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入门看什么书 > 第57章(第1页)

第57章(第1页)

有些人打坐得一点清净的境界,就算是空吧!但身体的感觉还是没有去掉,而且有一点点在黑洞洞的桶里,离不开这个黑漆桶,忘记了楞严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为何守这个空洞的,不相干的四大的身体呢?这里又有个问题,你越能够空得了,那股力量越会回转来,守在自己身体上。什么理由?为什么坐得越好时,身体感受越强?反而一些不修道的人,倒不会有什么身体的感觉。就是因为离心力越大,则向心力越大,物极必反的道理。

修道就是科学,随时都有问题,能解答了一层,修持功夫就进步一层,解答不了,就不能进步。所以佛经不要马虎地看过去,佛法都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没搞通而已。

三界天人表发给大家,等于点了大家,可是没有人注意;三界天人表重要得很,而且欲界、色界、无色界,每一层境界的修持,与我们现在的修持,都有绝对的关系。再拿我们人体来讲,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身体也可分成三部:欲界、色界、无色界。人身的下段是欲界,欲界的乐由精生,精不下降则乐不生,气脉不会通。但是精一下降,非漏不可,如何下降而不漏,这就是看功夫了,你们可不要听了就自作聪明地乱搞,什么忍精、采阴补阳的,瞎搞一通,果报是很严重的。

人体的中部是色界,气修到充满了,气满不思食,光明一定来,眼睛闭着都是光明;但是魔境也跟着来了,就是光明中的幻相,这时如果认为自己发了眼通,那就完了,如果守住光明,还是落在色界。

眉间以上的是无色界范围,整个色身空了,绝对的无妄念。没有一点妄念是无色界,守住无色界,像无念一样,落在无色界,还是不对。

守无念堕无色界,守光明境堕色界,守快乐则堕欲界。所以密宗提出乐、明、无念,均衡、平等、平等。

真正要学佛证道是专修的事,是绝对的出世法,行愿可以入世与出世,这是属于心行上的事。如果要专求修证,非有一段绝对放下外缘,而去专修的时间不可。一个普通人,只谈变化气质一事,在生理方面,也非要十几年专修不可,而且在十几年中,还不能碰到一点障碍。唐宋以后道家云: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对付色身气质的变化,起码三年的专修是绝对需要的,而且中间还不要碰到逆境。但是据我的经验,几十年来,几乎连打好百日基础的人都没有,可见修行之难。

大家共同的问题是,明知四大皆空,但空不了,碰到了缘,处处都在愚痴中。如同我的袁老师讲的:&ldo;五蕴明明幻,诸缘处处痴&rdo;,人人都犯这个毛病,口口谈空,步步行有。打坐时,气脉一来,马上被感觉牵走了,清净固然清净,实际上都在玩弄这个感觉。王阳明到底高明,他说:这些都在玩弄精神。佛经上说这是&ldo;戏弄精魂&rdo;,没有真正空得掉,感觉一来,平常的佛学都忘记了。

大乘佛学告诉我们三大原则:无住、无著、无愿。我们一坐起来,统统住在自己的境界,执着于空,想成道,想证果,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的果,当然都不成功。

楞严经告诉我们:性风真空,性空真风。身上的气脉是风,你一执着它就完了。后世的知识越来越多,什么奇经八脉,什么阴神、阳神,这些追求玄妙的想法,都是有毒的,这些毒药吃下去,又住、又著,搞了半天,一点用都没有。真正气脉是无住无著,完全空以后才能到。

说到这里,给大家看一封信,是一位中国老太太由美国寄来的:

老师:

奉事敬悉。所有知觉感觉都属心理状态,楞伽大义说得很清楚了。不过我觉得,无论任何情况下,只能没有感觉,如何能做到无知觉呢?我现在已找到了&ldo;他&rdo;,他高高在上,无形无相,只能在意境上有那么一点,甚至于一点都不是,但我信得过。

我在读楞伽大义,几个问题尚祈老师开示:意生身是否道家所谓的身内身?身外身是否性命双修?功成之后,破顶而出,身内身是所谓真人,不必破顶而出,可以隐显随心,所谓散则成气,聚则成形,意生身是不是这样?

在坐中三际托空时,并没有空的境界,只觉得心宽得和天地一样,甚至能包括天地,这种情绪并不能维持下去,念头来时马上破坏了。念起虽然不住,可是不能再恢复平静如初。以此余年作为废物利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成败听之而已,说实在的,我并不想成仙成佛,只是很怕再入轮回,我正在研究八识规矩颂。

专此敬请

道安

这位老太太不讲气脉,有时好像要出问题了,她都能自己晓得解答。她的得力处,就是死死抱住一部楞严经。我曾告诉她,因路途遥远,无法知适时指导她,有问题向楞严经上面找。我们做功夫往往被气脉、境界困住了。楞严经上说:性风真空,性空真风,大家都没有去体会。

总之,要逃过水火风三灾,必须转变色身,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非要把身上的四大整个转化不可。

一幢房子盖好后,到头来是什么东西毁了它?风吹雨打日晒,人体内部也是一样,四大不调整好,就不能平安,更不能得定,由四大所发生的病态,可真多了,要特别注意。

现在我们来看瑜珈师地论卷一: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本地就是真如本体,唯识把整个心体分成八个部分表达,所以叫做八识。其实是讲一个心体,所以叫本地分中的意地。分,就是这一部分。为何说&ldo;第二&rdo;?前面五识是第一个范围,意识是属第二个范围。

已说五识身相应地,五识身就是眼耳鼻舌身五识,与心地相应。

云何意地?此亦五相应知,这中间有五个现象应该知道。

谓自性故,彼所依故,彼所缘故,彼助伴故,彼作业故。唯识学是科学的,我们要把它作为自己求证用功之用。

云何意自性。唯识经常用&ldo;自性&rdo;两字。至于我们常看到的&ldo;无自性&rdo;,是说没有独自永恒存在的性质。一般人看到无自性,就以为唯识是反对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体。错了,因为中国文字辞汇不够,这个性是性质、性能的性,不是明心见性的性。所以,云何意自性的&ldo;自性&rdo;,是指意的本身的性质。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第六意思自己的性能如何。弥勒菩萨说:心、意、识三样,严格讲起来,这三者都属于意识作用,就是意识自己的性能、性质。

什么叫&ldo;心&rdo;呢?心,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比如一个母亲生下十个子女,每人个性、思想、脾气、健康各不相同。遗传增上缘是因素之一,另外是自己前生的种子带来的。如有人天生特别聪明,是前生这一部分的种性重,一切种子都跟随着在轮回中,始终不断,互相关联,这个功能在唯识中叫心的作用。

所随依附依止性,体能执受,异熟所摄,阿赖耶识。这还是讲心的作用,第一句,这个功能所依止的,跟着发挥了作用。所以有些人天生爱读书,有些人不爱,硬逼也没用,因为他的种性不向这里发展。有人说过:&ldo;书到今生读已迟&rdo;有点道理。不过这一生还是应该读书,留给来生用,带点种性来。心的体用能够执受,永远抓住这个功能。异熟就是果报,异地而熟,异时而熟。为什么我变成了我,他变成了他,各人种性不同,因果轮回叫异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