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陈其美这个人毕竟还算个英雄人物。复杂的人生经历,十里洋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加上孙中山等人的支持,使陈其美抱定了&ldo;知其不可为而为之&rdo;的信念。陈其美自己也曾说过,他素来是&ldo;以冒险为天职&rdo;的。所以,在根本无法像&ldo;第一次革命&rdo;那样动员光复会、民团、商界和会党力量的情况下,虽然讨袁义军势孤力单,他还是下令起事了。
7月23日凌晨,陈其美一声号令,指定制造局为首攻目标,起义开始了。
在陈其美的统一指挥下,蒋介石率九十三团的一营兵力向高昌庙进攻,松军向龙华守敌进攻,陈果夫的学生奋勇军主攻西炮台。双方在黑暗中激战数小时,由于守军枪械精良,弹药充足,且人数也大占优势,讨袁义军虽付出了较大的死亡,仍未能获胜。攻击开始后,海军的三艘兵舰也协同守军开炮猛击讨袁部队,战至大亮,讨袁义军终于无功而返。
7月24至25日,讨袁军再次发动攻击。可是守军占据有利地形,加上明显优于讨袁军的火力支持和随后赶来的援军参战,所以,尽管讨伐袁世凯是义军全体官兵同仇敌汽的精神支柱,尽管大家不畏牺牲,个个奋勇,却到底未能越过雷池一步。
至8月上旬,全国讨袁的形势的日益艰难,袁军乘胜挥师南下,将上海讨袁部队重重包围。8月13日,讨袁失败了。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二次革命中,蒋介石从上海举事开始到讨袁失败,一直跟随陈其美&ldo;躬赴火线,往来指挥&rdo;。
二次革命后,国民党被袁世凯宣布取缔,刚刚组建一年的年轻的国民党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险,革命陷入了低潮。
但是,蒋介石本人也未曾预料到的是:二次革命讨袁的迅速失败,反而成为他接近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契机。
讨袁失败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国内无处安身,只得再度流亡日本。蒋介石和陈其美在上海东躲西藏了一阵子,因为袁世凯悬赏5万元缉拿陈其美,陈其美在上海也难以容身,遂于1913年9月偕同蒋介石到了宁波,企图运动浙军起义,但未能成功。10月初,陈其美奉孙中山电召去了日本,留下蒋介石负责上海讨袁事宜。蒋介石坚持了两个月,工作无法开展,袁世凯又缉拿得紧,无奈,也去了日本。
蒋介石这一次赴日本,完全是流亡。但是,由于孙中山、陈其美也在日本,在陈其美的引荐下,他与孙中山相识、相熟、相知,由此逐渐取得了孙中山的信任。
蒋介石第一次面见孙中山,是1910年的事。那时,蒋介石加入同盟会还不到3年,能面见同盟会总理,完全得益于陈其美。这一次,又是因为陈其美,蒋介石才接近了孙中山,得以追随左右。所以,说陈其美是蒋介石的&ldo;革命引路人&rdo;,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头一次与孙中山见面之后,孙中山对蒋介石的看法就颇令人鼓舞。孙中山曾对陈其美说:&ldo;我们的革命运动实在需要这样的人,对同盟会来说,是很难得的人才,他一定会成为革命的实行家。&rdo;
初次见面就留下了如此印象,殊为难得。二次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孙中山的眼里变得更成熟、更坚强了。
短暂的二次革命讨袁行动遭到惨败,刚组建的中国国民党被袁世凯抓的抓、杀的杀,弄得七零八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成了袁大总统政治餐桌上的一盘菜,而苦心孤诣制作了这盘&ldo;菜&rdo;的&ldo;厨师&rdo;们--孙中山及其一大批革命党人都不得不亡命海外,眼睁睁地看着袁世凯在中国大地上为所欲为。一句话,二次革命给中国的革命者们除了留下遗憾、沮丧和血的教训之外,任何有益的东西都没有留下。
可是,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应当感谢袁大总统镇压二次革命的果决和迅猛。因为,如果不是二次革命的失败,他也许永远没有机会接近孙中山。
因此,我们可以说:二次革命的失败,使蒋介石成为最大受益者。
2.誓为第二化身
1927年,北伐军打到上海后,蒋介石曾以北伐军总司令的名义举行了一个&ldo;陈英士先生殉国十一周年纪念会&rdo;,并亲自到会主持。
在上海各界为欢迎北伐军而举行的集会上,蒋介石还发表了一篇题为《纪念陈英士同志》的演说,十分动情地说:&ldo;我们追溯前源,我们的成功,也就是陈烈士遗留下来的&rdo;,&ldo;我们追溯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的成功,我们第一纪念总理,第二要纪念陈烈士。没有陈烈士就没有国民党!&rdo;&ldo;诸位今天来欢迎我,不是欢迎我,是欢迎陈烈士的化身。我希望大家都做陈烈士的化身&rdo;。
&ldo;第二化身&rdo;,是蒋介石为向陈其美表忠心而说的一句名言。1915年初,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准备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ldo;二十一条&rdo;。消息传出,举国愤怒,反袁、讨袁的呼声日益强烈,革命时机日趋成熟。这时,留在上海等地的一些革命党人纷纷催请陈其美回国主持讨袁斗争。孙中山这时正在抓紧筹划建立中华革命军的事,于是命令陈其美赶回上海,召募革命队伍,建立中华革命军东南军,准备再举讨袁义旗。形势虽然有利于革命,却并不利于陈其美回国工作。因为当时陈其美是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悬赏5万元重金通缉的&ldo;国事犯&rdo;,他一旦回国,处境必将万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