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人类的敦煌冯骥才朗诵读 > 第8章(第1页)

第8章(第1页)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字幕:东西长1000公里,南北宽400公里,面积324万平方公里)

上无飞鸟,下无草木,终年无雨,阳光像散布的大火,任何事物都被照得失去颜色。沙砾覆盖600米-800米。没有生命可以生长出来,只有生命在这里死去。没有声音,没有时间。一个令人绝望的地方。西方的探险家称之为&ldo;死亡之海&rdo;。

可是,过了一个月零五天之后,法显一行竟奇迹般地走出来了。他们到达了于阗。

他究竟是怎样经历这次匪夷所思的旅行的,无人能知。即便在他所著的《佛国纪》中,也没有更具体的记载。但他是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第一人。

今天,这&ldo;死亡之海&rdo;给人的恐惧,仍然和法显的时代一样。没有人的地方就没有历史。

于阗是朱士行西行的终点,却是法显奔往西天的。他灿烂的向往和清明的目标都在西方那无上神圣的佛国。

在充满西域色彩的奇峰峻岭、重峦深谷相互重叠的画面里,展现法显和他的同行者们的身影。辽阔浩瀚的大自然与微小而顽强的身躯形成强烈对比。

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终于走出帕米尔高原,来到天竺的乌仗那国。

(释迦牟尼的佛迹圣地)

在天竺境内,他们不停顿地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四处礼谒圣迹;还致力学习梵语,精研佛典。

经历了长途跋涉和过度的辛劳,这些身在异国他乡的僧人们发生了种种不幸与变故。慧景病在那竭国;慧应死在佛钵寺;而慧达与宝云、僧景又东归中土。

最凄凉的应该是慧景。公元403年,他们在翻越赛费德科山脉时,山高风寒,透衣彻骨,再加上空气稀薄,喘息艰难,久病初愈的慧景终难坚持,死在了山上。只能被草草掩埋在陌生的荒山野岭中。

法显等人掩面而泣。异国空山,寥无回响,万木肃穆,似作哀悼;为了追求真经,散形异域,真是无限的悲壮!

后来道整也东返归国,只剩下法显孤身一人巡礼四方。一次他在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无畏山上拜谒佛像时,忽见一个商人拿出一把白绢扇子供养。这白绢扇子一望便知是中原之物,顿时热泪满面。心想同来僧人,有的中途归返,有的死在异国,自己孑然一身,如今求取真经的使命已经完成,夙愿亦偿,应该回国了。

公元411年,他携带着从印度各地搜集的佛经原本,乘船归返,其间历尽风险,在海上辗转漂泊七十多天,终于在山东牢山靠岸,此时已是皓发霜眉,一位78岁耄耋的老者!

他终于把律藏佛经和佛国文化之精要,亲自带回中土。

取经就是主动去吸取外部文化的精华,由此,丝绸之路又成了一条向西天取经的路,一条自觉的文化交流的路,就在这大背景上,地处丝绸之路咽喉的敦煌,不仅是外来贸易物品涌入中国的关口,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前沿,汉代以来,中国对于外来文明主动迎取的精神,决定了敦煌宽容博大,积极自信的态度,这是国际城市应有的胸襟与气质。

魏晋以来,敦煌本地文化兴荣,人才辈出。文人学者,不乏名家。

佛教史上早期的高僧竺法护和弟子竺法乘就是世居敦煌,立寺延学。敦煌还是我国最早的译经的中心之一。此后,中原扰攘不堪,内地大批的名士流寓于此。更加促进文化与佛教的昌盛,这就为下一步更加辉煌的弘扬作好铺垫。

在敦煌石窟诞生之前,这里早已是佛教文化的沃土。茫茫大漠平如纸,谁来彩笔作画图?

公元366年,一位叫乐僔的行脚僧人,手拄锡杖,来到敦煌南面的鸣沙山。他被此地神奇的山水吸引住了。

(鸣沙山鸣响的沙。月牙泉千古不竭的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