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允慈抵达时,老妪和孩子正被诊所的大夫往外请,要老妪将孩子带走,不愿意孩子死在诊所里,坏了诊所的名声。老妪苦苦哀求大夫再想办法救救孩子,大夫很无奈,说情况都已经讲清楚,是生是死只能听天由命。
一老一少在诊所门口闹得很难看,大夫非常为难。
杜允慈询问孩子患的到底是什么病。
大夫却也说不出个具体来,怀疑是错吃什么东西导致中毒,人一直昏迷发烧,气息越来越微弱。
杜允慈又询问老妪家在哪儿。
老妪边哭边说家在乡下,为了救孩子才进城来,怎料城里的大夫也没办法。老妪坚持不回去,要带孩子再去找其他大夫,但她年纪一大把,今天因着孩子的病情还没怎么吃过饭,差点把孩子摔了。
稍加思忖,杜允慈让大壮帮忙抱孩子,旋即带孩子前往杜家相熟的大夫那儿去。
重新诊断的结果还是没太大差别,只是比先前那位大夫更肯定孩子是误吃了带毒性的食物,建议带去洋人医生那里再试试。终归多一分希望。
杜允慈采纳意见,辗转又带着孩子和老妪找到洋人街上的西洋诊所。老妪一开始不愿意,封建思想浓重,也不知听信哪里的谣言非说红毛绿眼的洋人会用针筒吸走孩子的魂魄,杜允慈啼笑皆非,最后经由映红的好说歹说,老妪才同意。
事实证明洋人医生有办法。最后孩子打了针挂上吊瓶,虽然整个人看上去依旧虚弱极了,但洋人医生非常确信已经没事了。
能救下一条生命,杜允慈是开心的。
老妪抹着眼泪佝偻着背又来给杜允慈下跪磕头,双手合十跟拜菩萨似的,不住感谢杜允慈的大恩大德,映红拦也拦不住。杜允慈只道:“你来找我爸爸,我爸爸不在,我当然要帮忙。”
老妪闻言神情颇为不自然。
护士带着没写清楚的病人资料卡要求填写完整。
杜允慈接过资料卡。
资料卡上目前只有孩子的年纪。
若非之前医生询问,她真没看出来,竟然有九岁,明明又瘦又小个,顶多六、七岁的模样。转念思及穷孩子打小吃不饱穿不暖还得干各种农活,倒能理解。
“阿远全名就什么?”杜允慈拿起笔。
老妪结结巴巴:“就、就叫阿远。”
杜允慈无奈:“姓什么?总有个姓吧?你是阿远的奶奶吗?孩子的爸爸妈妈呢?”
老妪躲闪她的视线,低低喃喃:“就叫阿远……叫阿远……他妈妈死了……死了……”
杜允慈闻言作罢,继而探问老妪的家庭住址。
老妪报了湫下村。
杜允慈对这个村子有印象:“原来你们是湫下村人,怪不得认识我爸爸。你们村出的蚕丝总是顶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