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高衙内新传百度 > 第913章(第1页)

第913章(第1页)

史文恭这一节倒还明白,瞪了他一眼道:&ldo;休得胡说!衙内养这许多兵,必是朝廷有用,不见武二郎一军已经往西北效力去了?早晚也须轮到我等,到那时这些空额及匠人兵士怎肯来救你性命?&rdo;

栾廷玉眼睛一亮,心道莫非此次进京,就是布置往边境作战的任务?

耳听身后马蹄得得,花荣和徐宁已经赶了上来,徐宁本是汴京驻守惯了的,道路谙熟,笑道:&ldo;二位将军,若还贪看景色,恐其误了行程,何妨急赶一程,到了汴京舍下歇宿,明日去见衙内?&rdo;

二将都连声说好,这东道自是要搅扰的。只花荣始终一言不发。

四人所乘都是好马,这一加鞭,数十里路转瞬即到,天黑之前果然进了汴梁城。只是徐宁这东道却没做成,一进城门,便有人上来接着,说道奉石三爷命,在这里相候四将多时,只教接引四将往丰乐楼去,有高相公设宴为四将接风。

进了丰乐楼,乐和引着到得雅座之中,已见高强起身相迎,四将都上前见礼,复见一旁站着李应和陈规,四人原也认得,相与见过了。只花荣和这二人可谓不打不相识,李家庄前恶战一场,彼此心中都有些钦佩,此时见到了,倒有几分开颜。

厮见毕,都命入座,高强却不忙举杯,击掌道:&ldo;郭先生,请出来罢!&rdo;屏风后应声转出一人,四将看时,只见四十不到一条大汉,装束平平,目光闪动间颇见警识,却皆不识其为何许人。

高强便笑道:&ldo;这位郭先生,便是你等此番进京的肇因了!且请入座,一面饮酒洗尘,一面听我慢慢道来。&rdo;在座地都是自己人,他便将官阶的尊称自称都收起来,说话无比自在。

四将闻言,都各各留心,席上那些美酒佳肴,此时也不大在意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高强见这四将的眼光不住去看郭药师,便道:&ldo;郭先生,此事因果,还是你来分说罢。&rdo;

郭药师点头,一开口就把四将都吓了一跳:&ldo;列位将军,小人乃是辽国治下渤海汉人,名唤郭药师,不曾仕辽为官,亦不涉军国大事。&rdo;

高强见四将神情颇为疑惑,便道:&ldo;你等勿疑,这位李大官人,你等都是认识的了,他自来多作北地的生意,往往商队到了北地,便是这位郭先生相照拂,以此相熟。&rdo;轻轻一句,便把由头都抛到了李应那里。李应原本就是高强的经理人,此时也只得认了。

四将见说,也有些释然,情知李应这路买卖必是高强暗中照拂,是以会坐到一席上。

却听郭药师续道:&ldo;说起这一路生意,当真是功德无量。三年来运到渤海辽地的粮食不下七十万石,这几年北地天灾连年,辽主又不知恤民,弄至天怒人怨,若非这条路上的粮食救应,更不知有多少人要饿死。&rdo;说着又向高强感激。

四将见说,都上了心,心知这只是开场白而已。果然郭药师又道:&ldo;只今北地各族无以为生。因而盗贼并起,契丹兵马捕不胜捕,眼见已是乱象丛生,这粮食乃是人所共求,单是为了维持这条商路,年来已经数次争战,死伤千计。我辈计议,只道南朝太平方是乐土,因前来求助,不料高相公说道两国本是二处。辽民迁来宋地。终坏两国盟约,以为不可。我无奈之下,只得求高相公以兵甲助我。庶几可全。&rdo;

说到这里,四将俱都明白过来,心里都犯起了嘀咕,心说辽民迁移到大宋不行,难道宋兵入辽作战就可以了?当着高强的面,又不敢说。

高强见状,便将出一张纸来,喝道:&ldo;官家手诏在此!&rdo;在场都是有出身人,如李应和陈规虽无官诰,也得奉旨。听高强念起手诏言辞,却是许高强调派兵员,秘赴北地公干,唯不得以朝廷官兵名义行事,许行人自效,也就是志愿前往的意思。

手诏读罢,高强又收了起来,这可是他私下向赵佶求来地,不曾经过中书门下奏议。基本上是起到一个对上不对下地作用,大致不会背上背国肆行的罪名,不过底下地人听不听他地指挥,那就不是这手诏所能控制了。好在高强手下人手不缺,哪怕这些官军将领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不愁找不到人。

史文恭跟随高强最久,座中也只有李应能和他相比,但李应不是军将,显然没他的事;徐宁与高强结识更早,但归效却是前年的事了,在常胜军中的资历比不上他。此时自是效命之时,没看那诏书上都写着&ldo;行人自效&rdo;么?便慨然道:&ldo;小将这功名都是衙内给的,便将来还了衙内,亦是甘心,此番往北边去,小将愿为前驱!&rdo;

他一带头,栾廷玉当然跟进,徐宁看看有赵佶的手诏,他是御前班直出身,自然信任官家,也便允了。独有花荣不语。

高强见了,便道:&ldo;花将军,有话请讲当面,此番须用尔等全心效力,否则远赴重洋之外,又是刀头舔血,但有些许狐疑踟躇,也须去不得。&rdo;

花荣看了看郭药师,向高强道:&ldo;相公,既是官家有手诏,若是为我大宋上阵杀敌,花荣虽曾在贼中,也知忠义之道,那是杀身无悔。只是现今将自身与众儿郎地性命把去卖与外人,若是死于塞北,尸骨不得还乡,岂不是冤枉?花荣愚鲁,要请相公开示其中利钝,并大义所在。&rdo;

高强听了,也不以为忤,反有些喜欢,曾听毛老人家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战的军队是最强大的,花荣对此执着,便是在寻找战斗地理由了,且是对帐下官兵的生死负责的态度。便正色道:&ldo;实不相瞒,如今塞外风起云涌,豪杰并起,有识之士咸以为辽国之亡可企足而待也!我大宋与辽毗邻,已是百年修好,万一起一虎狼之邦,取而代之,岂可无备?因此从此海道派遣你等往北地,一是护持商路,要将北地马匹贩运回来,以佐我大宋军备;一面也命你等在塞北刺探形势,查明彼中虚实,我大宋方好应变。此乃关系到我大宋百年国运的大事,因此须得禀明官家,又须得尔等效力。&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