的王氏老婆呢?说到秦桧升迁之快,自然和他娶了个姓王的老婆有关,这王氏的祖父乃是元丰时三旨相公王硅,其姑母则嫁给了当今的尚书左丞郑居中。两代都有人入宰执。并且权力甚广,这王家的权势可想而知。而秦桧娶了这个老婆,也算一脚踏上青云路。别人想要打压他就没那么容易了,起码目下高强和郑居中就是铁杆地政治盟友,他想要对付秦桧的话,不看僧面看佛面,也得想想郑居中的反应。
他抓着秦桧的卷子正在出神,赵笑道:&ldo;这卷子中的策论,诚与爱卿所议相左,也难怪爱卿不以为意,朕只惜他文才可取,故而踌躇。&rdo;
高强微微一惊,赵这话分明是有意将秦桧排个靠前的名次,这等于是皇帝在给高强面子,要先给他打个招呼,免得取了这份卷子之后,因为其策论观点与高强相左,以至于高强误会皇帝关于燕云的立场有所变化,君臣间生出什么嫌隙来。
赶紧匆匆将秦桧的卷子浏览一遍,果见主张地是缓取燕云,坐观辽国成败之类地保守主张,大约这秦桧得娶王氏为妻,出自榜下捉婿,事先已经定好了亲事,其本人却还没能和郑居中这样级别的大佬会面,故而没能在考前就得知郑居中的政治立场,才会犯下这样地错误来。
要知道殿试策论可不是随便写写就算了,那是要直接给其政途定下基调的,徽宗朝前几任状元多半都是附丽蔡京而进,其殿试策论无不大拍蔡京和新法的马屁,后来从政也都是坚定站在蔡京身后。而今秦桧不知深浅,一张卷子就得罪了当今最得势的高枢相,害得郑居中都不敢直接和高强说及,要转承皇帝来缓颊,可算得是霉星当头了。
一想通这一节,高强的气顿时就顺了,脑际灵光一闪,也想到了如何对付秦桧,忙向赵道:&ldo;官家自是圣明,这贡生不知朝堂定计,亦不知边事,临时依题而作,能有此见地亦属不凡。只臣见他遣词用典,文理尚有可采,亦为惜之。&rdo;
赵见高强如此识趣,甚是喜欢,便将秦桧的卷子掩过了,指着仍旧在高强手中的第三份卷子笑道:&ldo;卿家,这一份卷子与卿家所设方略无不暗合,今科策论恐以此为先。&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