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医院挂着急诊科主任牌子的男医生过来拍陈老师的肩膀,啧啧称赞:“我们陈老师就是陈老师,厉害的很。我就讲我手下的兵们要是有陈老师一半的厉害,我头发都能少掉一大半。怎么样?老陈,别干120了,上我们医院来,就干我们急诊。再不济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
叶颂本来还美滋滋,与有荣焉。可以听对方后面的话,她顿时要跳脚。
不得了了,侯主任,有人要挖你的墙角!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九点跟10点各有一更。
第33章翻车的兼职
上了救护车,叶颂一直偷偷看陈老师。
刚才区医院的急诊科主任提出的条件可真不错,给编制,收入起码是他在120的两倍。
说实在的,叶颂听了都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经验丰富的院前急救医生瞧见自己徒弟的小眼神,哭笑不得:“你看我干什么呀?我要真想干急诊的话,我直接想办法挤去仁济医院不好吗?”
哪家医院的急诊都缺人。别看他们对外招聘的要求恨不得什么科室都要博士呢。实际上一些科室,比如说急诊产科儿科这些没什么人愿意干的,其实学历要求会相应的下降。
前两年二胎潮疯狂的时候,各大医院产科一方面从区县级医院挖人,一方面连本科生都不放过,反正得把人先捋进来干活再说。
急诊更是重灾区,基本上处于常年缺人的状态。院内医生愿意干急诊的屈指可数,医院不得不从其他科室想办法抽人轮流转急诊。
像陈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院前急救医生,又是在仁济医院急救站干老了的,跟方方面面都熟悉,想转去急诊还真没想象中的难。
陈老师摇摇头,自言自语一般:“急诊的情况不比院前急诊好到哪去。我们在120讨厌的事,急诊也会天天发生。我没事瞎折腾什么呢。”
急救员跟司机都笑:“回头我们就喊侯主任请客,恭喜他又保住了一员大将。”
陈老师笑笑,没参与这个话题,只盯着叶颂提问:“你跟我说说看,临床诊断问诊时的关键点有哪些?”
冷不丁的,倒霉的120新人又被架在火上烤了。她结结巴巴地背口诀:“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陈老师没有追着问,反而更加简化了:“简单点儿讲就是吃喝拉撒睡,外加一个精神好不好。咱们现在关起门来说事,你讲讲看,卫生院的处理是不是存在着问题?”
叶颂硬着头皮作答:“有,他们饮食跟大小便的情况问的都不够仔细。不过这也很难避免,因为病人跟家属都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的地方。”
“这就是一个问诊的技巧问题。我不知道他们具体是怎么问的,大大部分情况就会这样问,吃的好不好啊?能不能睡着觉啊?大小便还正常啊?表面上看是没问题,但实际临床工作中会存在很多问题。你得更加具体,更加细化,还要反复追问。
病人有的时候会有个心理,尤其是家属,他会下意识否认病人以前有任何异常情况,觉得好像没有那些问题,那看不好就是医院的责任。反过来,是自己的责任。人都这样的,很难避免。”
叶颂赶紧拿起小本本记。
陈老师也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滔滔不绝:“我不晓得你有没有听过老协和医生护士上临床要先从给病人端屎尿盆子做起的故事。事情真假,我不晓得,我就是三流医学院毕业的小医生。但如果是真的,你认为他们想要培养的仅仅是医务人员放下身段真切关心病人的心吗?我看这个不一定,我认为实际上是让他们趁机观察病人的大小便情况。
吃喝拉撒睡,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大小便。为什么呀?脏呗。医疗记录上虽然有大小便的情况,但你扪心自问,会有多少医生护士自己去亲自看普通病人的大小便情况?很多时候是不是就张嘴巴问问?”
叶颂没办法摇头否认,医学本科生要上临床实习一年,但她得承认,她从未观察过病人的大便。
“端过病人的屎尿盆,再让你观察病人的大小便,你就不会有那么沉重的心理负担,感觉自己做不到了。我认为这才是当年他们这项规定的意义。要是实在做不到,尤其是像我们这种情况,120就接触病人那么点时间,那就得细细地问,永远不要觉得这个没关系那个无所谓。有的时候,几句话就能解决大问题。”
陈老师表情严肃,“像我们这种小医生,不是专家,也不是大医院的人,就老容易觉得自己被病人轻视。可你要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什么都不会,开了化验单,拿到检查报告,都不晓得从哪儿找问题,人家凭什么不轻视你呢?
不管我们怎么想,病人自己跟家属找医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疗疾病。现在又不是免费医疗,人家掏了钱,折腾了半天,还是满头雾水,白受了好多罪,是个人都会有意见的。”
叶颂的笔头子都要来不及记了,一直刷刷写个不停。
下班回家跟蓝晓聊天的时候,叶颂还在感慨:“我都怀疑我到底能不能当医生。”
众所周知,医院的歧视链是病区>急诊>院前急救,在众人约定俗成的观念中,120的技术含量是最低的,做好搬运工就行。可就是这样,她这份工作照样干得满头包。
今天跟陈老师接的5个病人,她一个都没看出真正的情况。后来陈老师一解释,明明是摆在眼前的事情,她怎么就看不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