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周浩和张悃的思想就不大一样,最起码周浩当初为了科举奋斗的时候,只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当初高考的样子,但是张悃从秀才,准备进士的时候,就会非常注意一些&lso;民生&rso;。会想着自己要是为官了,很多事情该怎么做。
就比如周浩不想要大家看着织布机的样子,就是它是一个失败的作品,事实上它确实周浩的骄傲,不仅代表着自己的带领之下能够开始真正的科研之路,还有一种开启了工业革命的使命感。
也许很多人为觉得这跟纺织机不是差别不大嘛!但对于周浩来说,这里面的差距确是古代和现代社会的进程一下子就拉近了很大的一节。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自己只是拿自己知道的一点知识运用出来,真正让他感动的是大家的研究。
现在见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读书人也对此感兴趣,即使这只是张悃一个人,但是周浩相信有一就有二,要是整个社会有的读书人能够有一小部分对科学感兴趣,那么他绝对有信心和大家一起完成改革的使命。
毕竟只要能够把知识记录在书本上,那么所有的读书人就都能够清楚了,知识也能够传承下去,国人那么多,不论现代还是古代,就不相信不会有人感兴趣,他就不相信科学之光不能够照透整个历史进程。
第46章
当然最好的状况就是从现在开始,张悃的态度让周浩看到了一个希望,也许自己的期望会真的实现。
因为怀抱这样的想法,周浩可算是一展自己的&lso;抱负&rso;,好好的跟张悃谈论了一下自己口中的未来,不,也不仅仅存在于口中,而是真的未来,只不过自己想要把未来变成现在罢了。
不得不说即使有些明白周浩的一些想法,从心里已经很是认同了他的观点的张悃一时之间听到周浩对未来的展望:让人们都有饭吃,都有学上,人人都成为读书人!怎么想怎么觉得有些夸张,这样的话说出来都有些显得空洞,忍不住质疑道:&ldo;怎么可能人人都有这个机会呢?&rdo;虽然认为肯定不可能,但是说出来的话却带着疑问的语气,张悃的心里又何尝不盼望着未来会成为这个模样呢!所以期望周浩能够拿出有力的证明来狠狠反驳自己。
周浩会让他失望吗?当然不会。
也许自己口中的未来对于他来说是有些异想天开了,或者说是达到了圣人所说的大同社会的样子,让人听起来都觉得很美好,却不是很现实。
不过周浩因为要当县令的原因却做出了最近的计划,对于之后他去了建安县之后要带给那里的变化,都一步步的写了出来。也许只是说出自己的目标会让他有一种不敢相信的想法,但是通过这个计划却让他有一种可以展望的感觉。
这样想着,周浩就拿出了最近写的东西,交给张悃看。
不过可能是因为思想的差异,又或者说是最近张悃受到的冲击太多了,连这么一份详细的摆在眼前计划都有些不敢相信了,虽然眼睛都快要黏在纸上了,嘴里却说道:&ldo;真的吗?真的能够实现?&rdo;
&ldo;那你有想到我到了现在所作的一切,还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别人的得不到的机会。&rdo;周浩说的是自己被圣上看重,而成为县令的事情。
果然对于皇权很是看重的读书人来说,这样的事情看起来更不可能发生,要不是结果已经摆在自己面前了,张悃是怎么也不会相信圣上会排除大家的抗议,非要任命周浩当这个县令,当然这会儿他了解的多了,也很认同圣上的观点了,周浩也许读书不行,但是在实干方面也许不比很多人差,至于平时的一些东西,秀才的功名也就够用了。
被自己分析的一条一条的理由说服,张悃终于内心再没有一点不甘的认同了他。
对于周浩所说的话,不论他看来离不离谱,都没有一种他在说大话的感觉,反而觉得这份计划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要是能够实现的话,要是•••张悃不禁想的有些入迷了。
但是一开口的话,却让人感觉不对。&ldo;你怎么保证自己就一定做得对,不会劳民伤财。&rdo;毕竟站的对一直都是保守派,所以随便一找就找到了改革派的问题。
要是说自己的方向一定对,周浩当然不能够肯定了!即使未来的事情自己都清楚,但是科研的道路上没有走几条弯路那哪能叫做研究呢!更何况周浩清楚他的意思,他现在是站在保守派的对上来提问的,那么在这点上面周浩再没有那么肯定自己就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ldo;玻璃这个东西你都清楚了,那你知道它是怎么被我研究出来的吗?&rdo;见周浩不回答自己的问题,反而反问道。
即使心理有些疑惑周浩怎么所答非问,还是顺着他的话说了:&ldo;你是怎么想到的方法?&rdo;要知道琉璃之所以这么贵,除了因为工艺的问题,更多的就是因为原材料的难得了,要知道古代的矿产可是非常难得的。可不像现代的铁都是随便可以买卖的。
除了古代社会是冷兵器时代以外,就是因为铁矿石的开采可是很困难的,毕竟古代的山都是一点一点的凿出来的,这需要消耗很大的劳力。光是在这点上价格就降不下来,更别提铁矿的发现路径了。
&ldo;我只是有个大概的想法,于是就照着这个方向做,我试过很多地方的土,包括院子里很多地方都被我挖过,铺子里的人也都让他们带来了家里的土,更是跑到过山上去挖,最后才发现关键不在于此。&rdo;话没有说的太明白,但是已经足够让张悃理解他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