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如何修证佛法南怀瑾知道念头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 第39章(第1页)

第39章(第1页)

一日问山:佛魔不到处,如何体会?他的功夫境界到达这个程度,完全空掉了,三际托空,佛也没有,魔也没有,怎么体会?

夹山回答他:&ldo;烛明千里像,暗室老僧迷。&rdo;蜡烛一点起来,大老远的地方都照出来;暗室的老和尚就是看不见。什么意思?当然灯点了就看得见,不点灯就看不见。可是学佛的人认为这里面有密法,为什么这样的境界是佛魔不到处?佛拿你没办法,魔也拿你没办法。这是什么道理?见地、修证都在里头。

又问:&ldo;朝阳已升,夜月不现时如何?&rdo;这是形容功夫的境界,打起坐来身心都忘了,只是一片光明,等于太阳已经出来。&ldo;夜月不现&rdo;,到了夜里又不同了,自性光,清凉了,也就是道家参同契所说:&ldo;至阳赫赫,至阴肃肃&rdo;,当一个人达到空到什么都没有的境界,要注意,那还是属于&ldo;至阴肃肃&rdo;,阴极阳生以后,身心内外与天地同根,一片光明,那才是&ldo;至阳赫赫&rdo;的境界。这时气脉通不通早就过了,讲三脉七轮时,连初步的定都没有到,他这时已超过了这些定境,那就是&ldo;朝阳已升,夜月不现时&rdo;。

夹山说:&ldo;龙衔海珠,游鱼不顾。&rdo;师于言下大悟。这一下洛浦大彻大悟了,这里头有东西,在内外一片光明境界里头,像一条龙在海里游动,嘴里衔着明珠,这颗明珠就是龙的命根,旁边鱼虾游来游去,龙的眼睛斜都不斜一下,看都不看一眼。

我们修气脉也好,念佛也好,修到只有这一念,也等于龙衔海珠,游鱼不顾。旁边那些妄念,根本就不理。除妄念干吗?最高的道理也可以拿到最初步用,大家做功夫,不管炼气、念佛或是其他法门,只要抓住那一念,系心一缘不动,记住&ldo;龙衔海珠,游鱼不顾&rdo;,慢慢的也会真到达这个境界。这两句话不是光讲理论,还有真实的修证功夫的事相,是实际的功夫境界。前面提过法华经龙女献珠,都是真实的事相,确有其事,确有其境界。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最平实的说法,是永明寿禅师在宗镜录中提到的,包括了禅宗的见地、修证、行愿。

宋朝有两部大著作,一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是永明寿禅师的宗镜录。两者差不多同时。可惜,谈世间学问的资治通鉴,流传后世,研究者众。而宗镜录几乎被丢到字纸篓里去了,一直到清朝才被雍正提出来,几次下令,特别强调要大家研究这本书。

宗镜录告诉我们,什么叫作悟了。书中提出十个问题,悟了的人没有不通经教的,一切佛经教理一望而知,如看小说一样,一看就懂,不须研究。

永明寿禅师宗镜录卷一:

&ldo;设有坚执己解,不信佛言,起自障心,绝他学路,今有十问以定纪纲。

一还得了了见性,如昼观色,似文殊等否?

二还逢缘对镜,见色闻声,举足下足,开眼合眼,悉得明宗,与道相应否?

三还览一代时教,及从上祖师言句,闻深不怖,皆得谛了无疑否?

四还因差别问难,种种征诘,能具四辩,尽决他疑否?

五还于一切时一切处智照无滞,念念圆通,不见一法能为障碍,未曾一刹那中暂令间断否?

六还于一切逆顺好恶境界现前之时,不为间隔,尽识得破否?

七还于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不为生死根尘之所惑乱否?

八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只对,着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辩得真实否?

九还闻说有佛无佛,有众生无众生,或赞或毁,或是或非,得一心不动否?

十还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性相俱通,理事无滞,无有一法不鉴其原,乃至千圣出世,得不疑否?

一个人到底悟了没有,前面这十个问题,可以作判断标准。

第一问,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物上,一切清清楚楚,如同白天看画图的颜色一样,与文殊菩萨等人的境界相同。你能这样吗?

第二问,你碰到了人,碰到了事,或者别人当面妨碍了你,总之,逢缘结镜包括很广,见色问声了不动心,日常生活间,甚至晚上睡觉都能合于道,你做得到吗?

第三问,佛教的经典,法华经也好,楞严经也好,拿过来一看,都懂了,听到最高明的说法也不怖畏,而且彻底的透彻明了,没有怀疑,你做得到吗?

第四问,所有的学人,拿各种学问问你,你能给予解答辩才无碍吗?

其余还有六问,大家可以自己研究。最后一段:

&ldo;若实未得如是,切不可起过头欺诳之心,生自许知足之意,直须广披至教,博问先知,彻祖佛自性之原,到绝学无疑之地,此时方可歇学,灰息游心。或自办则禅观相应,或为他则方便开示。设不能遍参法界,广究群经,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rdo;

若这十个问题连一点都做不到,就不可自欺欺人,自以为是。有任何疑问都应到处向善知识请益,一定要到达诸佛祖师们的境界。祖师们所悟到的,你都做到了,才可以到绝学无疑之地,不须再学。&ldo;灰息游心&rdo;,妄想心都休息了。&ldo;或自办则禅观相应,或为他则方便开示&rdo;,到达大彻大悟后,或走小乘的路子,再转修四禅八定,证得果位,六通具足,三身具备,神通妙用,一切具足;或走大乘路子,为他人牺牲自我的修持,出来宏法。

&ldo;设不能遍参法界,广究群经。&rdo;假设你认为三藏十二部太多看不完,&ldo;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rdo;永明寿禅师劝你仔细参看他所编的宗镜录,因为一切经典的精要,他都集中在此书中。&ldo;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rdo;。文字多美,这是永明寿禅师所讲此书的重要。

现在继续讲洛浦开悟以后,继承夹山的法统,他的教育法非常严厉,因为他兼数家之长,功夫高,见地高,气派又大。他有几句名言:

&ldo;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rdo;

这是功夫境界,他说末后一句才能到向上一路,才可以修到三身成就。禅宗分三关:初关、重关、末后牢关。什么是牢关?我们这个身体就是牢关,你破不掉,飞不出去,等到死时,这个牢关才破,但那是假破,又变中阴身了,再入轮回之中。&ldo;末后一句,始到牢关&rdo;,这个时候,&ldo;锁断要津,不通凡圣&rdo;,不是凡夫,也非圣人,也就是魔佛不到处,才算成功。

洛浦禅师临走前,对徒弟们恳切地开示曰:&ldo;出家之法,长物不留&rdo;,不要贪图东西,本来出家就是丢开一切,万缘放下,&ldo;播种之时,切宜减省&rdo;,古代丛林都是自己种地,就是告诫弟子们播种之务,不要浪费,换句话说,这四句是双关语,做功夫、做事也一样。&ldo;缔搆之时,悉从废停&rdo;,你们光办建筑方面的事,这些都应停止,好好用功才行。&ldo;流光迅速,大道元深&rdo;,光阴很快地过去,但是道业深远得很。&ldo;苟或因循,曷由体悟&rdo;,如果你们因循且过的一天一天马虎过去,而不努力精勤于道业,那么要到哪一天才能有所成就啊!&ldo;虽激励恳切,众以为常,略不相敬&rdo;。尽管洛浦禅师以恳切的语气对弟子们开示,但弟子们平常就听惯了师父爱骂人的训示,所以这些话大家也就不在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