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如豆,晚风轻轻,顾辞舟低头拿起酒盏,看着酒中那一点模糊却又有些许刺眼的光晕,不由得弯了弯唇角,轻轻笑了一声:“爹说的是。”
他们家如今可算得上是“站错了队”,文昌侯动不了定国公他们,动他一个小小的庶吉士还是易如反掌的。外放,可以算是庶吉士最差的一条出路了,哪怕一放出去就是正七品的知县也无法掩盖底下的落魄。
不过,大约是出于对前些日子顾三老爷被连累了的补偿心理,又或许是因为要把握好文昌侯和定国公两派之间的平稳,再加上对顾辞舟才华的那么一点欣赏,陛下又选择了一处富庶安逸之地作为他的任职地。诚如顾三老爷所言,江南确确实实是个好去处,任职江南者只要不犯什么大错,还是很容易做出些成绩来的,因此升迁速度也算得上快了。
而且油水颇丰,不论是要充实自个儿的腰包还是要拿来讨好上峰,比起其他地方来都要容易上不少。
顾三老爷看着自己面前的儿子。当日那个小小软软的婴孩儿的哭声还仿佛在耳边,眼前的舟哥儿却已经是长成了一副清瘦高挑的模样,往自个儿旁边一站,还要比他高出一截去。面如冠玉,目似朗星,举手投足眼神流动间满是青年人的意气风发。
他不由得想长叹一声,不过都到了嘴边了却又是一转变成了一声笑。顾三老爷伸出手,用力拍了拍自己这个大儿子的肩膀:“好了,时候也不早了,明儿你还要早起赶路,早些睡吧。”
顾辞舟恭敬地应了是,站起身来,又看了看顾三老爷:“爹也早些歇息吧。”
顾三老爷笑起来,挥了挥手:“知道了知道了,快去睡吧。”
“是……孩儿告退。”
炕桌设在窗边,如今春暖花开,虫儿苏醒,窗上便又特地重新糊了细密的碧纱。也正因为如此,便是夜里大开着也不妨什么事。顾三老爷开着窗,默默注视着那个远去的身影,方才被咽下去的那声叹息终于在此刻从唇边溢了出来。
晚风吹动他不知何时添了几根新白的发,顾三老爷慢慢吩咐道:
“拿酒来。”
平江县因江得名,也因此,顾辞舟他们从京城沿运河而下,顺水路便可直达,倒也算得上便宜。
此番回去,排场比不上顾辞舟娶妻迎亲的时候,不过东西和人手却是比那时多多了。姜沅派着孙妈妈和侍书侍画她们来来回回清点了好几道,确保东西都带得齐全了,方才回了楼上的屋子。
没过多久,顾辞舟也进来了。
方才一番劳碌奔波,姜沅自觉妆似乎有些掉了,此刻正对着铜镜补妆,冷不丁就看见镜子里头顾辞舟的身影一闪而过,而后就听见他的声音从后头软榻的方向传来:“如何?一切都准备好了吧?”
姜沅应了一声:“东西和人都是齐的,周全同我说昨儿也仔细检查过了,船也是妥妥当当的。”
顾辞舟舒了口气:“辛苦夫人了。”
又转向三九吩咐道:“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按原定辰正出发吧。”
辰正,船动。
江风沿窗而入,带着几许水汽清凉。顾辞舟从软榻上起来,慢慢走到窗边向外望去。
姜沅也走过去。顺着顾辞舟的视线,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那离他们越来越远的京城码头。
京都重地,天子脚下,举国最繁华富庶之所,天下文人士子一展宏图抱负的地方,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
顾三老爷早年的官路走得顺,顾辞舟打有记忆起便是在皇城根儿待着的。十数载光阴弹指飞逝,他读书,科考,为一展胸中大志。
后来他以十八之龄金榜题名,知道的人无不夸上一句“少年英才”。
后来他在翰林院认真学习,因进言《永康广纪》修书一事赢得陛下青睐,何等风光荣耀。
后来他因派系之争官场倾轧被外放出京,得了个庶吉士的所有出路里最差的结果。自此一去几千里,不知何日是归期。
姜沅默默搭上顾辞舟扶在窗棂上的手。
顾辞舟身子轻轻僵硬了一下。沉默了片刻,他转过头来,那双向来多情缱绻的桃花眼里光彩熠熠,几乎要叫人移不开视线去:“再给我些时日,我们会回来的。”
姜沅看着他,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扬起一个笑容:
“好。”
她相信他。
他是顾辞舟。
除了第一日在窗边眺望着京城的方向许久,之后顾辞舟白日里便基本是待在船上他自个儿的屋子里。姜沅也去送过几回点心汤水,回回都见他和顾三老爷介绍给他的几位先生——日后大概是要改口称作“师爷”了——在一块儿,不是看平江的风土人情资料便是在规划筹谋如何发展平江。顾辞舟眼见是又消瘦了几分,不过人却是更有精气神了,每天都忙忙碌碌干劲十足的。
姜沅便也就琢磨着和孙妈妈讨教讨教,替他熬些滋补的汤药来。
除此之外,她平日里能做的也不过就是去关心关心卿哥儿了。
不过,船要开上大半个月,再加上姜沅也不是头一回坐船了,少了许多新鲜感,因此每日里主要只忙着这两件事儿,说来也有几分无聊。若是卿哥儿大点那还好说,她还能有个人逗一会儿玩一会儿,可现在卿哥儿也就七八个月大,先不提他还是满口咿咿呀呀的压根儿不会说话,就是真能同她玩,姜沅也不敢——带上才七八个月的卿哥儿长途跋涉,本就已经是万分冒险之举了,顾三夫人和她都是反复请大夫给卿哥儿看过,确定他的身子骨能承受得起这长途奔波,再加上一路上基本都是行船,没什么坎坷颠簸,方才小心翼翼地把卿哥儿带上了的。要不是整天呆在屋子里对身体也不好,姜沅简直恨不得把卿哥儿捂在屋子里半步都不能离开,哪里还敢随随便便地玩来玩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