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小王爷,这便是唐国公,李煜李重光,诗艺超绝的。&rdo;崔瑛对诗作不予置评,反倒给他们互相作了一个介绍,&ldo;唐国公,这位是曾经的辽国皇帝耶律隆绪。&rdo;
李煜有些尴尬地与耶律隆绪互相认识了一下,然后又饱含期待地看向崔瑛,&ldo;老朽的诗作……&rdo;
&ldo;唐国公,&rdo;崔瑛点了点他这花厅里一面面巨大的玻璃窗,又用手指在厅里划了一个小圈,&ldo;您这里雕梁画栋,帘帷精美,这粗陋的评价有些失实了吧?&rdo;
李煜尴尬地一笑,&ldo;拙荆喜美乐、美景、美食。&rdo;
&ldo;你们想去看看仲寓仙长在做什么吗?&rdo;
&ldo;自然。&rdo;
&ldo;这个,仲寓不会恼了我吧。&rdo;李煜虽然思子怀儿的诗都写了一叠,此时却有些惴惴了。
崔瑛让侍卫去汴梁城和白云观里都报了个信,然后还是由侍卫保护着,带着耶律隆绪、萧思温还有李煜去了白云观。至于其它杂事,自然有那些跟着他们的臣属们去处理。
白云观离他们的这片别院一点也不远,骑着马,顺着桃李夹道的官路向前,不过数刻钟便到了白云观。
白云观下的小镇俨然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这里不见树木糙丛,只有红砖青瓦的房屋和被阳光晒得黑黝黝的匠人们。
&ldo;这里就是白云镇了吧?&rdo;李煜问道,&ldo;寓儿有说过之里,据说此地金盛火旺,水脉不畅,因而木气不稳,如今一见,果然如此。&rdo;
崔瑛并不想和他解释这些,只带着他们向前走去。两侧的铺子里都是成群的匠人在劳作,不见妇人,更不见孩子。
走了几步,到了快进白云山的地方,一座有着与李煜的唐国公府不相上下玻璃窗的建筑映入他们的眼帘。透过那大大的,嵌在雕花窗框上的玻璃,看到的是许多孩子,他们坐在一间间房子里,衣衫干净整齐,面色红润精神。他们有的正襟危坐,认真地听前面的夫子讲课;有的则低着头,好像桌子底下有一个奇妙的新世界。
&ldo;这些孩子的脸色真好,汴梁城里的孩子脸上都是有血色的,这一点我是真佩服柴家人。&rdo;耶律隆绪感叹道。
&ldo;他们读的这是什么东西?太缺少文采了吧?&rdo;这是一心扑在文学艺术上的李煜。
已经听到孩子是在念自己抄得那篇《蚕姑娘》的崔瑛也只好故作没听见,催促着他们向前走。
白云山间的盘山路和北征辽国之前相比,变化并不大,但对于一直在北边生活的耶律隆绪和一直宅在自己家的李煜来说,可以乘车直上,一点颠簸也不用受的盘山路还是很震撼的。
李煜看着山路一侧的县崖与山脚下缺少绿色却不缺少生机的人家,竟当场填了一首词轻轻地吟唱起来,崔瑛默默地从怀里掏出炭笔将这首《白云观寻儿途中》记了下来,以他熟背唐诗三百首的经历来看,只凭&ldo;遥闻金石伴书吟,踏玉龙,绕山行&rdo;一句,也该在诗词选集中留下一笔。
李仲寓现在和王虎住的比较近,王虎在南坡尝试着开辟了一小块梯田,专门用来试种各种新的稻种,院子只是存粮种和睡觉的地方。李仲寓则几乎一人独占了整个院子,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奇形怪状的锅碗瓢盆还有深红色木头制得架子柜子,将小院有限的地方塞得是满满当当。
&ldo;怎么样?&rdo;
&ldo;出苗很顺利,应该能移到大田里了。&rdo;
&ldo;这次能打多少粮?&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