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直勾勾盯着陶荣,忽的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我替朝歌百姓谢谢上仙的下雨之恩。”这一场大雨对朝廷意味着什么,作为股肱之臣,箕子再清楚不过了,那可是希望,是大商若干忠义之士的希望。
虽然这些年,纣王的屠刀杀了许多忠臣,但大商立国六百余载,底蕴深厚,不乏忠臣义士。只不过纣王所作所为,失了民心。这些人要么隐居起来;要么处于观望中;要么依附一方诸侯准备大干一场。
陶荣连忙扶起他,道:“太师不必如此,我也是大商子民,为朝廷做点事也是应该的。只是一场雨虽能解朝歌的旱涝,但解不了天下百姓心头的疾苦。我有一良策,不知太师可否愿意采纳。”
箕子脸色大变,肃然道:“愿闻其详。”
“冶大国若烹小鲜。如今,纣王英明丧失,被妲己迷得神魂颠倒,将国事弃若弊履,导致战事四起,百姓苦不堪言。若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改朝换代的命运不可逆转。”
见箕子深以为然的点头,陶荣接着道:“依在下看,只有控制大乱的源头,国家才能恢复正轨,才有希望扑灭叛乱之火,重新走向太平盛世。”
虽然纣王无道,但这世上仍有不少人心向着大商的,毕竟在他们固有的观念中,殷商乃是国家正统。即便阐教这些年帮武王造势,但他的影响力与成汤一脉比起来远远不如。
箕子激动道:“上仙所言,痛击人心。只是祸乱的源头乃妲己,当年闻太师出征之前提议废除她中宫的地位,可是天子不答应,上仙可有办法将这源头除去,救我大商于危难之中。”
陶荣摇了摇头,道:“太师,源头有两个,其一乃纣王,其二才是妲己。这两人但有一人还处在他们的位置上,大商便救不活。”
箕子目瞪口呆,虽然纣王这些年是犯了滔天大恶,但他毕竟是天子,箕子从未有过想要废掉他另立新君的念头。在箕子看来,这一切都是妲己的错,她才是罪恶的根源,只要除去她,到时再联系一些忠臣一起面谏天子,无论如何也要让他改过自新,如此大商才能在这次危难中挺过去。
陶荣笑道:“太师是不是感到很惊讶,不过你仔细回想一下纣王这些年所作所为,就会发现其实他早已不是你所认识的那位文武全才的天子。一个连正妻和儿子都要杀的人,人性早已泯灭,你还指望他能改过自新,善待天下百姓么。所以为了大商帝国能够延续下去,必需要另择一位贤君,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聚集已经失散的人心,才有资格与西岐问鼎天下霸业!”
虽然在陶荣的帮助下,闻太师接连告捷,大商的气势稳压西岐一筹,但这并不能改变帝国处于舆论下风口的局面。倘若纣王一日身居高位,他犯下的恶行就会成为天下人攻击帝国的理由,陶荣就算天纵其才,也不敢与天下人为敌。再说,连道祖鸿钧也承认阐教是站在正义的一面,若不趁早摘掉阐教正义的招牌,截教如何与之对敌,又如何能赢得这场大战。
陶荣此行的目的就是在朝廷几位良臣心中埋下另立新君的种子,没想到误打误撞来到了箕子府邸。这样也好,省得他多费功夫。
箕子听罢,心里已是惊涛骇浪,在他的观念中,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正所谓:子不言父过,臣不彰君恶。眼前这位上仙所言,实乃诛心之言,可细细一想,这番话却又蕴含着几分道理。
此刻,箕子的念头如风中竹竿,飘摇不定,他很想赞同陶荣的观点,可这又违背他为臣的原则,当真难以决断。
陶荣一脸笑意,他虽然想早日废掉纣王,为帝国注入一股新生力量,让截教早日站在正义的一面,但他知道这事急不来。虽然纣王亲自开口挖了比干的七窍玲珑心,但箕子还对纣王抱有希望,只要希望之火一日未灭,他就不可能答应自己。
陶荣也不想强人所难,现在纣王的两位儿子还在阐教手中,估计用不了多久,阐教就会派两人上战场了,毕竟这几个月三代弟子损失惨重,为了补充战源,两兄弟定然奉师命下山。再说,连作儿子的都帮助西岐对付纣王,这不是告诉天下人武王乃天命所归么,这么好的理由,元始自然不会放过。
申公豹能说服这两兄弟助商,自己没道理办不成啊。
这会,风停了,雨歇了,西岐的百姓也高兴了一场。
水悭押着一位妩媚女子进来,那女子一身宫装,衬着身上有几分贵气,不过在陶荣眼里,她身上的妖气难以掩饰。陶荣在碧游宫见过许多同门,那些人也是出身妖类,但长年受道法的熏陶,加上自身修为高强,所以身上的妖气很淡。而像龟灵圣母这等积年大仙,观之与常人无异。
而这女子修为尚浅,虽化作一副好皮囊,不过空有其表,只怕也就能骗骗凡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