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中路,高强底定燕京之后,遣史进和韩世忠二将北上,随军有左企弓、刘彦宗等燕京降臣为号召,怀柔、顺州、密云、檀州等州郡皆望风而降,大军径取虎北口,至此燕京五关尽数被宋军攻取。计出兵不足旬月,取得燕京、蓟、景、顺、檀、平、营、八处州郡,四处关城,得人户三十万户,地方千里,降兵两万,旧时山前之地尽皆入宋。
如此大捷,实为有宋以来仅见,是以露布飞捷之时,一路上军民无不振奋,尽管当初收获四州之时,已经料到终有收复燕京全土之时,但胜得这般快法,亦是大大出乎大宋军民意料之外。
这消息传到汴京,朝野俱是一片狂喜,当初那些上书主张保守持重地论调忽然间全都没了声息,剩下地尽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赵本是好大喜功之人,何况这桩功劳委实大的令他惊喜,自古以来国人都是以祖宗为言,自己谦虚地时候都说不肖,意思说不象祖宗那样能干,至于强爷胜祖,大多数人连想都不敢想地,可如今赵却实实在在地是胜过太祖太宗,实现了当年太宗险些赔上性命都没能完成的宿愿,这回的告慰太庙,可真是实至名归了!
当下赵传旨,因燕地官民顺承天命,归命纳降,除原招谕榜文允诺免当地钱粮赋税两年之外,再许倚阁三年,其燕地愿为宋官之人,皆以宋制从优叙官,具体官阶由三省共同看详。余外更依从枢密院进呈,拨发内库钱粮,重修燕京悯忠寺,将向来殁于王事将士灵位供奉其中,以表彰先烈,激劝后人。
诏书一下,自然又是山呼海应,都道天子圣明仁慈,泽被万民。
就在这一片胜利呼声之中,西路却传来了不和谐地声音:童贯进兵至辽国奉圣州,战事胶着不利,迟迟难胜。
第六十三章
息传到高强耳中时,已是正月二十八日,韩世忠与史了虎北口,山前州郡尽数被宋军占领。
送信的却是熟人,乃是之前曾在汴京会过的童贯麾下胜捷军统领官刘光世,亦即历史上南宋四大将之一。不过这个刘光世胜仗打的不多,因此高强对他也不大待见,只是寻常以礼相待而已。这日在悯忠寺偏殿的宣抚司驻在官署中见了刘光世,看他一脸风尘,样貌疲惫,倒似是经过了一番跋涉,高强便命他坐下说话,又命人赐了茶水。
刘光世喝了几口茶,气息顺了,方谢过了高强,仍道:&ldo;高相公,小将奉童宣抚之命来报,我西军自正旦日约期进兵之后,府州一军已克武州,童宣抚大军直入云中,辽兵虽有意劫粮,被我军王禀、辛兴宗二统制兵击走,而后大兵进围大同府城,三日后破城,其时为正月九日。而后闻听辽兵西南面招讨司与西京部署合兵,自奉圣州来攻我师,童宣抚以为新破之城难守,遂留兵屯驻,自率大军北上,与敌逢于桑干河北,辽兵不战而走,我兵追之,至于奉圣州则辽兵四合,众达数万,我兵转战已疲,兼粮草渐少,宣抚始有退兵之议。近有董庞儿率军来助,兵势复振,得知高相公这里进兵顺利,宣抚因遣小将前来告以西路兵事,若相公有余力时,可出居庸关挠敌之后,则大胜可期。&rdo;
高强一面听,一面对着地图看。嘴上虽然不说,肚里已经在骂童贯无谋了。其实他虽然没有直接干涉西路军的军略,但其实已经为童贯解决了不少问题,首先董庞儿和耶律余睹等部在蔚州闹地天翻地覆,辽兵已经完全无法进入蔚州,童贯的右翼便得以保障;其左路有府州的折家军,也是一路劲旅,在两翼都保证安全的情形下。童贯坐拥十余万久经战阵的西兵精锐。大同府距离先前割让给大宋的应州又只有百里之遥。任谁来指挥都是必胜之局。
但问题在于攻克大同府之后,童贯不应急进寻找辽兵决战,要知道这山后八州的情形和山前燕地不同,此处自唐朝以来就有不少边地羁部落,契丹人、奚人等塞外民族在这一地区为数甚众,枝蔓亦多,他们是辽兵的天然耳目和潜在地后勤补给。甚至是兵源。在这种地方想要和契丹决战地话,那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自讨苦吃,你打赢了,对方可以轻扬远遁,一旦吃了败仗就可能全军覆没,最是凶险不过。
&ldo;童宣抚亦是知兵之人,为何不先回兵蔚州。招谕当地番汉诸部。而后再行北上?&rdo;这话高强只是在脑子里转了转,却没有说出口,他地目光从地图上扫过。看看童贯的进兵路线,这问题就已经有了答案:这家伙,他是想要攻打居庸关,而后突入燕京啊!死太监是想要和我争功来了,先取大同,后取燕京,这算盘打的,克啷啷响!
&ldo;敌军几何?统兵之将何人?&rdo;
刘光世见问,忙应道:&ldo;军前捉得契丹生口,道是西京留守萧乙薛统军,且得西南面招讨司援兵五千,总得两万多兵。其兵一路掳劫百姓,尽取民马从军,故而全军皆为骑军,如今正是弓劲马肥之时,塞上遍地牧草可食,彼可不烦馈粮,来去如风,我兵数度意图围歼,皆被他知机遁去。&rdo;
高强点头,向左右问道:&ldo;诸公以为如何?&rdo;
!种师道职责全军都统制,闻言即道:&ldo;燕地粗定,我兵得以转动,可以前军全队,并背嵬马军万骑,踏白马军万骑,四万兵出居庸关,取州、儒州、怀来等地,出奉圣州之后,与西兵夹攻,敌军无以退避,定然就擒。&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