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可能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太深,无法写得那么活灵活现。
曹聚仁的《鲁迅评传》第十七章《印象记》至第二十八章《闲语》,&ot;从社会观、政治观、文艺观、人生观诸多方面介绍分析鲁迅的思想、性格、家庭、师友、社会关系乃至日常生活,在每章中作者又将时代背景、文坛概貌、传主自述、相关回忆和研究资料以及作者的切身观察感受熔为一体,从而使全书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使鲁迅的形象立体化,使鲁迅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而贯穿全书的一根线就是不神化鲁迅,不有意无意的曲解鲁迅,不讳言鲁迅的深刻矛盾。&ot;5
1曹聚仁《鲁迅评传》,第18章,东西文化事业公司版。234曹聚仁《鲁迅评传》,第17章,东西文化事业公司版。
5陈子善《曹聚仁〈鲁迅评传〉简评》,见《香港传记文学发展特色及其影响》,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0年11月初版。
气&ot;!&ot;!&ot;!&ot;、―&39;國―人「圍一、1,八-1、國人、1匕
了解鲁迅颇深
要绘画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必须对他有深刻的了解,而这不是只生活在他身边就能做到的。因为只有冷静观察,才能达至深刻的了解,而要作冷静观察,就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太近了就会产生许多视而不见的死角和盲点。
聚仁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既不是鲁迅的学生,也不是鲁迅的密
聚仁
友,他跟鲁迅虽时有交往,但始终保持一定距离,所以能够看得真切
虽然一再强调鲁迅不是神,不要把他写成神,但这并不妨碍他认识鲁迅的伟
大。他说:&ot;我曾对鲁迅说:&39;你的学问见解第一,文艺创作第一,至于你的为人,见仁见智,难说得很。不过,我觉得你并不是一个难以相处的人。&39;他也承认我的说法。依孟子的标准来说,他是属于&39;圣之清者也&39;。&ot;1
鲁迅听到颂扬的话车载斗量,既被尊为青年导师,也是公认的文坛泰斗,但他是有自知之明的,这也许是他的&ot;世故&ot;。鲁迅曾对许广平说:&ot;我自己知道是不成的,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不易勇往直前。我又最不
愿意使人牺牲,也就不可能有大局面。&ot;2
鲁迅无意去追求治国济世的伟大勋业,他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苏雪林骂他&ot;好谀成癖,依傍门墙者,揣其意旨,争进锼词&ot;3。其实鲁迅对溢美颂扬
之辞,是能够保持清醒的,他并未因听了一片颂扬之声而认为自己是领袖或
圣者
聚仁说:&ot;鲁迅可以说是道地的现代文人,他并不是追寻隐逸生活,
鲁
迅评传
他住在都巿之中,天天和世俗相接,而能忘于江湖,看起来真是恬淡的心怀。不过在文艺王囯中,他的笔锋是不可触犯,他是不饶人的。有的人以为鲁迅之为人一定阴险狠鸷得很,不容易相处的。我当初也是这样想,后来才知道他对人和易近人情,极容易相处的。&ot;4
鲁迅的观察力很强,不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能洞察入微,对朋友、同事和周的人,他也能看得入木三分。鲁迅悼念刘半农时曾拿陈独秀、胡适、刘半农做比较说:&ot;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39;内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