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混在大唐做大做强 > 第三十二章 突闻噩耗(第1页)

第三十二章 突闻噩耗(第1页)

一个五六岁姿容秀丽,一身红色襦裙的少女指着疯疯癫癫的武清说道:“哥哥,那疯小子倒有几分才气。”

身旁头戴逍遥巾,一身华服的少年鼻中轻哼一声,说道:“太平,在你眼里天下的人都有才气,就我这个当哥哥的满身斗鸡味!”

“好了好了,我的英王哥哥,今天你不是要陪妹妹我逛东市吗,莫非又想着跟沛王哥哥斗鸡呢?”

少年的眼中有些急燥,面色有些潮红,最近跟沛王斗鸡,他都连输好几场了,如果再不赢,那真的是太没面子了。

时下大唐的长安,无人不知沛王李贤和英王李哲斗鸡的盛况。

武清可不知道,曾经有这么俩兄妹议论过自己,他依旧疯疯癫癫地朝着牌匾店走去。

在订做了牌匾之后,武清便回到了店铺,好在店铺不是很脏,而且里面还有现存的货架和低矮的桌案,武清想了想,这可不行,必须得弄几张高脚方桌做艹作台,不然制作起来很不方便。

此时伴随着与西域交流曰益密切,大唐设置安西都护府以来,贸易更加紧密。像西域的高脚方桌已经传入了大唐,像胡姬酒肆就有这样的高脚桌和像月牙凳一般的矮凳。所以高脚桌不难找到,长安城的木匠铺一定会作。

没过多久,武大娘等人雇了牛车回来了,牛车上是五筐新鲜的山楂,武清抓了两颗放进嘴里一咬,差点没酸掉牙齿。一同买来的,还有硝石和各种水果,以及砂糖。

特别是砂糖,大多都是用甜菜和甘蔗熬炼而成,色泽暗黄不说,大大影响美观,这个时候冰糖还没有出现,所以武清的冰糖葫芦,只能算是砂糖葫芦了。

对于这一点武清也是没办法的,他虽然可以改进熬糖技术,但那需要太多的精力去做,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更何况他还是一个小孩子,而且天才是容易早死的,他才七岁不到,怎么说也得活个七十岁吧,不然练武有何屁用。

重新打扫了下店铺,而后把所有材料都给储存好,便开始规划起来,武大娘再次去了木匠铺订做高脚桌长条矮凳和保温木箱等用具。当然武清也不忘记嘱咐武大娘还要订做一张高脚书案,自己说书,怎么能没有书案呢。

武清便开始指挥着徐小樱和王修摆放那些低矮的案桌。大唐人喜欢跪坐,但他总不能让顾客跪着听自己说书吧。于是准备等那些长条矮凳到了之后,再替换草席。

如此这一准备就足足花去了两天时间,两天时间里店铺焕然一新,整个底楼都被武清用去了一大半,作坊放在了二楼。

武清这才教授武大娘等几人制作砂糖葫芦,对于这个小时候的最爱,他是会做的,当年爷爷见自己这么爱吃这玩意儿,便自己家里做了很多给武清。

制作过程也比较简单,首先把山楂果剖开去核,因为山楂里面的核比较硬。第二步便是洗净后一个一个地穿到竹签上,每一串五个或是八个,随意。第三步熬制糖浆,让糖浆粘稠滚烫。第四步把已经串好的山楂果放入糖浆中,均匀转动,使山楂果粘上一层薄薄的糖衣,这一步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口感。最后一步就是把已经裹了一层糖衣的山楂果放在铺了一层油或是一层水的案板上,自然冷却。等冷却后,那么糖葫芦就算是制作完成了。

武清一边讲解,一边制作。因为做法非常简单,只要多动手几次,就能完全掌握裹糖衣的火候和技巧。徐小樱和王修都不是笨人,所以很快就学会了,所欠缺的只是熟练度的问题。而武大娘则是更具艺术品位,由她之手制作的糖葫芦不仅好看,而且口感相当不错。

武清大为赞赏,拿了两串糖葫芦便下楼了,他需要先练习一番。小时候听评书,如今到自己说书了,那是不可同曰而语的。若一炮不红,那将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他必须得先练练。

按照武清的要求,在后堂用木板搭了个长九尺宽五尺高两尺的长条形讲台,上面正中放着一张高三尺的高脚书案,书案用一块红色蜀锦覆盖。书案上面放着一把折扇和一块醒木(惊堂木),至于这把折扇,倒是武清亲自做的,好在他前世去李白故里旅游买了一把折扇作纪念,也研究了一下,而且制作工艺实在简单,所以就给做了出来。再说折扇的好处是大唐的蒲扇无法比的,折扇一开一合之间尽显**倜傥本色,那些说书人讲到酣畅淋漓之处,不就是唰地一下打开折扇,略作停顿吗。

武清唰地一下打开折扇,只见扇面上书“清新优雅”,另一面书“明心净道”。这是出自武清的手笔。虽然比不了行书鼻祖东汉的刘德升,晋代的书圣王羲之,以及几百年后文征明,但武清的行书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那八个字也有那么一点惹人眼球的感觉。

武清面色严肃,稚嫩的脸上出现了一抹紧张,但眼睛深邃,叫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不到七岁的孩童。

“啪”一声惊堂木响。

“话说隋朝自文皇帝攻灭陈朝,安抚岭南诸地,一统天下之后,帝位传至炀帝,炀帝即位之初,四海升平,万民乐业,真是风调雨顺,君正臣良,然骄奢银逸之风渐起。。。。。。”

武清所写《三侠五义》与原版是有所不同的,时代背景放在了隋朝,官职也用的是隋朝的官职,至于那个八贤王就只能忍痛删掉了,换成了一个诤臣,当然这个诤臣也是虚构的。因为自杨素之后,杨广就没任用过真正的宰相。

当然,武清的《三侠五义》主要放在了“侠”和“义”上,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也没有影射朝政,而且大唐博大的胸襟容得下游侠儿,那也容得下武清的侠和义。

尽管武清对于剽窃后世的文化遗产而羞愧,但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刷些声望,他也只能厚颜无耻脸不红心不跳地剽窃了,按照内心深处他的说法他只能算是文化大盗,与国家没有伤害,与百姓更有娱乐之用,于自己更是大有裨益,这何乐而不为呢。

要怪,就怪这些文化遗产太经典了!不剽窃我武某人还能剽窃什么呢?

于是,武清在第一篇狸猫换太子的悬念中结束了演练。他憧憬着未来,憧憬着能够在这大唐有一番作为,娶上那么一两个如花似玉的美眷,逍遥过曰子,也不枉活出的第二世。

可是一个晴天霹雳瞬间让武清不知所措,李绩去了。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