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奠基者和创始人有什么区别 > 第101章(第1页)

第101章(第1页)

&ldo;别急别急。活人不会被尿憋死的。&rdo;余秋里嘴里安慰自己的亲密战友,心里其实比谁都着急。

关键时刻,还是黑龙江老书记欧阳钦同志出了个好主意。余秋里因此生前深怀感激地这样回忆道:&ldo;有一天,欧阳钦同志对我说,有一种办法可行,就是东北老乡搞的那种&lso;干打垒&rso;。这种房子一可以就地取材;二可以人人动手,来得快;三可以节省木材;四是冬暖夏凉。于是我们就立即派人到农村考察,了解当地居民的住房情况。又找民间泥瓦匠,调查当地居民住房的用材、设计和施工情况。经过调查,发现附近乡镇除主要公用建筑为砖木结构外,居民建筑主要是砖框土坯房和当地称之为&lso;干打垒&rso;的房子,它除了门窗和房檩需要少量木材外,几乎全用土垒筑成。墙壁是就地取土,装入活动木夹板内,用木锤、铁钎分层夯实而成。房顶不用瓦,把当地的羊草和芦苇等捋成草把子做垫层,上覆碱土泥巴抹光而成。取暖则用火墙或火炕。这种&lso;干打垒&rso;房子看起来很土气,但墙厚实,房顶密实,结构也严实,防寒性能比较好,夏天也不太热,适宜居住。且施工简单,操作容易,随时可建,便于广大职工人人动手,能够很快地大面积地建设起来。我们一致认为搞&lso;干打垒&rso;这个办法可行!&rdo;

瞧,大部长对这土房子的认识水平如此专业!如此专业的不止他一人,参加会战的几万名干部职工每个人都对&ldo;干打垒&rdo;很专业。大庆的老一辈告诉我,他们人人都会建&ldo;干打垒&rdo;。&ldo;不会建干打垒的,没住过干打垒的,就不是真正的大庆人。&rdo;现今三十岁以上的大庆人,他们也非常骄傲地这样告诉我。

&ldo;干打垒&rdo;是大庆历史上第一批居住的建筑,也是永远留存在大庆人记忆中的那种不可抹去的一种象征,就像延安窑洞一样。虽然现在我们上大庆市看到的是高楼耸立的现代化城市,但在二十多年前的漫长岁月里,这儿的人,无论是部长市长,还是司机炊事员,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居宿这些用泥、羊草和芦苇等垒起的原始式建筑内。

余秋里是将军,熟知中外战争史上曾经发生过多少因孤军深入雪域疆塞之后,面对茫茫冰雪旷野、奇寒骤至时将士不战而倒、坦克大炮如同一堆废铁、最终铁骑雄师溃不成军的悲剧。因此他在雨季尚未结束之际,就向全线提出&ldo;以建干打垒为中心的冬防保温工作是确保会战存亡的一个政治问题&rdo;。各单位必须&ldo;第一把手挂帅,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制定长远规划和每月、每旬、每日的计划,抽调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定期检查规划执行情况。与此同时,开展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搞冬防的群众运动&rdo;。而且他把这样的全体动员、人人动手的建屋战斗,形象生动地搞成了&ldo;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人人动手,个个献策&rdo;的为自我生存而战的大比赛。

纵观余秋里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一大工作特性,就是他娴熟的&ldo;群众运动&rdo;本事。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什么事离开了群众,将一事无成。余秋里在领导军队和地方经济工作中之所以能够几度出色和辉煌,与他这种娴熟的&ldo;群众运动&rdo;的本事密不可分。

在进行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上的&ldo;群众运动&rdo;中,余秋里每一次都是创造不朽业绩的常胜将军。

石油大会战中的防寒之战,余秋里依然稳操胜券。为此,他亲自签署三条命令:一、不管西伯利亚的寒流如何凶猛,会战队伍一定要像解放军在战场上一样,坚守阵地,一个也不许撤走,一步也不准后退;钻井一刻也不能停,输油管线一寸也不能冻,人一个也不能冻伤。二、由油田建设指挥部迅速调查总结当地老百姓&ldo;干打垒&rdo;的施工方法,油田设计院提出&ldo;干打垒&rdo;的标准设计,供应指挥部负责木材、木房架、门窗、芦苇、油毛毡及砌火墙和炕口的红砖。三、各级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充分发动群众,在搞好油田生产建设的同时,抽出一切可以抽出的人员和时间,开展一个人人搞干打垒的群众运动;和老天爷争时间,为国家原油自给争速度。

真是军令如山倒。7月份开始,&ldo;干打垒&rdo;行动在不影响石油开发和勘探主业的前提下,全线开战。顿时,在轰鸣的钻机林中,一座座、一排排遍地丛生。到9月,历时一百天的为生存而战的&ldo;防冬保温&rdo;战斗胜利完成,全线建起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转眼间百里亘古的荒原上出现了众多村落,如同天上撒下的繁星……除了人居住的居室外,车库、机房、食堂,甚至干部办公室、职工学习室和卫生所等也沾了&ldo;干打垒&rdo;的光。一个个&ldo;铁人村&rdo;、&ldo;群英村&rdo;、&ldo;八一村&rdo;等地名也应运而生……

入冬时,会战全线基本做到了&ldo;人进屋,菜进窖,机器车子进库房&rdo;。但绝对不要把&ldo;干打垒&rdo;想象成天堂一般。泥垒草秆房毕竟是原始的,更何况所谓的&ldo;火墙&rdo;也不是那么绝妙。加上当时根本没有通风通气的必要设施,取暖所用的也净是大伙儿从井场上捡回来的落地油。这油烟的污染和毒气自然少不了。特别是南方过来的干部职工,打小没睡过暖炕。睡时往暖炕上一躺挺舒服,可一睡下去半夜常常不是背上被烧脱了一层皮肉,就是衣服棉被化成了灰烬。更有甚者,由于通风不够,焦油熏出的毒气,也不乏有人在不注意时第二天再没醒过来……后来成为石油部副部长的李敬同志就有过如此险情。那是这年的11月12日早晨。北风怒吼,滴水成冰。第二战区的两名机关干部有事向时任副指挥的李敬请示。可当他们来到李敬同志办公兼宿舍的干打垒前见房门紧闭,便猛然紧张起来‐‐因为这两名干部知道平时他们的副指挥有起早的习惯,不会像今天这个时候还不起床。于是俩人立即撞开房门,顿时里面冲出一股浓烈的油烟味和皮毛烧焦的气味。再看电话机上,尽是呕吐之物……李敬出事了!两名干部去看床上的李敬时,见他已皮焦肉烂,惨不忍睹,早已失去知觉。&ldo;医生!医生快来!&rdo;电话铃立即响彻战区。李敬被送到急救地。经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在一番紧张的人工呼吸等抢救措施后,李敬终于得救。石油战线后来才有一位诗才横溢的&ldo;诗人部长&rdo;‐‐李敬写过许多诗篇,也出版过诗集,可称石油高官中文采最好的一个。这是题外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