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村语村言 张丹华 > 五一四二纳鞋底儿(第1页)

五一四二纳鞋底儿(第1页)

5。1。4。2纳鞋底儿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做鞋是小村主妇必须会的活儿,小村有一个说法就是,不会做活儿的女孩子是没有人要(娶)的,所以那时候小村的主妇们都是督促自己的女儿学好做活儿的。小村主妇们大多都没有文化,文绉绉的话是说不来的,就说是“你不学(xiao2)针线活儿,赶明儿谁要你”。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这个说法就很主要,人们坚定地认为,这个说法是一成不变的理儿,就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还能坑你?不过这个所谓的真理在我从小村生活中走出来不久之后,在小村也失去了统治地位了,也是真的;时代变迁之下,对小村原始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且,冲击了小村曾经固有的思维,小村人们的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

做鞋有做棉鞋与夹鞋(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没有考证过,姑且用之吧)之分,这里面的夹鞋是夏天穿的鞋子。夹鞋也好、棉鞋也好,鞋底儿是一定要有的,夹鞋鞋底儿与棉鞋鞋底儿区别不是很大,做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鞋底儿是由袼褙(ge1bei)制作的,有五层厚度,主妇们就说是五层壳、五个壳。袼褙是小村那些年用来做鞋的材料,打袼褙也就是制作袼褙,也是小村那时候主妇们常见的活计,也不仅仅就是主妇们,女孩子们也是要学习的,比如从刚刚学干活儿的时候,女孩子们就学习打袼褙,也在实际中动手打袼褙,一直到她们出嫁了,到了她们出嫁之后,也还一直在做这个事情,也还手把手的教给她们的女儿,虽然后来我离开小村不久之后这个传承中断了;男孩子也是可以接触到的,随着男孩子的长大,接触的也就越来越少了。

5。1。4。2。1打袼褙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打袼褙是小村女人们的事情,男人们没有特别情况是不干这个活儿的,小村那时候男人有男人的活儿,女人有女人的活儿,这个是有分别的,并不是说就不能或者简单的就说不会干,也不能就说是重男轻女等等一些这样的说法,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分工不同也许好一些;或者我们说男耕女织也说得过去吧,总之是这样的说法就好吧;男人们在男孩儿时期除外,用一个玩笑来说就是有了小奴隶不指使是在“犯罪”(浪费资源)。

打袼褙也要有准备的。打袼褙需要一些原料和工具,袼褙由两样东西(原料)来制作,一样是布,另外一样是糨子,没错就是小村常用的糨子。

打糨子我在文中适当位置有交代,这里我们就先当做我们经常见到的浆糊来说,而不在这里详细交代打糨子的细节。

打袼褙要有一个光溜的木板,袼褙就糊在它上面的,这木板小村那时候往往是可以用面板来代替的,或者也可以用木板来代替。

我们就说用的是面板。小村的面板那时候还是比较大的,有我们现在(2o22年)说的八十厘米长度,宽度有五十厘米,厚度也有五厘米。这样的面板好一点儿的还是松木的,就很重。我们现在说把面板拿过来我们包饺子,那时候我们说把面板搬过来我们包饺子或者擀面条。当然打袼褙的时候我们说的也是把面板搬过来,因为面板真的很重,搬这个动作与面板很重这个事实是相配的。

打袼褙用到了布,小村那时候用的是经年的旧衣服裤子等等拆下来的布,大块的、小块的不拘怎么样,洗干净了,捋顺了,码成一摞一摞的;成摞的碎布放进柜里面难免有时候刮了碰了,

刮了也就不再顺溜了,人们就用大块布把它们包起来,一包一包的放进柜里,这个就是小村人说的布包袱,小村说是铺衬包,这些碎布片小村人们就叫做铺衬。

那些年小村人们比较简朴,新衣服穿旧了并不扔掉(没有钱买新的),比如有的地方破了一个洞,也就用一块布补一下,小村那时候没有洞洞裤这样的说法,露肉还没有得到小村人们的青睐;补上的地方小村人就说打了补丁了,补丁赶赶多起来,衣服穿着也就越来越不舒服了,这是一方面;多年穿着,衣服布料本身也在老化;老化之前也还有可能退居二线,比如去做棉袄或者棉裤里子,当然一些年月棉袄、棉裤里子、面子是可以用新布的;实在老化了,也就真的该退休了,比如从裤袄里子退下来,也不就扔掉,还要洗干净了,把针线拆开,重新把过去补上去的布片拆下来,剩下的带着洞洞的部分,适当的剪裁,形成新的布片,这个布片以及前面的拆下来的布片,都还有个名字,就是我们前文看到的铺衬。

小村那些年(注意我说的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这样的时间节点)哪一家里面都有一些拆衣服的碎布,碎布包袱也就很常见,小村人不会只把碎布一股脑的塞进柜里去,都会找时间捋顺了,包成包儿放柜里面去,这在小村已经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事情了,小村人说这样规矩一些,我们也就知道了,原来小村人们还有一个活儿,就是捋铺衬。

打袼褙的面板上面不能有灰,擦干净面板后,往上面刷一层糨子,找几块大块布,贴在面板上面;碎布之间对着缝儿,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缝隙;这样对起来铺满了整张面板之后,在对起来的碎布上面均匀的刷上一薄层糨子,糨子要均匀,不能留下糨子块;刷完糨子之后还是像之前那样子把碎布片儿一块一块的对起来,这一层就使用小布片了,不重叠,也不要留下褶子与缝子,一句话就是要铺平整了;之后再刷糨子,再铺上碎布片儿,一直到够厚了,比如四层或者五层,这个厚度大约有两三毫米的厚度,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制作的袼褙略有不同;最后一次在碎布上面刷上糨子,就不再铺上碎布片儿,而最后一层铺上的碎布片儿也都是比较大的碎布片儿;把面板搬出去晾晒,一直到晾晒干了才拿回来。

晾干之后面板上面用对布片儿对起来、用糨子粘起来的就是小村人们说的袼褙;袼褙是要从面板上面揭下来的,不过干透了的袼褙并不好往下揭,往往需要把它弄湿了才好揭下来;也就有在面板上第一次刷完糨子之后铺上一层纸的,揭下来的时候,把袼褙弄湿了,这层纸也就湿了,就比较容易揭下来。

揭下来的袼褙再次晾干之后,就是我们用来做鞋底儿的、小村人们说的“成品”袼褙了;小村人们做的鞋数量很多,比如小村老张家,兄弟五个、姐妹四个就有九个孩子,加上父母就有十一口人;一双棉鞋穿不了一个冬天就坏了,两双换着穿就得准备二十二双,这二十二双鞋做出来,用的袼褙也就很多,小村人都是打好了袼褙放着备用的,到了做鞋的时候拿过来使用而不是到了做鞋的时候才打袼褙;备用的袼褙通常可以卷起来或者就是像年画一样的挂在墙上,都是见到过的;后来小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人们的思维发生了变化了,袼褙挂在屋里墙上就有碍观瞻,袼褙也就被请到了下屋的墙上去了。

袼褙不仅可以用来做鞋底儿,也还是可以用来做鞋帮儿的,小村那时候做鞋鞋底儿鞋帮儿都会用到袼褙。看小说,630book。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