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老子他说电子版 > 第10章(第1页)

第10章(第1页)

老子背上历史的烂帐

现在我们再回转来看看这位先圣‐‐老子的哲学大道理,如何被历世的大国手‐‐帝王们用到大政治、大谋略上去。三代以上,历史久远,资料不太完全,姑且置而不论。三代以下,从商汤、周武的征诛开始,一直到秦汉以后,凡是创业的大国手‐‐建立统一世系的帝王,没有哪个不深通老子、或暗合黄老之道&ldo;有无相生……前后相随&rdo;的路线的。

大舜起自田间,赤手空拳,以重孝道德行的成就,继承帝尧而有天下。大禹是以为父赎罪的心情,胼手胝足,治河治水的劳苦功高,又继大舜之后而有天下。这当然都是无中生有,&ldo;难易相成&rdo;白手创业的圣帝明王行道的大榜样。

跟着而来的,汤以一旅之师,文王以百里之地,以积德行仁为大谋略,因此而&ldo;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rdo;而囗有天下,开启德治的长远规模。

从此以后,划分时代的春秋霸主们,都是走&ldo;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rdo;权术纷争的路线,互争雄长。所谓上古的道化与德治,早已成为历史上的陈迹,学术上的名词,徒有空言,皆无实义了。因此都享国不久,世系也屡易不定。

等次以降,秦始皇的蚕食吞并六国的谋略,汉高祖刘邦的手提三尺剑,起自糙莽,降秦灭楚。甚至曹操父子的阴谋篡位,刘裕的效法曹瞒,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的反隋,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忽必烈的声东击西,朱元璋的奋起淮泗,多尔衮的乘机入关,康熙的帝王术,都是深明黄老,用作韬略的大原则,师承老子的&ldo;有无相生,难易相成&rdo;等原理而建立世系基业。

在这些历来大国手的创业名王当中,最坦率而肯说出老实话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曹丕,一个是唐太宗的父亲李渊。当曹丕硬逼刘邦的末代子孙汉献帝禅位的时候,他志得意满地说:&ldo;舜禹受禅,我今方知。&rdo;我到现在,才真正知道上古舜禹的禅让是怎么回事。同一道理,当年李世民再三强迫他的父亲李渊起来造反,甚至不择手段利用女色迫使他父亲上当。李渊只好对李世民说:&ldo;破家亡躯,由汝为之。化家为国,亦由汝为之。&rdo;要把天下国家变成李氏的世系,只好由你去做主;或者把我们弄得家破人亡,也只好由你去负责了。

其实,老子虽然说的是天地间因果循环往复的大原则,但很不幸的,被聪明狡桧者用作欺世盗国的大阴谋,实在和老子毫不相干,老子实在不应负此责难的。

总之,历史上这些代代相仿的阴谋或大谋略的哲学内涵,早已由庄子的笔下揭穿。庄子说:&ldo;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rdo;&ldo;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rdo;

其次,在唐代诗人们的词章哲学中,也可见其梗概。如唐彦谦的《过长陵》:&ldo;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杯。于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残日重回头。&rdo;章褐的《焚书坑》:&ldo;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rdo;又有《毗陵登高》:&ldo;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长扬羽猎须留本,开济重为阙下期。&rdo;

好的诗词文学,都富于哲学的启示,所以孔子要儿子孔鲤学诗,并非是要他钻牛角尖去做个诗人而已。了解了这些道理,当然也读通了《庄子&iddot;杂篇》中的《盗跖》篇,并非讽刺。同时也可知石达开的&ldo;起自匹夫方见异,遇非天子不为隆&rdo;的思想,同样都是&ldo;乾坤大半属偷儿&rdo;的偷儿哲学所演变出来的。

此外在西方如罗马的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屋大维大帝、拿破仑等,也都不出此例。虽然他们不知道东方有道家的老子,但东方有凡人,西方有几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出一辙。如果说这些都是人类历史的荣耀,或者认为是人文文化的悲哀,也都无可无不可。但总不能叫老子背此黑锅,加以欺世盗名的罪过吧!(一笑)

其实,由道的衍化而为德,德再衍化而为仁、义、礼、乐,再由仁义礼乐衍化而为权术,正表示人类的心路历程,每下愈况,陷溺愈深。但所谓&ldo;术化&rdo;的妙用,亦是&ldo;有无相生&rdo;,&ldo;同出而异名&rdo;。谭峭的《化书》论&ldo;术化&rdo;,便是很好的说明。如云:

水窦可以下溺,杵糠可以疗噎。斯物也,始制&lso;于人,又复用于人。

法本无祖,术本无状,师之于心,得之于象。

阳为阴所伏,男为女所制,刚为柔所克,智为愚所得。以是用之则钟

鼓可使之哑,车毂可使之斗,妻子可使之改易。君臣可使之离合。

万物本虚,万法本无,得虚无之窍者,知法术之要乎!

流水行云永不居

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本义来看老子,他所说的,完全相同于周文王、周公(姬旦)、孔子等祖述传统文化的思想。在《周易》的卦、交辞中,再三申述宇宙的一切法则,始终不离循环往复的因果定律。

有与无,是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的。它的重点,在相生的这个&ldo;生&rdo;字。当然也可以说是互为相灭,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采用生的一面,并不采用灭的一面。

难与易,本来互为成功的原则,它的重点在难易相成的这个&ldo;成&rdo;字。天下没有容易成就的事,但天下事当在成功的一刹那,是非常容易的,而且凡事的开始,看来都很容易,做来却都大难。但&ldo;图难于易&rdo;,却正是成功的要诀。

高与下,本来就是相倾而自然归于平等的。它的重点,在相倾的这个&ldo;倾&rdo;字。高高在上,低低在下,从表面看来,绝对不是齐一平等的。但天地宇宙,本来便在周圆旋转中。凡事崇高必有倾倒,复归于平。即使不倾倒而归于平,在弧形的回旋律中,高下本来同归于一律,佛说&ldo;是法平等,无有高下&rdo;也便是同此意义。《易经》泰卦九三交的交辞上说&ldo;无平不破,无往不复&rdo;也同此理。

音与声相和,才构成自然界和谐的音律。因此又有&ldo;禽无声,兽无音&rdo;的说法。《礼记》中的《乐经》说:&ldo;感于物而动,故形为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rdo;

前与后,本来是相随而来,相随而去,没有界限的,无论是时间的或空间的前后,都是人为的界别。它的重点,在这个相随的&ldo;随&rdo;字。前去后来,后来又前去,时空人物的脚步,永远是不断地追随回转,而无休止。

总之,老子指出无论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现象界的种种,都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没有一个绝对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的界限。因此,他教人要认识道的妙用,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不执著,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为而无为。所以他便说:&ldo;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rdo;

所谓&ldo;处无为之事&rdo;是说为而无为的原则,一切作为,应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应为,作应当作的事。作过了,如雁过长空,风来竹面,不着丝毫痕迹,不有纤芥在胸中。

所谓&ldo;行不言之教&rdo;,是说万事以言教不如身教,光说不作,或作而后说,往往都是徒费唇舌而已。因此,如推崇道家、善学老子之教的司马子长(迁),在他的自序中,引用孔子之意说:&ldo;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rdo;都是同一道理。

引而申之,老子又说:&ldo;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rdo;比如这个天地间的万物,它们都不辞劳瘁地在造作。但造作了以后,虽然生长不已而并不据为己有,作了也不自恃有功于人,或自恃有功于天地。它们总不把造作成功的成果据为己有。&ldo;弗居&rdo;的&ldo;居&rdo;字,便是占住的意思。正因为天地万物如此这般,不自占为己有的在作为,反而使人们更尊敬,更体任自然的伟大,始终不能离开它而另谋生存。所以上古圣人,悟到此理,便效法自然法则,用来处理人事,&ldo;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rdo;,是为上智。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薄视时贤

第三章是将天地自然的法则,引申应用到人世间的治道的发挥。这章的文字,明白畅晓,都很容易懂得,很好解释。但其中有三个要点,须特别注意,那便是&ldo;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