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方印章的底面已经磨掉了,那现在印面的印文还会是吴昌硕所刻吗?显然这种情况的可能性非常低。
随后,楚琛仔细观察下来,发现印文看起来虽然能够以假乱真,但在气韵方面就要比侧面的正文差一点了。
别看只是印文有问题,光是这一点,对印章的价值影响就不小,而且不光光是这,这就好像画蛇添足一般,还比不上印文单单被磨掉时的价值。
至于黄善益有没有买亏,那就要看他知道不知道这件事情了,如果知道,那应该亏不了。但就看他买东西喜欢精益求精的态度来看,楚琛觉得他不知道的可能性比较大。
等楚琛把印章让给别人鉴赏,黄善益就笑着问道:“楚老师,你觉得这方印章怎么样?”
楚琛有些委婉的说道:“印章的材质和侧面的铭文那都不用说,只是有些可惜的是,这方印章以前被打磨过。”
“打磨过?”黄善益一开始还挺高兴,听到后面的时候,就有些愣了愣神。
其他人也都听到了这句话,连忙凑过去看了起来,由于打磨的人水平比较高,他们看了好一会,才发现印面确实被打磨过。那么问题就来了,是吴昌硕觉得刻的不好,故意如此,还是后人打磨掉的?
大家想了想,觉得后面一种可能性比较大一点,首先就以这方田黄的品质而言,吴昌硕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雕刻。而且,从铭文上的日期来看。当时吴昌硕刻这方印章的时候,已经是篆刻大师了。肯定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那结果也就不用多说,现在的印文十之**是后人重新雕刻上的。
这时。姜家畅开口问道:“楚少,这印文是重刻的吗?”
楚琛回道:“我觉得应该是后刻的,因为印文的神气不对,这一点,咱们对比侧面的铭文,就能感觉出来了。”
对于这一点,除了书画造诣不高的应鸣信之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看出来了。
得知了这个结果,黄善益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事情摆在这里,由不得他不信,这让他多少有些郁闷,说道:“这事我还真没注意,如果不是现在发现的话,估计我就只能吃个哑巴亏了。不过,这种情况,以前我还真没遇到过。”
楚琛说道:“其实,印章是名家所制。印文被磨掉,而印款尚存的现象还是比较多见的。对于这种印章,有些人会刻上自己想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就有一些好事者补上与原作相同的印文。这种印款真而印文假的印章,在市场上非常容易鱼目混珠。”
赵齐瑞点头道:“这种事情我多年前也听说过,有人得到一对齐白石的印章。可惜印文被磨去,但印款却真真切切地保存着。于是。此人便仿齐白石的风格在原石上刻上印文,出售给文物商店。文物商店未能识破。竞当作真品收购下来。最后,还是被一位专家看出来的。”
听了楚琛和赵齐瑞所言,黄善益摇头一叹道:“这种事情还真得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着了道。不过,原先的印文也不知道被谁给磨掉的,真是暴殄天物!”
“这种事情比较多见吧。”
姜家畅说道:“就像我一位朋友,他十年前曾以一个比较便宜的价格,买了一方田黄印章,钮头雕的是凤,边款落的是‘文左’两字。这方印章是随形章,不太规整,印文名字是一个他没有听说过的名字。”
“而且,边款所注‘文左’虽与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字号相似,但从别人口中得知,上官周所用的字是‘文佐’,从未见其用过文左,就认为可能是一个普通文人所有印章,没多大价值。于是,我那位朋友就自己磨成四四方方的印章,并且将印文也磨掉了,只留下边款。”
“前年我正好和一位印章方面的鉴定专家到他家去做客,于是他就拿出那方印章出来想要鉴定石质,专家问他为什么要磨掉部分钮头,并说钮头所雕为凤,雕刻工艺高超,应该是大家之作,就这么磨掉了觉得非常可惜。”
“于是,我那朋友就把个中原因说了出来。专家听了遗憾不已,他说,上官周的后人整理其史迹,介绍说上官周字文佐,也作文左,并称上官周曾在多次为人治印时落款‘文左’,我那朋友印章边款上文左二字和史料中的记载是相同的,应该正是上官周给朋友制作的印章。”
“我那朋友听了后悔莫及,好在还留了边款上的‘文左’二字,算是聊以自。慰……”
姜家畅说的例子,楚琛也听说过许多,而且许多人也因此而后悔。
其实,收藏印章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材质、雕刻、文字(包括印文和款识)。这三者有一个方面是好的,就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如两者或三者俱佳,则更好。
另外,收藏到老印章,重要一点就是不要轻易磨掉印文和边款。因为不管怎么样,收藏总是原汁原味比较好,如果把印文磨掉了,除了会破坏印章的整体性之外,上面所表现的历史价值也会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