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南渡北归免费阅读全文 > 第21章(第1页)

第21章(第1页)

梁启超在信中谈到出土器物有铜器、石器、骨器以及复杂的陶器花纹问题时说:&ldo;此外,他们最得意的是得着半个蚕茧,证明在石器时代已经会制丝……这几年来(民国九年以后)瑞典人安特生在甘肃、奉天发掘的这类花纹的陶器,力倡中国文化西来之说,自经这回的发掘,他们想翻这个案。&rdo;&ldo;(李济)所说&lso;以考古家眼光看中国,遍地皆黄金,可惜没有人会拣&rso;真是不错。&rdo;梁启超再次建议儿子回国后&ldo;跟着李、袁二人做工作,一定很有益&rdo;。又说,&ldo;即使因时局动荡而无法外出做田野发掘,在室内跟着李济整理那76箱器物,也断不至白费这一年光阴……。&rdo;酣畅淋漓的翰墨,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舔犊之情与殷切期望。按梁启超的打算,他还想让梁思永丰富一些古文物方面的知识,多参观几个新成立的博物馆,然后再去欧洲深造几年,那时再回国于田野考古这门学科上一试身手,定会创造一番伟业。

梁思永接受了父亲的建议,于1927年7月回国。令人扼腕的是,此时的国学研究院&ldo;四大导师&rdo;之一王国维已钻入湖底,命赴黄泉,李济的田野发掘计划也成为泡影。

王国维在清华大学执教的两年中,尽管生活趋于平静,学问越发精进,但仍&ldo;时时以津园为念&rdo;,每年春节都要去天津觐见早已逊位的&ldo;皇上&rdo;,常为&ldo;有君无臣&rdo;而忧虑。[60]

1927年5月间,听说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城略地打到了河南,即将北渡黄河,扫荡华北,入主京师。又听说两湖学者叶德辉、王葆心等一代名儒为北伐军或农民协会的人抓起来砍了头,王氏甚为恐惧,认为北伐成功之后,自己也不会被国民党所容,乃于惊恐中常与吴宓、陈寅恪等朋友密谋应变之策。期间有人劝其避居国外,但王大师总踌躇不定,只是经常深夜枯坐居室流泪。[61]

延至6月1日,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二届学生毕业,典礼过后,下午举行&ldo;师生叙别会&rdo;。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教授各入一席,李济、梅贻琦等在座,师生畅谈别情。据当时在场的研究生柏生回忆说:&ldo;座中(王国维)先生为吾侪言蒙古杂事甚畅,其雍容淡雅之态,感人至深。&rdo;宴席将散,梁启超起立致辞,历述同学们之研究成绩,并谓:&ldo;吾院苟继续努力,必成国学重镇无疑。&rdo;

[62]众皆聆听,王国维亦点头表示同意此说。宴毕,王国维与众师生作别如平时,尔后随陈寅恪至南院陈宅,二人畅谈至傍晚。是日晚,王氏在自家宅中会见谢国桢等同学,依旧是谈笑和怡。6月2日晨,王国维餐毕,八时至研究院办公,料理事务如常,并与同仁谈及下学期招生事宜。随后离奇地向事务员侯厚培借了五元钱,独自悄无声息地走出清华园,在校西门雇一辆洋车径赴三里地的颐和园,花六角钱买了一张门票,嘱车夫在原地等候,约十时左右独自向园内走去。在园内,王国维闷不作声地徘徊于长廊之间,后踱步至鱼藻轩前的昆明湖畔独立沉思,尽纸烟一支,约十一时左右,怀揣剩余的四元四角和一纸写有&ldo;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rdo;等字样的简短遗书,纵身一跃,沉入湖底。虽有园丁&ldo;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rdo;,[63]但王的头颅已插入淤泥,前后不过两分钟即气绝身亡。‐‐一代国学大师由此告别了凡尘滚滚,充满血腥、苦痛与悲伤的世界,时年51岁。

王国维沉湖而死的消息传出,全国学界一片哗然。清华国学研究院&ldo;四大导师&rdo;之一陈寅恪怀着极度的悲伤与哀痛,以他深厚的学术造诣与犀利的洞世眼光,挥毫写下了哀婉凄绝的挽联:

十七年家国久魂销,犹余剩水残山,留与累臣供一死。

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64]

陈寅恪诗文向来以隐晦难解著称,此诗算是较为浅白的一个例外,但对个别字词的理解也曾引起学术界不休的争论。王国维在遗书中曾有&ldo;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rdo;之语,陈诗中所谓&ldo;谬承遗命&rdo;当特指王氏遗书所言。显然,王国维是把陈寅恪、吴宓视作他的知已的。面对知已,陈氏于&ldo;倍伤神&rdo;中又发出了&ldo;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rdo;

&ldo;风义平生师友间,招魂哀愤满人寰&rdo;的深切悲鸣。[65]

王国维之死,之所以引起陈寅恪如此悲伤,自是与二人在过往的岁月里结下的深厚友谊,并对天命人事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有极大的关联。

面对王氏离奇的跳湖自尽,学术界产生强烈震动的同时,坊间对他的死因也产生了种种猜测议论,以致有多种说法流传于世,如殉清说,自殉文化说,悲观哀时说,罗振玉逼债致死说,王国维&ldo;妻妾出轨受辱&rdo;说等等,一时甚嚣尘上,莫衷一是。王氏之死遂成为一个人言言殊的谜团。[66]

王国维的遗体入葬后,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对其死因作了解释和评价,其说成为众说纷纭中最有说服力的论断,为天下士林广为瞩目和重视。在陈寅恪眼中,王国维是亦师亦友的人物,也是极少可以引为知己者,王的自杀绝非世人所说的由于个人恩怨,或后来的溥仪所说是经济方面的索债等等。王氏真正的死因,是殉文化而死,是不忍见到即将衰亡的中国文化那令人心酸的悲怆结局而死,其一死是对当时混乱无序的时局和世风日下的现实作出的近似&ldo;尸谏&rdo;的抗争。陈寅恪以他对师友的深切理解与同情,在挽词中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