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南渡北归封面人物都是谁 > 第172章(第1页)

第172章(第1页)

在民国后期的学术界,就纯粹的史学而言,堪与陈寅恪较劲匹敌者,陈垣算是一位。作为一个药商儿子的陈氏虽没有受过正规史学教育,但靠自己的勤奋,著作宏富,成就斐然,在中国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皆有开创性贡献,成为世界闻名的史学大师。20世纪20年代初,陈垣就被公认为与王国维齐名的世界级学者。1922年胡适曾断言:&ldo;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将来中国的新史学须有北方的疑古精神和南方的勤学工夫。&rdo;而&ldo;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rdo;。[1]1933年4月15日,前来中国访学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离开北京时,对前来送行的陈垣、胡适等学术界名流发表了简短的演讲,其中说:&ldo;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先生两人……不幸国维死矣,鲁殿灵光,长受士人之爱护者,独吾陈君也。&rdo;[2]自30年代中期以后,陈垣与学界异军突起的陈寅恪并称为&ldo;史学二陈&rdo;。正是鉴于陈垣既是稀世罕有其匹的史学大师,又是辅仁大学校长,胡适于解放军围城的逃死之际,想到的第一个人不是陈寅恪而是他。出乎胡氏意料的是,陈垣拒绝邀请,没有随其南飞,继续留在北平做他的校长。尽管此前胡、陈交谊笃深,且在五个月前还信函往还,但五个月后,陈垣竟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如此痛快、绝情地与&ldo;我的朋友胡适之&rdo;决裂,说明政治形势急转直下,世道人心已发生了巨大裂变。

6月18日,在美国的胡适首次见到了陈垣的公开信,这是由友人送来的英文杂志fareasternbullet(《远东通讯》,第2卷第22号,香港1949年6月4日)转载的《人民日报》信文内容。胡适眯着眼睛呈微笑状粗略阅毕,第一个反应是&ldo;其第一段引我给他最后一信的末段(&39;48),此决非伪作的。全函下流的幼稚话,读了使我不快。此公老了,此信大概真是他写的?&rdo;[3]6月20日,胡适细读了陈垣公开信英译本,&ldo;更信此信不是伪造的(?),可怜!&rdo;[4]6月21日,胡适从6月15日的《华侨日报》上读到这封公开信的中文本,在当天的日记中记载:&ldo;我读了更信此信不是假造的,此公七十岁了,竟丑态毕露如此,甚可怜惜!&rdo;[5]

尽管胡适在情绪上认定此信就是陈氏所写,但在心理上又不愿承认,而从情理上推断,陈氏的思想转变也没有如此快捷,因而对于信的真伪,胡适又在心中打起鼓来。到了6月24日,胡适又找来公开信的中文本,仔细阅读琢磨后,在日记中载道:&ldo;我今天细想,陈垣先生大概不至于&lso;学习&rso;得那么快,如信中提及&lso;萧军批评&rso;,此是最近几个月前发生的事件,作伪的人未免做得太过火了!&rdo;[6]为了彻底查明此信的真伪,胡适还找来对陈垣熟悉、时正在美国的另一史家蒋廷黻,两人商讨后的结论是:&ldo;均疑陈援庵的公开信是他先写了一信,共产党用作底子,留下了一小部分作&lso;幌子&rso;(如第一节),另由一个党内作者伪造其余部分。&rdo;[7]这个猜想基本上是最后结论,但对于善于考证且无证不信的胡氏来说,心中仍不踏实。

南渡北归:离别(第三章短兵相接)批胡运动悄然兴起(3)

经过大半年的疑虑与思考,证之对中共新政权形势发展的个人观察,1950年1月9日,胡适下笔写就了《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ldo;自由&rdo;‐‐跋所谓〈陈垣给胡适的一封公开信〉》予以发表。文中道:&ldo;……我在海外看见报纸转载的这封《公开信》,我忍不住叹口气说:&lso;可怜我的老朋友陈垣先生,现在已没有不说话的自由了!&rso;有许多朋友来问我:这封《公开信》真是陈垣先生写的吗?我的答复是:这信的文字是很漂亮的白话文,陈垣从来不写白话文,也决写不出这样漂亮的白话文;所以在文字方面,这封信完全不是陈垣先生自己写的;百分之一百是别人用他的姓名假造的。&rdo;针对公开信的内容,胡适拿出自己擅长考据的绝招,从文字语言的形式和句子的语法结构、信文内容露出的漏洞、过失,及所谓宣传色彩三个方面,不厌其烦地举例归纳,强调此文是&ldo;改写&rdo;和&ldo;伪造&rdo;的。最后,胡适得出结论:&ldo;这封《陈垣给胡适的一封公开信》最可证明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学术思想自由。&rdo;[8]

时势运转,风雨无常,常识都不是常新的,考证大师胡适对此文的考证索隐,可谓有对有错。据后来此文的参与者交代,文章虽是由他人代笔,但确是出于陈垣的本意。1990年6月,陈垣弟子刘乃和的弟弟,也是陈垣在辅仁大学的学生刘乃崇,撰写了一篇《不辜负陈援庵老师的教诲》的文章,对当年这封信的公案作了详细交代。刘文说:&ldo;有一天,陈老又让乃和姐来叫我,我到他家后,他说他已经看到了新的社会,新的国家,读到了新书,这都是过去没法子知道的,因此愿意把所见所闻告诉那些看不到听不到的人,比如他的老朋友胡适之,就随国民党政府走了,就不可能知道北平解放后的情况。我告诉陈老,我在石家庄看见《新华日报》上刊登蓝公武与胡适的一封信,他立刻说胡适走前也给我写过一封信,说罢就取出给了乃和姐,当时陈老就与柴师(指柴德赓,引者注)、乃和姐和我们共同研究,决定也用公开信的形式把自己所见所闻的新气象写出来。经过陈老反复讲述自己的意见,并征求我们的意见,由乃和姐执笔写出,再经陈老亲笔改定。由陈老与乃和姐同去范文澜范老住处,请他修改……&rdo;[9]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