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蒋氏家族全传下 > 第113章(第1页)

第113章(第1页)

由此可见,蒋介石在&ldo;塑造&rdo;蒋经国的方面的确用心良苦,他要求蒋经国&ldo;不愧为蒋氏之子&rdo;,要把他塑造成一个&ldo;中国之政治家&rdo;。从这一点也可看出,蒋介石脑子里的&ldo;嫡传&rdo;思想在无形中左右着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方向,对于&ldo;嫡传亲子&rdo;的蒋经国,他要将其培养成&ldo;政治家&rdo;,也就是项羽所说的&ldo;万人敌&rdo;式的人物;而对蒋纬国,显见因为并非&ldo;嫡出&rdo;,则只须将他培养成&ldo;一人敌&rdo;式的人物可也。所谓&ldo;文治武功&rdo;,最终还是要以&ldo;文&rdo;。以政治手段&ldo;治天下&rdo;的。

1921年,蒋经国转入奉化县锦溪学校就读。当时他只有8岁,其母毛福梅放心不下,曾特意搬到县城陪儿子读书。转年,蒋介石又不顾毛氏的激烈反对,把经国接到上海,先人万竹小学,后又考入浦东中学。至此,蒋经国算是结束了旧式的传统国学熏陶,开始接受新的正规学校教育,逐步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巢臼。这时,蒋介石因为在广州&ldo;干革命&rdo;,所以只好委托经国的塾师王欧声和姑丈竺芝珊负起经国在上海的临护与督导之责。但蒋介石并不因此而放松对经国的培养,几乎每个月都至少给经国写两封家书,事无巨细,样样关心,甚至连经国写去的信中偶尔出现的错别字也要评点纠正,其殷殷之情可见一斑。

除了经常修书&ldo;示儿&rdo;之外,蒋介石还要求蒋经国勤于写信,他在给经国的信中叮嘱:

&ldo;你每星期要写一封信给我,而且要写至二、三百字以上,将近来的思想,平日所做的事,以及日常阅读的心得统共写出来,一则可以通信二则可以练习文字,实在是很有益处的,切记切记。我写给你的信,你要随时储存起来,没有功课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也自然会有进步。&rdo;

1925年,&ldo;五卅惨案&rdo;爆发,蒋经国也同许多激进的爱国青年一样,走出课堂,参加上海全市各阶层人的反帝示威游行,学校当局以&ldo;该生行为不轨&rdo;为由将蒋经国开除。同年6月,蒋介石把他送到北京吴稚晖主持的外语学校补习。不久,蒋经国又因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示威游行而被北京警察局关押2周。

蒋经国结束了旧式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进入上海学习期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各种新思潮冲击着人们封闭、禁锢着的旧传统、旧道德;而正处于求知欲十分旺盛。思想可塑极强时期的少年蒋经国,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他两次参加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大游行,虽然不能说明他已具备了先进的革命思想,但至少可以说他是追求进步、向往新生活的。

蒋介石对儿子的&ldo;不轨&rdo;行为并未加以训斥,相反,他心里认为儿子是对的。蒋介石自己在求学时期也曾闹过&ldo;学潮&rdo;,曾被同学们称为&ldo;红脸将军&rdo;。在保定军校学习期间,蒋介石还曾当堂反驳日本教官,这种行为,在蒋介石求学的那个年代也是一种被视为&ldo;不轨&rdo;的行为。因此,蒋经国的&ldo;过激&rdo;行为,非但不是&ldo;不逆不道&rdo;,相反倒是对乃父的一种&ldo;继承&rdo;,是蒋介石青少年时期的&ldo;原版复制。&rdo;当时,国共两党的合作正处在高潮阶段,苏联和共产国际为了支持中国革命,为了对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表示纪念,特在莫斯科创办了中山大学,专门为国共两党培养青年革命干部,在大革命思潮的冲击下,当时的进步学生无不以赴苏留学为荣。蒋经国自然也不例外,他被父亲送往北京学习俄语,目的就是为了以后留学苏联。

蒋经国从北京警察局释放后,来到广州,向父亲提出了赴苏留学的要求。当时,蒋介石正在黄埔军校任校长,与苏联代表鲍罗廷关系密切,他标榜&ldo;以俄为师&rdo;,以&ldo;革命左派&rdo;自居,对儿子赴苏学习的请求自然不便拒绝,他只能同意让蒋经国与其他革命青年一道,到&ldo;世界革命的圣地&rdo;去学习锻炼了。

1925年10月19日,一艘载着22名中国留学生的苏联巨型客轮驶离广州黄埔港,从此,蒋经国踏上了新的人生旅途。这批总计22名的留学生中,有廖仲恺之子廖承志、叶楚伦之子叶南、邵力子之子邵志刚、于右任之女于芝秀和女婿屈武,还有冯玉祥的公子冯洪国、女儿冯丽芬等。

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后,蒋经国和另外21名同学编成了一个班。学校为每一位中国留学生取了一个俄罗斯姓名,蒋经国被命名为&ldo;尼古拉&rdo;。

当时的课程设置是:俄文、历史--中国革命运动史、社会史冻方革命运动史、西方革命运动史;哲学--唯物论、辩证法。政治经济学、资本论;此外还有经济地理、马列主义理论和军事科学等。

苏联在莫斯科开办的中山大学,是为了特定目的而设的共产党干部培养基地。因此,这所大学与一般高等学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取&ldo;会议第一、授课第二&rdo;;&ldo;行动第一,理论第二&rdo;的教学方法,主要的课目不是文化科技知识,而是政治素质及思想改造--把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

蒋经国一入校,立即和其他同学一起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按实际年龄计算,这时的蒋经国只有15周岁,还是个孩子。启程赴苏后,因轮船在上海有几天的停留时间,蒋经国曾抽空赶回溪口与母亲毛氏作别。毛福梅见小小年纪的经国就要到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去学习,自然流了不少眼泪。蒋经国对她百般安慰,同时表示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回国报效国家,也好侍母尽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