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如何修证佛法南怀瑾知道念头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 第83章(第1页)

第83章(第1页)

在中国文化里,那个东西叫&ldo;情&rdo;。孔子在礼记上分类为性与情,在礼记的第一篇,开头就是关于修道:&ldo;毋不敬,俨若思。&rdo;这是中国文化,定慧都在内,宗教也在内,人生随时严谨、恭敬以行,做到不昏沉、不散乱的修养。这个&ldo;思&rdo;并非思想的思,而等于佛法说的: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清清明明在那里,这正是礼之本也。

所以&ldo;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rdo;不过这些都是在上古时代传下来的,同一个来源。&ldo;性&rdo;,人的本性,不谈先天后天之别,善恶之别。比如有人天生爱说话,有人半句话都不说,这个性是怎么带来的?中国文化告诉我们,是&ldo;天明之谓性&rdo;带来的。第二个,&ldo;情&rdo;,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庸为何只提喜怒哀乐四样?本来是七情六欲,为什么只提四情呢?而且还说:&ldo;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rdo;又说:&ldo;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rdo;为什么只讲四样呢?喜怒哀乐是情不是性,情也是阿赖耶识种子带来的,有些人天性是喜的,有些人天性是怒的,有些人天性则是哀的或乐的。

情是根据什么来的?它与心理、四大、五行‐‐心肝脾肺肾等生理禀赋,都有关系。大家打坐没有弄清楚,以为把第六意识思想空了就是,那是不相干的,那还不算妄念,那只是妄念上面的浮念。那个容易去,念头把它空了很容易。你觉得我还坐在这里,眼睛闭着,里头清清净净的,就正是楞严经上所说的: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大家打坐做功夫,那个不在内守幽闲?不然就是宋朝大慧杲禅师所讲,后世曹洞宗参禅的毛病:默照邪禅。哪个学佛学道做功夫不是在这里头搞?我们这些情都没有去掉,还是充满了喜怒哀乐。佛说情这个东西,就是业力的一种,业根。后来理学家讲气质,你的气质不变化,怎么成道呢?所以一定先要把这些认识清楚,大家应该先检查出来,盘起腿来在那里干什么?多数只是心理状况的自我玩弄而已,与修道毫不相干,多少人在其中玩了几十年。所以我们自己不能不检讨,以为自己正在做好人、做好事、修德性,实际上都是在性情中玩弄自己而已。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第一步就要认得什么是妄念。

楞严经卷四里头的那句话:觉明为咎,就是妄念。一个妄念就包括了五蕴、八识、八十八结使。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盘起腿来,自己偶然把思想排除,清净了一下,好像没有浮面的思想,以为这个叫做无妄念;那是大错而特错。你那个浮面的思想排除开了,觉得自己坐在那里,好像很清净,那个正是大妄念的根本。所以如果这个没有空掉的话,什么都不要谈。如果把这一念打空了,身心打破了以后,那就可以证到真如,所谓明心见性,立刻到达,顿悟就是悟那一个。这点要注意。

我们再看修法,在禅宗直指一书中,宋元时期的高峰妙禅师,就是后世修禅的一个真正榜样。但我们可以很坦白地说,高峰妙禅师把自我已经训练到,意念解开,达到一种意识境界超越现实的状况。可是有一个事实摆在那里,他的身体仍然很不好。要知道,色法也是心法的一部分,应该是它转过来才对,为什么不能转?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说色法转不过来,则华严经所讲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佛教基本定律,是否被推翻了?假定这个理论是对的,那么应该能够去掉生老病死,应该能够转得了五蕴四大。理论和事实是不应该矛盾的,这点要特别注意。我们现代人对修行观念要搞清楚,其实,佛经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禅宗的修法,走高峰妙禅师路子的人很多,除了少数的高僧,如济颠和尚等外。

宋朝几个禅宗大德,悟了以后都同济颠一样,装疯装癫的。比如林酒仙,悟道以后专门喝酒,他的歌都是喝醉了乱唱的,同济颠一样,都是说得很明白、很清楚。

宋朝以后,为什么这般人悟道后,都变成这个样子呢?这其中有个道理。佛教由唐朝四百年,到宋代理学以来,五六百年间,整个中国文化界,人人都是严肃的面孔,儒家孔子之徒也好,道家也好,佛家也好,所有的细胞都僵化了,尤其是笑的细胞,最为僵化。包公传上说,包公从来没有笑过,清官,严肃嘛!亲戚朋友都不来往,这样的人生有什么味道!可是像包青天的面孔多的是,在宗教圈子里更是如此,这些悟了道的高僧们,装疯装癫,故意把你搞得一塌糊涂。如果修道修成一副死面孔,还修什么道?那种的道貌岸然,是一副癌症的面孔。

道不是这样的,天机是活泼泼的,了解了这个以后,你守着空的这么一个境界,最后搞成了道貌岸然,正如禅宗讲的枯木禅。枯木不能开花,绝不能在灵山会上花开见佛。你看,释迦牟尼佛那个境界多轻松,他没有道貌岸然的面孔。这个观念先认识清楚了,再研究佛经的五蕴论。

再其次,我们讲五蕴都是妄念,我们现在来看五蕴和见地。见地就是功夫;五蕴是色受想行识。

色包括了四大‐‐地水风火,不只是包括身体全部,也包括了物理世界。比如我们揉揉眼睛,就可以看到眼前有亮光,如闪电一样,这是眼神经受摩擦发光所致,是反映出来的现象,佛经叫眼睛的空花。如果认为这个电光是道,不是神经是什么!那个光是神经起的变化,怎么会不懂,那么笨呢!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香味,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些都属于色蕴。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请问你怎么没有空?打起坐来腿子还麻得很,色法还是没有空嘛!为什么发麻呢?身体内部有湿气,气脉走不通。为什么头发胀?里头有病就有反应,有反应怎么空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说:我心里不去管他,那又何必修道呢?睡觉的时候也是没有感觉,那不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吗?这是不能自欺的。

密宗的气脉之说,道家的奇经八脉之说等等,都是由禅定的功夫,根据实际的经验说出来的。古人不过把这些经验记录下来,后世人学到这些,就拿鸡毛当令箭了,什么大周天、小周天啦!把传这些法当成传道,那就完全搞错了。其实不管什么气脉,什么周天,修了半天都是加行里头的功夫。加工的目的就是先能够达到色法空,真把气脉打通了,色身才能够空,这是色即是空阶段,可是还没有做到空即是色。

先把生理这一部分都打开了,才能色即是空。再转过来达到空即是色,这是真空起妙有的作用,神通智慧都来了。等于说色即是空是把一座山,或一幢建筑物打散了,销毁了,变成了平地。空即是色就是在这个平地上,重新建立起坚固的建筑物,这是佛法的真空起妙有,做到了才能够认识妄念是什么。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四句话包括大乘、小乘做功夫的几个阶段在内。这还不算,接下去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八个字简简单单带过去了。

色即是空,大家没有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更难了。大乘的境界,见地、修证、行愿都要到,色法不异于空,色与空没有两样,不二法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