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易倾安躺在床上,没着急着修炼。
他在想之前左轻月和他交谈的内容。
修炼是什么,自己的路又是什么?不自然间脑海中多了几幅画面。
一小楼前,池水碧绿,左侧落木枯黄,一少年于楼中想起看过的话本小说,听过的酒肆闲谈,写下的那段话:愿执千盏灯火,为伊人难渡,谁知心意如,青云随风去,白衣悠然入,人见何处不可数,笑谈生死路。
字罢,西风如指,撩过发间。少年的黑发白裳,随风而扬,他置笔于台上,抬起青涩的脸庞,用坚定的目光,看着不知处的远方,那里有归鸟飞翔,有昼尽的斜阳,有即将到来的黑暗,当然还会有入夜后的灯光。
转间,画面变幻。一夜幕屋顶上,两人相伴,看着天上的月亮。少年转头看向身边的姑娘,耳边还有她话的回响:路有不平事,我辈当平之,纵使伤残;国有不幸事,我辈当解之,即便身亡。
语了,两人四目相望,眼里映照着彼此微笑的模样,然后看着入睡的天阑。
夜未霜,风已凉,姑娘倚靠在少年的肩膀。
竹房里的易倾安露出来微笑,对于自己的路好像有了一些明了。
修炼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对得起自己。
一念通达,易倾安感觉自己心境轻然了许多,灵魂也强劲了几分,于是他抓住机会,任道藏自行吸纳着灵气,而自己意识则着重于锤炼灵魂。
自得到这个灵魂之力以来,易倾安也是时常有吸收,至目前为止,他已经吸收了十之一二,这次借着心境和灵魂的变化,想来是可以有所突破的。
“看来灵魂之力的吸收是片段的,这次是一二事,那次是三四句,没有规律。也罢,我总会知道你的生平。”
第二天一早,左轻月看见易倾安,有些惊讶,也有些理所当然。
“不错,地灵二重境了,想好了吧。”
易倾安自然知道左轻月问的是什么事情,所以也没有疑惑,直接说出来。
“不算完全想好,有了一些大致方向。”
“有了大致方向就行,慢慢把方向缩小,然后朝着那条路走下去。”
“师弟明白。”
“明白了什么?”
“明白了方向怎么在哪里,路怎么走。”
“那你可明白了,有句话叫做一日三餐?”
易倾安一愣,然后看见左轻月玉手轻放在腰腹处,瞬间明白了过来,嘿嘿笑着。
“师姐今天想吃什么,烤鱼还是红烧肉?”
“那些个一大早吃不下。”
“那师弟给你熬粥去。”
左轻月没有说话,这便是回答,径直走到院子里的椅子边坐了下来。
“师姐,请稍等片刻。”
不消片刻,竹房边便升起了炊烟。这座小型厨房是易倾安从京阳城回来后做成的。
“来了,师姐,尝尝这白玉花粥。”
“味道平淡,也还算好。等你到了天灵境,我传你药典。”
“好嘞,到时候就。。。。。。”
易倾安本来想说到时候就可以炼制丹药,只是没说完就被左轻月打断了。
“到时候等你熟记草药诸果性质之后,搭配起来做的东西,味道应该不错。”
坐在旁边的易倾安闻言,顿时眼睛大睁,不可思议。
“师姐啊,药典,典阶呐,不用来炼丹,用来做吃的?这。。。。。。这太暴殄天物了吗?”
“有什么的,世间万物都可为已用,既然都是为已用,那用在那个方面有什么不同吗?而且炼丹是顺手,自给自足就行。再说有六师姐在,丹药一道你就不用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