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在此时,日军右翼第二梯队在武田秀山率领下通过安城渡后,其先头部队已到达沼泽地,也在塘下散开,支援前卫。时山龚造中尉带领一个分队在后,正要通过沼泽地之际,忽然听到枪声不断,知前方发生激战。因清军藏于隐蔽之处,又占据有利地形,频颊狙击日兵,使日兵寸步难进。时山中尉急欲前去救援前卫部队,率先挥刀前进,其部下随之,误陷沼泽之中,&ldo;水深没肩,水底泥深,两脚深陷不能拔,竟与部下兵卒二十九人共溺死&rdo;。于光炘、周宪章等伏击得力,&ldo;发射益烈&rdo;。注16此时,两军相距仅五十公尺,但在清军的猛烈射击下,日兵只能伏在塘下躲避枪弹,还击又看不见目标。松崎直臣试图摆脱困境,命令前卫全队冲锋。而帮带冯义和率领的骑兵队忽然出现在佳龙里村边,举枪猛射。山田四郎少尉带领先锋在前,中弹伤足,瘫地不起。松畸挥刀从田梗上跃起,腿部先中一弹,倒地再起,&ldo;又一流弹击穿头部&rdo;注17,终于毙命。于是,日军土气大挫,纷纷后退,先退者拥向安城渡桥。&ldo;时夜色茫茫,敌猝遇伏,遽引退,桥小人众,挤拥坠水溺死甚众。&rdo;注18
在日军前卫趋于瓦解的情况下,武田秀山率支队主力赶到,发起第二次冲锋。帮带冯义和的骑兵队前临水田和沼泽地。无法驰骋杀敌,又以目标大而陷入被动,被迫后撤。周宪章、于光炘等坚持抵抗,战斗异常激烈。但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又无后队支援,武备学生周宪章及士兵二十余人,在激烈的战斗中大都壮烈牺牲。注19凌晨四时,日军才进占了佳龙里村。
安城渡之战,是清军打得比较好的一次伏击战。在这次伏击战中,清军利用地形地物相当成功,周宪章等武备学生和士兵也勇敢善战,充分发扬誓死抗敌的爱国精神,歼灭了较多的敌人。如果清军部署得当,并有坚强的统一指挥,这次伏击战是可能取得成功的。但是,由于清军人数过少,成欢西南山顶上的炮兵也未能及时支援,冯义和部因不知利用地形或迂回战术,而失利先退,又事先未布置后继部队,致使这次伏击战终于功败垂成。
注释:
注1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9页。
注2、3 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9页。
注4《叶志超成欢之战报告》,《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第17卷,第20页。
注5《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文涉史料》(1187),第15卷,第6页。
注6《周帧致盛宣怀函》,《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133页。
注7&ldo;我军马步不满二千&rdo;,应不包括江自康和许兆贵二营。
注8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9页。
注9、12姚锡光:《东方兵事记略》,见《中日战争》1,第18页。
注10、11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9、10页。
注13桥本诲关:《清日战争实记》第3卷,第136页。
注14《日清战争实记》第2编,第22页。
注15《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226页。
注16桥本诲关:《清日战争实记》第3卷,第137页。
注17《日清战争实记》第2编,第25页。按: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谓松琦直臣&ldo;弹中其胸而死&rdo;(该书第3卷,第137项),所记与此不同。
注18聂士成:《东征日记》,见《中日战争》(6),第10页。
注19一般有关论著皆谓周宪章等四名武备学生皆于此役牺牲。此系根据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援朝篇》:&ldo;光炘等四学生皆死焉,倭人遂进。&rdo;按:姚氏所记并不确实。兹查《援护朝鲜伤亡员弁名单》在平壤打仗一栏中,有于光炘、李国华、辛得林三人的名字,可见,在四名武备学生中,唯有周宪章一人在成欢战斗中牺牲。(《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160),附件一,第27卷,第9页。)
三 激战成欢驿
当日军右翼队强行通过安城渡和进攻佳龙里之际,大岛义昌率领的日军左翼队进至月峰山东麓,在松林边上布下炮兵和步兵阵地。大岛听到西边传来枪炮声,知道双方正在安城渡激战,便命令总队官兵注意隐蔽,等待进攻的号令。凌晨四时,西边的枪炮声又归于沉寂,大岛判断武田秀山支队已经得手,于是传令总队上下做好攻击的准备,并留出时间让右翼整顿好队伍。直到一个小时后,大岛才下令对清军阵地发动了总攻击。
五时,日军左翼炮兵发出第一炮,向月峰山最东侧的清军第一壁垒开始炮击。这是敌人发起总攻的信号。清军许兆贵部因未曾配备大炮,只有&ldo;开放步枪,竭力应战,流星万道,横飞半空,其声飙然&rdo;。注1日军配备野炮八门,早巳测准距离,瞄准清军第一壁垒,每每命中。清军壁垒乃筑土为墙,只及胸高,一炮落下,只见墙土四散纷飞,黑烟腾起,士兵根本无法隐蔽,战斗异常艰苦。此时,成欢西南山顶上的清军炮兵发炮支援,但因敌炮兵阵地隐蔽较好,故命中率甚低,作用极微。清军虽处境艰难,仍然坚持抵抗。六时三十分,日军炮火摧毁了清军右翼第一壁垒。随后,日军总队又向清军
右翼第二壁垒发起了攻击。这是清军的大营,围墙高达数丈,构造比其他壁垒较为坚固。壁垒内守兵为清军之&ldo;精锐,誓死拚战&rdo;。但因第一壁垒已经陷入敌手,日军占据有利地势,炮火又极为猛烈,守军无法进行持久的抵抗,被迫撤出阵地。到六时五十分,清军月峰山东侧第一、第二两座壁垒,皆先后被日军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