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乾偕屈原先随从一月来到南阳里,途中与人闲谈,获悉清凉山上有一座空闲的南阳庙,为了不给当地民众增添麻烦,二人便无声无息地牵着白马上山,来南阳庙栖身。他们是太阳落山以后登上山冈,住进南阳庙的,庙里栖息的禽兽见有人来,纷纷逃窜――世间万物,不惧人者稀矣,便是那妖魔鬼怪,也怵人三分,避而远之。当山下忽有人瞥见山上的灯光,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春风野火似的四处蔓延,不到半夜,便尽人皆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聚于街头巷尾,兴奋不已,或欢唱跳跃,载歌载舞;或抬出了供桌,摆出了祭品,焚香燃烛,虔诚地共向荧荧灯火跪拜,直闹腾得一夜不曾合眼。汨罗江上的各种船只,见灯光相继吹起了牛角号,彼此通讯,相互报告,会拢一处,抛锚相聚,燔柴祭酒,共向山上礼拜。
其实,最先发现南阳庙来了&ldo;活神仙&rdo;的是几个放牛的细伢子。昨日黄昏,茂密的树林里突然出现两位老者,那位年岁大些的牵着一匹白马;年岁小些的身材魁伟,但却清瘦枯槁,颇有些躬腰驼背,步履维艰,他们二人相搀相扶,互帮互助,艰难地登上清凉山,缓慢地走进南阳庙里去了。其时放牛的伢子们正藏身子密林之中窃观,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明明白白。一个光脑壳的伢子问:&ldo;那两个进庙去的老爹爹是什么人呀?&rdo;
一个蓄辫搭子的伢子说:&ldo;看样子是老庙祝。&rdo;
&ldo;不对,不对!&rdo;另一个伢子反驳道:&ldo;你没听大人们说吗,看庙的老倌早被黑猴精吓跑了。刚才那个人好威武,高帽子,长袍子,腰里还挂着一柄长长的宝剑,那位岁数大的还为他牵着一匹大白马,一定是庙里新来的神仙!&rdo;
好几个伢子随声附和道:&ldo;是神仙,定然是神仙!不是神仙,他们有胆量在太阳落山后进庙去吗?&rdo;
&ldo;南阳庙里来了活神仙罗!&rdo;放牛的伢子们一边欢呼雀跃,一边牵着牛各自回家去了,将自己这一了不起的新发现告诉家里的大人们。
&ldo;神&rdo;与&ldo;仙&rdo;,于人讲,万人谈,但&ldo;神仙&rdo;究竟是个啥样子,谁也没有见过。根据以往的经验,&ldo;神仙&rdo;仿佛是无形的,虚无缥缈,若有若无,像彩色而透明的氤氲云烟或蒸汽,而放牛伢子们所见到的&ldo;神仙&rdo;却是具体而形象逼真的两个人,人怎么能会是&ldo;神&rdo;与&ldo;仙&rdo;呢?因为弄不清真相原委,所以第二天人们是在将信将疑中度过的,谁也不敢贸然上山拜谒。第二天夜时,山上庙内又闪耀着荧荧的光亮,通宵达旦。第三天一早,翁家洲一带的百姓相约登山,他们拿的是香烛供品,抬的是牺牲牛羊,端的是莲藕菱角,捧的是干鱼鲜蛋,成群结队而前,摩肩继踵而往。大家来到庙前,正欲烧香点烛,忽听庙门吱嘎的一声洞开,从庙内款步走出两位老人来。这两位老人,一位干瘦高大,一位微胖稍矮;一位举止斯文,款款大度,一位行动敏捷,殷勤忠诚;一位目光矍铄,城府深邃,一位神情笃厚,开朗坦率。众人见两位&ldo;神仙&rdo;迎面走来,不约而同地连忙跪倒,一齐叩头,口里不断地念道:&ldo;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大慈大悲!……&rdo;
屈原以目示意,让淳于乾向前来拜谒的民众作些解释说明。淳于乾会意,急忙上前喊道:&ldo;众位乡亲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我等并非神仙,这位是楚之三闾大夫屈原呀!……&rdo;
百姓们惊奇地抬起头来,望着面前这位陌生的老人,谁也没有站起身来。
屈原亦向众人拱手作揖,再三恳求大家&ldo;快快请起&rdo;。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第一个站了起来,走到屈原跟前,仔细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朝乡亲们一挥手说:&ldo;乡亲们快快请起,这确是我常跟你们说起的三闾大夫屈原呀!……&rdo;
这老人姓翁,是翁家洲上唯一读过几句书的人,他能从头到尾背诵屈原的《橘颂》。他经常对乡亲们讲,屈原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他怎样忠君爱国,如何关心体恤百姓的疾苦,怎样博学多才,出口成章,如何变法改革,强国富民,真是位千古难逢的伟大人物!现在经翁老汉这么一说,众人相继站起身来,拍拍膝盖上的泥土,兴高彩烈地围坐在庙门口的乱石堆上,听翁老汉与屈原的亲切交谈。
翁老汉十分关切地问道:&ldo;尊敬的三闾大夫,您如何落得这般光景?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做什么啊!&rdo;
屈原回答说:&ldo;这世界浑浊不堪,屈平我走投无路啊!……&rdo;他说着深深地叹了口气。
淳于乾接过屈原的话茬做了些解释,他把三闾大夫怎样对内变法改革,对外联齐抗秦,这政策怎样有利于国家和民众,如何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动摇了他们的根基,因而为奸臣贼子陷害,以及国君如何昏庸,怎样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将三闾大夫放逐沅、湘,又来到这汨罗江一带,细细地说了一遍。百姓们听了这些介绍,有的叹气,有的悲泣,有的破口大骂,有的摩拳擦掌,倘奸贼们站在面前,真能将其碎尸万段。翁老汉则诚心相邀道:&ldo;三闾大夫旅途劳顿,请下山进村歇息!&rdo;
屈原指着古庙说:&ldo;此处很是僻静,有益于读书和写作诗文,屈平就在这庙中栖身甚好。&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