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堂还是照旧,每个礼拜都送菜上法源庵。
法源庵的新鲜蔬菜做的素菜,也成为黄石镇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山后村和黄山口村,这两个村子的农民,尤其是菜农们,拜佛日勤。
黄堂觉得,既然这样,不如就成全了山后村的村民还有黄山口村的村民吧,只是这样要费点功夫,于是,大半夜,他从黄山口村一路走来,各家的菜园子,都施展了一遍《青云咒》,一方面驱虫避害,另一方面也可以催生长,效果不错。
青云咒的效果不必多说,三四天后,这种催生效果就显现了出来。
于是,整个山后村和黄山口村沸腾了。
黄山口村,比山后村还要穷一点,一共两百来户,山后村两百户多一点,两村的土地相邻。应该说,两个村子都是穷了八辈子的村子了。
这一下子,大家见菜农们发了第一笔财,赚了第一桶金,都羡慕嫉妒的不得了,都开始跟着种菜了。
第一桶金,的确是被菜农们赚到了,到了十几天后,蔬菜采摘的时节,大家都去法源庵还原去了,那浩荡的场景,给人的感觉像是又开了庙会一样。
法源庵的定闲师太,专门找了仪清和仪明两个小师傅来负责收香火钱,收的不亦乐乎。
其实,定闲师太早就想重建法源庵了,因为这庵实在是太破旧了,但是无奈香火钱有限,上头领导又完全没有拨款重建的意思。
这次法源庵香火鼎盛之后,定闲师太又起了重新修建法源庵的念头,这在过去,可是个奢侈的念想罢了。
但是现在,今天,却成为了一个摆在眼前的可以试想并付诸实行的长远计划。
每户菜农捐款一千元,甚至有稍微富裕一点的菜农捐款两千块钱,而山后村加黄山口村一共有大概一百户菜农,也就是捐款是十几万吧。这对于小小的法源庵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定闲师太乃得道之人,但是也同样会为生计发愁,法源庵有自己的菜地,有十几亩的小麦地,但是地比较偏僻,收成并不好,定静师太的病,化疗的费用,耗尽了法源庵的不到十万的积蓄。正当定闲师太发愁的时候,却突然,有一群人上山朝拜,并且,还捐款一千块钱以上,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
后来,定闲师太吩咐后辈们去打听一下,才知道,才知道是黄堂和山后村老村长王传宏,还有老王头和王大婶那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法源庵能让菜农种的蔬菜变得又大又不生虫。
一开始,来的人虽然络绎不绝,但是大多数人只是抱着碰一碰的运气来的,并不是十分相信,因为现在这个时代,科技实际上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了。
但是,黄堂却在半夜里,给黄山口村和山后村的蔬菜地,都施展了一遍《青云咒》,这就让本来心存怀疑的几十户人家,毫无保留的开始相信法源庵了,相信法源庵的菩萨佛祖会显灵……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
半个多月后,定静师太出院了。
仪清在集市上再次遇到了在卖蔬菜的黄堂,黄堂听仪清师傅说,这定静师太马上要出院了,也同意去接定静师太。
仪清为此很是高兴,其实莫名之间,仪清对黄堂已经有了一种依赖的情愫在里面。
这一点,仪清自己也搞不清楚,甚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仪清会莫名其妙的想起黄堂,想起这个长相普通的土包子小农民。
这实在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