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鲁迅评传之从少年到中年 > 第28章(第1页)

第28章(第1页)

阿0么?你潦倒半世的深夜里有没有发过&39;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39;的阿0式的自负?算了,不用多问了。总之,阿0是4乏,的中国人的结晶;阿0虽然

不会吃大菜,不会说洋话,也不知道欧罗巴,阿美利加,不知道……然而会吃大菜,说洋话……的4乏&39;的4老中国的新儿女&39;,他们的精神上思想上不免是一个或半个阿0罢了。不但现在如此,将来我希望这将来不会太久‐‐也还是如此。所以,《阿0正传》的恢谐,即使最初使你笑,但立刻我们失却了笑的勇气,转而为惴惴的不自安了!&ot;1

不过,会做小说的人,既赋作品中人物以&ot;典型性&ot;,同时也必赋之以&ot;个性&ot;,否则那人物便会流为一种公式主义,像中国旧剧里的脸谱一样。鲁迅另一位敌手陈西滢说:&ot;阿0不但是一个丁典型),同时又是一个活泼的人,他大约可以同李逵、刘姥姥同垂不朽了。&ot;这就是说阿0虽然是个典型人物,同时也是个个性人物。《阿0正传》之所以获得绝大的成功,这也是主要因

张天翼氏,曾在论形象化的随笔中说过,阿0之癞,说&ot;儿子打老子&ot;,不能反抗未庄那伙鸟男女而只欺侮小尼姑以及痛恶假洋鬼子及其哭丧棒等等,

这的确是《阿0正传》里的那个阿0才有的花头,这些,只是属于一个阿

的。这些是特殊的东西。但这些只是使抽象阿0具体化,使之形象化的一

1查国华、杨美兰编:《茅盾论鲁迅》,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0页。

种手段。这是表现阿0性本质的一种艺术手段。换言之,那么,这篇作品里关于阿0的这些形象虽然是特殊的,是仅仅属于&ot;这一个&ot;阿0,但它倒正是为了表现一般的阿0性而有的。例如&ot;癩&ot;用来表现忌讳毛病,&ot;儿子打老子&ot;是用来表现&ot;精神胜利法&ot;,而调笑小尼姑则用来表现欺软怕硬,以及排斥异端,诸如此类,所以作品里表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又有特殊性,又有许多现实阿0的一般性。而后者则居于主要地位,这是那个典型人物的灵魂,是作者在这作品中所含的哲学,是这作品的内在精神。但那些表现成&ot;这一个&ot;人物的诸形象,艺术家也决不把它忽略过去。要是忽略了这些,仅仅写出一个不可感觉的灵魂,没有血肉,那么就不像一个人了。不能使我们得到一个印象,不能使我们当作真有这么一个阿0似的那样感受了。并且,要是忽略了这些形势,或者随意处置这些形象的话,那就连那个灵魂都不能充分表现出

来,或是不能适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所以,《阿0正传》的成功,在他的表现技术上也是很重要的。朱自清先生说:&ot;没有什么题旨的,当然不成其为小说;虽有题旨,而并不具有其真实性的,不是好小说;题旨虽不错而形象化不够充分的,也不是好小说。&ot;鲁迅的小说,就够上了这个水准了。

北最》副刊与《语丝》

十二《北晨》刊与《语丝》

鲁迅的《阿0正传》,原是按期刊在北京《晨报》的副刊上的,上文我们

已经说到了。他的文艺创作和杂感文,也就从北晨副刊作多方面的发展

后来,才有《语丝》和京报副刊。《晨报》副刊,原由孙伏园主编,到一九二一

年十月十二日起,扩充篇幅,每日增出半张,改成横幅。这便是新型副刊的开头(那时,上海《民国日报》有《觉悟》,《时事新报》有《学灯》,也是这一型

的副刊、据鲁迅自述:他是孙伏园个人来约投些稿件的人。&ot;似乎也颇受优待,一是稿子一去,刊登得快;二是每千字二元至三元的稿费,每月底大抵可以取到;三是短短的杂评,有时也送些稿费来。&ot;可是,如他所说的好景不常,因为有一位留学生新从欧洲回来,和晨报馆有深关系,甚不满意于副刊,决计加以改革,并且为战斗计,已经得了学者的指示(晨报馆原是研究系的政论机构〕。

后来,孙伏园的离开《北晨》副刊以及创办《语丝》周刊,和转入《京报》副刊,依照鲁迅自述,和孙伏园的追记,都说和鲁迅的一首小诗《我的

失恋》有关的(孙伏园曾于《从〈晨报〉副刊到〈京报〉副刊》详详细细说到这件事、据鲁迅说:&ot;有一夜,伏园来访,见面第一句话:我辞职了,可恶!&39;那原是意料中事,不足异的。第二步,我当然要问问辞职的原因,而

不料竟和我有了关系。他说,那位留学生(刘勉已)乘他外出时,到排字房去将我的稿子抽掉,因此争执起来,弄到非辞职不可了。但我并不气

忿,因为那稿子不过是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39;啊呀

啊唷,我要死了&39;之类的失恋盛行,故意做一首用《由她去罢》收场的东

西,开开玩笑的。这诗后来又添了一段,登在《语丝》上,再后来就收在《野草》中。&ot;(!这首诗的讽刺意味,孙伏园有一大段解释的文字;还有,

他为了这首诗的被抽,和刘勉已大闹一场,也是很热闹的)

鲁迅评传

以下,便是鲁迅说到《语丝》的产生了,他说:&ot;我很抱歉伏园为了我的稿子而辞职,心上似乎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几天之后,他提议要自办刊物了,我自然答应愿意竭力&39;呐喊&39;。至于投稿者,倒全是他独力邀来的,记得是十六人,不过后来也并非都有投稿。于是印了广告,到各处张贴,分散,大约又一星期,一张小小的周刊便在北京尤其是大学附近出现了。这便是《语丝》。那名目的来源,听说,是有几个人,任意取一书本,将书任意翻开,用

指头点下去,那被点到的字,便是名称。……即此巳可知道这刊物本无所谓一定的目标,统一的战线;那十六个投稿者,意见态度也各不相同。……有些人们,约开初是只在敷衍和伏园的交情的罢,所以投了两三回稿,便取&39;敬而远之,的态度,自然离开。连伏园自己,据我的记忆,自始至今,也只做过三回文字,末一回是宣言从此要大为《语丝》撰述,然而宣言之后,却连一字也不见了。于是《语丝》的固定的投稿者,至多便只剩了五六人,但同时也不意中显了一种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一但应该产生怎样的4新&39;,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ot;1

《语丝》周刊在中国新文学进程上,的确是一方纪程碑;《语丝》所无意中形成的文体,也给新文学以清新的风格。周氏兄弟,的确是《语丝》的支柱(实际上,周作人在编稿〉,不过,当时攻击周氏兄弟的,称之为《语丝派》,称之为青年思想导师,所以鲁迅故意把自已写得不足轻重似的。他说:&ot;因为那时还有一点读过尼采的《苏鲁支语录》的余波,从我这里只要能挤出虽然不过是挤出文章来,就挤了去罢,从我这里只要能做出一点&39;炸药&39;来,就拿去做了罢。&ot;2在五四文化运动低潮之际,《语丝》是填上了《新青年》的地位了(;鲁迅的《野草》中文字,大都在这周刊刊载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