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很简单。&rdo;肖志华伸出一个手指,说道:&ldo;明白作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军人,他的义务和职责是什么?最基本的,他们应该知道该为什么而战,是为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金钱,还是为了保家卫国的信念。&rdo;
&ldo;我明白了。&rdo;莫理循点了点头,北洋军作为袁世凯的私军,这是临时政府所不能容忍的最大障碍,其待价而沽的行为已经激怒了临时政府,后果很严重。
&ldo;那么,对于最近媒体上攻击朱尔典先生的言论,临时政府是如何看待的?&rdo;莫理循随后又补充了一句,&ldo;很多人都认为,这些言论是临时政府起的,临时政府对朱尔典先生极为不满。&rdo;
&ldo;朱尔典先生作为驻华公使,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大英帝国的政策和意图,正因为如此,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持谨慎态度。&rdo;肖志华低沉地说道:&ldo;可自从革命以来,复兴会及至临时政府没有感到朱尔典先生所表示出的丝毫友好,而只感到冷森森的寒意。在此,我希望通过莫理循先生转告朱尔典先生,不要把临时政府与满清政府同样看待,这是极端错误的。&rdo;
莫理循对中国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作为英帝国主义殖民者,他本能地会站在帝国主义的立场上思考和行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未丧失良知的记者,他也努力想帮助中国政府摆脱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当听到肖志华的说明后,急忙摇头替朱尔典辩解道:&ldo;我想是有所误会,朱尔典先生绝没有这种想法。&rdo;
&ldo;很遗憾,朱尔典先生的所作所为恰恰给了临时政府这种极为不好的印象和判断。&rdo;肖志华郑重地说道:&ldo;我们奋起革命的目的和要求,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推翻腐朽、、残暴、卖国的满清政府,建设一个独立的、和平的、富强的国家。而朱尔典先生呢,他无视所有中国人民的纯真心愿,依然把用于满清政府的手段强加于临时政府身上,这不得不引起全中国革命者的愤怒。难道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惜任何牺牲所建立的新政府,会是与满清政府一样的软弱无能,一样的丧权辱国,一样的卖国无耻吗?&rdo;说到最后,肖志华已经出离愤怒了。
第九十二章行将出场的铁甲列车
莫理循很震撼,同时也感到钦佩。革命党人,真的有为了理想而视死如归、殒身不恤的精神。而且随着革命大潮的不断深入,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民会越来越多,从最近的对荷交涉便可看出这种巨大的力量。与其说荷兰作出巨大让步是因为想在油田上分一杯羹,倒不如说是慑于中国人民激烈的情绪和荷兰企业在中国要面临被逐出和停产的困境。临时政府找了个很好的软杮子,向别的国家做出了很切实际的警告。
而先来先得,过期不候的经济政策,对于急于进行资本输出的各个国家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然而,这项政策又很巧妙地将日、俄这两个自身财政都很困难,无力对华大规模投资,而又是中国最凶恶的敌人排除在外,变相地削弱了他们在中国的影响力。
当然,莫理循没有看得这么深,但他依然为临时政府的外交突围手段的巧妙而拍案叫绝。面对着美德两国在中国的影响扩大,英、法肯定会被迫做出政策调整。而日本也会认识到,对中国实行公开的军事干涉,不但受自身财政困难等条件的限制,也会为其他列强所不容。特别是英日第二次同盟条约即将到期,日本不能不慎重考虑英国的对华态度。那么,现在中国的敌人只剩下俄国可堪考虑,压力已经大力减轻。
然而,只凭经济手段就足以让各列强收起脏手,转而平等对待临时政府吗?莫理循对此依然表示怀疑。
肖志华当然也知道目前所做的还不够,一场酣畅的军事胜利将会增加临时政府的威信,也会使形势生很多有利的变化。那么,挡在面前的北洋军便是最好的敌人。这伙顽固的家伙,虽然在飞艇的不断轰炸下不断损失着有生力量,士气日渐低落,但却还在坚持。而且,还向满清请求支援,调动了配属禁卫军的重炮,这些重炮正在向前线运输。
两路迂回包抄,中间强行突破的大计划已经准备妥当。其实这计划也不复杂,刘家庙、三道桥为正面战场,另两支部队则从东西两面沿清军甲乙支队的进攻路线进行迂回。而为了这次进攻的顺利,革命军又给北洋军准备了什么秘密武器呢?
此时,荷马里得意洋洋地指着铁轨上停放的铁甲列车向肖志华作着解说,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病态的红晕。
而最早出现在军事作战历史上的铁甲列车,确实是1861--1865年美国国内战争期间用来对骑兵作战的蒸汽机车拖拽的简陋车型。经过多年的展,那种简陋已不复存在,坚固程度与火力强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而革命军秘密制造的铁甲列车在与其他列强国家所配备的相比,还是属于改装型,稍显粗糙。蒸汽机车和战斗列车由铁板焊接进行加固,抵挡子弹是没有问题。蒸汽机车位于战斗列车之间,煤水车朝向敌方,机车上备有通信设备和射击指挥器材。
每节战斗列车由货车厢改造,装备四到六挺机枪,配备一个排的战斗人员,各节车辆采用刚性连接,以便于通过轻轨的铁路线段。
&ldo;可惜时间太短,只能用现有的材料进行改造。&rdo;荷马里遗憾地说道:&ldo;正常的铁甲车应该设有旋转炮塔,车厢也是专门制造,坚固异常。&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