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遇人不少,可这些人皆是神色匆匆,不论是朝外走的还是往里来的,在看见她时也至多是目光略晃,面上均无讶然之色。
她心底却讶然起来。
想当初她以女子之身入翰林院时,那满满一院男子谁人不将她当作稀罕之物来打量,本以为今日入门下省也当得似彼之&ldo;待遇&rdo;,却不料这里的人竟是根本就没把她当成一回事儿。
走至此处,那人才终是开了口,道:&ldo;二省谏院内凡十一人,除左散骑常侍一缺尚未补外,其余同僚们皆在此厅内供差。&rdo;
她冲他笑了笑,以示明白,随即抱着书匣走了进去,按他所指将东西放在一张空案后,然后才问道:&ldo;还未请教大人姓名?&rdo;
那人亦笑了笑,&ldo;敝姓曹,单名一个京字。在下不比孟大人,举进士至今将要四年矣,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左正言。&rdo;
孟廷辉动眉,定睛看了他一会儿,只觉他面色暖然,可话中却隐隐有讽刺之意,半晌才微微一笑,道了句:&ldo;曹大人过誉。&rdo;转身向里面帘后望了望,又问道:&ldo;既如此,不知郭大人眼下在否?&rdo;
曹京也向内张望了下,见似是无人,不由扭头去向旁边坐着的几人道:&ldo;这位便是翰林院举荐来的那位孟大人……&rdo;见几人都是一副了然的神色,他才又笑问道:&ldo;郭大人先前不是说要在此等着见她一面么,怎的眼下倒不在了?&rdo;
一人探头朝外面看了看,见无人经过,便凑过来些,道:&ldo;你不知道,之前你拿了调呈刚走没多久,内都堂那边便来人传话,说是平王孤身独来,让中书门下二省凡三品以上的主事者都过去!&rdo;
曹京面露惊色,&ldo;平王?&rdo;
孟廷辉挑眉,抬眸看过去,心头亦是小惊。
自十年前太子参豫朝政以来,便不闻平王过问国政军务,更不闻平王再入内都堂视事。
虽是人人都知,这江山天下、万丈社稷当有一半功归平王,可平王之于此事却是一向云淡风清,便是皇上多次下诏请进尊赐,也都一概拒之不受,这么多年来唯一在乎的便是皇上的安危体泰。
前不久朝中还有传言,道皇上之所以要退位让政给太子,实乃是平王动了想要返居旧都、与皇上共享天年的念头。
皇上与平王其情之深,但凡在朝者谁人不知,因是此言一出竟也无人不信,都在心底暗叹不已。
可怎知,平王竟会于今日破了已徇十年之久的例,再度前来内都堂过问朝政!
曹京一时满面好奇,又是一副错过了好戏的扼腕神情,倾身过去低问道:&ldo;你们可见了平王气度如何?久闻平王当年聛睨天下之雄风,可我入朝四年来竟是从未得见……&rdo;
那人摇头,轻叹:&ldo;除了平王所诏之人,中书门下二省其余的官员们哪个敢不知死活地去内都堂瞧热闹?……也是在你回来前不久才听那边出来的人说‐‐平王当着那些二省老臣们的面摔了相玺!&rdo;
曹京咋舌,&ldo;何事能惹得平王动怒?&rdo;
一旁又有人凑过来,诡笑道:&ldo;亏你还是谏院平日里最知事的人,这都想不出来?今日早朝上最惹群臣涌议的事是什么?早朝一毕,皇上诏了老臣们入阁又是要议什么?&rdo;
&ldo;自然是太子册妃一事。&rdo;
曹京还未开口,孟廷辉的声音便自后面传来,轻轻软软的。
几人回头,就见她眼神明亮,脸上笑意盈盈,显是已听他们说话许久,忍不住要插一句嘴。
那人笑了笑,&ldo;孟大人果然聪明,人在翰林院都能对内朝的事知道得这么仔细。&rdo;
孟廷辉上前两步,抿了抿唇,又道:&ldo;我也是听你们议论的有趣,以前在翰林院的时候可听不到这么多事。&rdo;
几人脸上均是微露得意之色,曹京也笑,对那人道:&ldo;如此说来,平王是不乐意那些老臣们所奏欲请太子尚北戬公主为太子妃之议?&rdo;
&ldo;定是如此,&rdo;旁边一人接口道:&ldo;不然怎会皇上那边才议完没多久,平王便闻风而来来内都堂威示一干老臣?本是听说古相最为推促此事,平王人至内都堂时正见中书省的人拟撰应请文书,一下子便恼了……可眼下看来,二省之内怕是再也无人敢奏议应允北戬国书之请了。&rdo;
曹京脸色变得有些古怪,嘴唇动了好几下,才低声道:&ldo;……二国修好,连皇上都未示反对之意,平王为何极不愿太子尚北戬公主?莫不是从前听到的那些传言是真的……&rdo;
他这话一出,几人均是面色不自在起来,半晌才有人小声道:&ldo;那些传言谁知真伪,只不过平王从前在位时便与北戬有过不少过节,想来不愿让北戬的人将来坐上后位也在常理之中。&rdo;
孟廷辉在旁细细地听他们说的话,心中虽不知他们所谓传言是什么,可也多少明白了,这太子将册北戬公主为太子妃一事定是要无果了。
心头好似有一块巨石瞬间被人挪去,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