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奶奶说这次是今年最后一次赶集,也就是补一补过年前家里还有什么没买的东西,再来就要等元宵节了。
海城本身温度就比齐城的温度高很多,在那边姜篱只是羽绒服,围巾帽子手套全身裹着,在海城,即使是过年,也就是多穿一件厚点的外套。
姜篱只穿了白色高腰半身裙,上身穿了一件粉色的卫衣,穿着一双小白鞋就跟着姜奶奶出门了。
姜爷爷和姜大也有任务,在家开始贴对联和贴窗花,在门口还要挂两个大灯笼。
赶集的地方在不远的一个县城,开车半个小时就到。
姜篱只和姜奶奶坐了村里一位阿姨的车,约好了一起去。
车里还坐着一个男生,年纪和姜篱只差不多大,是阿姨的儿子,也是放假回老家过年的。
那男生看着身体不大好,咳嗽了好几下。
穿着一件黑色夹克,带着帽子,看不清脸。朝她们看了一眼,喊了一句姜奶奶,也没再说什么话。
对方刚那下的抬头,姜篱只才看清他的样貌。皮肤很白,单眼皮,鼻子很高,嘴唇没有什么血色,应该是生病的缘故
村里的阿姨忙招呼她们上车,说赶集的人特别多,早点去好停车。
这阿姨姓蒋,是外地人嫁过来的。和姜篱只一样,过年就回了老家。
男生是阿姨的儿子,高一的时候大病了一场,之后就断断续续的身子骨没好全,最近好了不少,才启程回来。
蒋阿姨比较健谈,她们一坐下没多久就开始聊天:“姨,这是你孙女吧,长得可真好看,看久了都感觉和您特别像。”
姜篱只被夸,不管是不是客套,姜奶奶都高兴的不得了,就觉得宝贝没有蒙尘,别人也是懂得欣赏的:“是呀,一直在外面上学,这不是要过年了嘛,才放假回来。”
蒋阿姨:“你孙女在哪里上学啊?”
姜奶奶笑呵呵:“跟着她爸爸,不在我们这上,转去齐城二中了,还好成绩没有拉下。”
“这还真巧了,等他高三了,我儿子也要转过去呢。”蒋阿姨在旁边直呼太巧了。
姜篱只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坐在副驾驶位置的男生,可惜当事人就和没听到一样,动作一成不变,看着窗外的风景。
“是嘛,那也是太巧了,你家娃多大了?到时候说不好还能和我家只只成为同学呢。”
姜奶奶就开始和蒋阿姨更热情的聊着天。
听下来后,姜篱只知道了这男生叫蒋远,和蒋阿姨一个姓,年龄和她一样大,现在在海城上高二,等明年上高三了就要转学去齐城二中。
蒋阿姨也没有细说,为什么在高三的时候,还要给自己的孩子转学。
聊了一路,很快就到了赶集的地方,一条很长的宽马路,两边都摆着一个个摊位,来赶集的人特别多,乌泱泱的一片。
姜奶奶拉着姜篱只的手,说人这么多,怕她挤丢了,说要是走散了,就在原地等着她。
把她当做了三岁孩子一样,三岁的姜篱只就负责点头。
赶集上什么东西都有,吃的,用的,还有面摊,早点摊。
就姜奶奶和蒋阿姨的战斗力,这么一会,姜篱只和蒋远的手里就提了不少的东西。
看见有卖布匹的,蒋阿姨和姜奶奶都想买点布,回家弄个新的被罩什么的,见人实在是太多,就让俩孩子在一个角落点地方等着。
姜篱只和蒋远今天是第一次见面,可以说也就是同车过三十分钟,都没什么话讲。
看着那边是卖糖葫芦的,姜篱只无聊的就在数糖葫芦上,山楂的数量。
人越来越多了,前面突然有人挤了过来,姜篱只都还没感觉,就被身边的男生拉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