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问出了口,她也没有期望这位老嬷嬷会认真回答她。毕竟那不是随便谁都能知道的消息。
但没想到,麻姑姑闻言,沉声道:&ldo;前些日子一度昏迷,曾神志不清过……万幸的是,最近慢慢有好转了些,每日能用两碗膳粥。所以……&rdo;
麻姑姑慎重地向南乔行礼道:&ldo;她老人家见格格您,想必是因为您曾是先帝很喜爱的人。请格格谨慎言行,万不要再引起她老人家的悲痛之心。&rdo;
原来因为这个,才告诉她太皇太后的病情吗?但她……那位老人家既然是因为那个原因才见她的,又怎么能不会因她而想起康熙!想起康熙,她又怎么会不伤心!这是她能够控制的吗?
南乔被麻姑姑这一嘱托,心中一下子没了底。但被麻姑姑那样慎重的眼神盯着,她也只有重重地点点头。
之后便没有了聊天的心思。
站在寝殿门口,南乔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太皇太后斜靠在床榻上,目光浑浊地望着宫殿半开的窗子,出神。
窗外枝头有泛黄的叶子挂着,有些清冷。
&ldo;奴婢给太皇太后请安,太皇太后万福安康!&rdo;南乔很努力地使自己的请安的声音略带轻快,却又不会太轻快,以至于突兀这寝殿中满满的沉重和哀伤,让听到的人心生不快。o
373进宫
南乔的声音唤起了床榻上那位衰老的老太太的注意。
只见她转动眼珠,看了一眼南乔,仿佛想起什么一般,浑浊的双目又有了水光。她开口问道:&ldo;哀家记得,你叫乔乔是吗?&rdo;
&ldo;正是奴婢。&rdo;南乔不知道是不是她这种语气起了作用,但见老太太的神经并无崩溃失态的迹象,心中微微松了松,很努力地继续维持着她的略略轻快的语气,将手中捧着的观音像举过头顶,说道:&ldo;这是奴婢特意使人从印度佛国请回来的,曾在佛主悟道后首次讲经之处接受供奉百年,特献给太皇太后。&rdo;
&ldo;真是从佛国请回来的?&rdo;老太太看着佛像,身子微动。
&ldo;此尊观音像的的确确是从印度鹿野苑而来,供奉于昙麦克佛塔侧殿。&rdo;南乔肯定地道。关于这一点,她还真的没有撒谎‐‐这本是她给太皇太后准备的寿礼。
&ldo;麻姑,赶紧供起来,莫要怠慢了菩萨。&rdo;老太太一生信佛,此时听南乔如此说,扫视了一眼寝殿,吩咐道:&ldo;恩,就在那边摆上香案吧。哀家下不了床,去不了大佛堂参拜的,如此也是一点诚心。&rdo;
&ldo;太皇太后说的极是。&rdo;南乔继续用她那略带轻快的语调说道:&ldo;礼佛,贵不在礼仪,而在心诚。奴婢在南洋曾结识了一个印度的旅行者,他本人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跟奴婢谈起印度佛国的各种见闻,其中,就有……&rdo;
南乔觉得,想要这位老太太心情保持平静,康熙是绝不能谈到的。而除去了这一点,家长里短的她不会有兴趣不说,且总不免引起老太太的联想……只有说些神佛之事,安全,保险。
&ldo;丫头,你离近些。哀家有些听不清。恩,也别跪着了。&rdo;老太太果然心绪挺平稳的样子。
麻姑在老太太的床边脚踏上放了一个锦垫。南乔谢了老太太,往前挪了几步,跪坐在上面。
既然是讲与佛有关的内容,南乔不敢再用略带轻快的语气,而是调整了一个平稳中带着恭敬虔诚的语调,向床榻上垂暮的老太太说道:&ldo;在印度佛国,人们最向往的佛教圣地有四个,分别是佛主诞生之地蓝毗尼,悟道之地菩提伽耶,第一次讲经之地鹿野苑,涅磐之地拘尸那迦。相传在二千多年前的四月初八,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的蓝毗尼诞生了一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太子,他是国王释家族的后代。后人称他为&lso;释迦牟尼&rso;,就是说&lso;释迦族的智者&rso;的意思呢。……&rdo;
寝殿中很安静。安静的只有南乔平稳虔诚的声音,在慢慢回荡。床榻上的老太太安静地听着,面上露出了安宁的神色,不知道什么时候,她的一只手被南乔握在手中。
一个宫女在殿门外微微停顿经过,麻姑姑悄无声息地走了出去。
&ldo;皇上万安。&rdo;麻姑看见站在殿外的人,忙行了个礼。
&ldo;皇祖母宣见了和善格格?&rdo;雍正一身墨色绣金龙的袍子,关切地向寝殿内看了看,问麻姑姑道:&ldo;姑姑,里面如何了?&rdo;
麻姑姑露出一丝微笑,行礼道:&ldo;太皇太后辰时二刻宣见了格格,格格供奉了一尊从印度佛国请回来的观音像。太皇太后精神尚好,一直在听格格说有关佛主的传说。格格真是有心……&rdo;
往来的命妇们,也有送佛像的,也有精通佛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