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梨俱吠陀〉几首哲学赞歌新解》
印度最古老最神圣的经典《梨俱吠陀》中有几首一向被称作&ot;哲学赞歌&ot;的诗:《无有歌》、《生主歌》、《造一切者之歌》等,都是讲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在内,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问题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幻想,其他民族也是有的。中国古书上&ot;无极而太极&ot;等等的说法,也是讲宇宙起源的。大概有了点文明的初民,都会有类似这样的幻想的。
对《梨俱吠陀》的这三首&ot;哲学赞歌&ot;的解释,古代的印度注释家都认为这是极为神圣的东西,没有哪一个敢用&ot;性&ot;的观点来解释。一直到了近代,两位日本学者和一位德国学者才提出,这些&ot;哲学赞歌&ot;讲的并不完全是哲学,而是讲性交活动。可惜他们浅尝辄止,没能深入。我在此文中进一步对这个问题加以阐述。我的阐述并不全面。我是有意这样做的,因为全面阐述将会费极长的篇幅,是我当时做不到的。我只从三首赞歌中选出了两个重要的带关键性的问题来加以阐述,提出了自己明确的而不是闪烁其词的观点。
一、&ot;独一之彼&ot;这个词儿,除了见于上述三首《梨俱吠陀》&ot;哲学赞歌&ot;外,还见于其他一些赞歌中。在梵文中有不同的写法:eka&iddot;,ekah&iddot;,tad
eka&iddot;,甚至只写作tad。eka
&iddot;的意思是&ot;一&ot;,tad(tat)的意思是&ot;这个&ot;或&ot;那个&ot;。在印度哲学宗教中,这是一个异常神圣而含义又异常模糊的字。它究竟指的是什么东西?我上面已经说到,这三首&ot;哲学赞歌&ot;指的或者影射的是人类性交活动。这一点可无疑义。既然是性交活动,那么,所谓&ot;独一之彼&ot;指的就是男根。我列了一个表:
独一之彼=生主=l&iddot;ga=男根
l&iddot;ga崇拜之风至今尚在印度流行。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也曾提到这一件事。
二、金胎与金卵在《生主歌》中,第一颂出现了&ot;金胎&ot;,第七颂出现了&ot;胎子&ot;,第八颂出现了&ot;众水&ot;,第九颂出现了&ot;大水&ot;。讲的都是妇女生孩子的事情。&ot;金胎&ot;指的是&ot;子宫&ot;,&ot;水&ot;指的是&ot;羊水&ot;。这一些都无可怀疑。
总之,三首&ot;哲学赞歌&ot;讲的都是生殖崇拜。
3?《〈东方文化丛书〉总序》
这篇论文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见解,其中的见解在上面讲述的许多论文中已经谈过。我首先讲到文化产生多元论;讲到汤因比的理论:任何文明(汤的用语)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演变、衰退的过程;讲到文化交流的作用;讲到四个文化圈和东、西两大文明体系等等。我说,统治今天世界者是西方文化体系。这情况过去并没有过,今后也不会永远如此。
4?《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我从那几年的&ot;文化热&ot;讲起。我的观点基本上是,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都不能专靠科技来支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必须同步发展。也就是必须大力抓文化建设。
讨论中国文化,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情况。我们必须上下数千年;纵横十万里,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才能认清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相。至于中国向西方学习,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ot;西化&ot;,萌芽于明末清初,大盛于十九世纪末;到了今天,衣、食、住、行,从头到脚,好些地方已经&ot;西化&ot;了。
第98节:回到祖国(51)
这不是一件坏事,它是不可抗御的。但当然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ot;崇洋媚外&ot;的奴才心理,在一部分人身上滋长颇盛。一部分人任意贬低中国文化,认为外国的东西一切都好。要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克服这种&ot;贾桂思想&ot;。
下面我又谈到文化多元产生论以及四个文化圈和两大文明体系的问题,这里从略。我又介绍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和他的学说,上面已经讲到过,也从略。
我主要要讲的是,我们自己和西方一些人士,对待中国文化,缺乏历史眼光。他们只看到眼前,忘记了过去。他们以为中国从来就是这个样子,这是一种接近愚蠢的想法。在中国汉唐文化发展鼎盛的时代,西方一些今天文化昌明的民族,那时还处在蒙昧阶段。这件事我先不谈。但是,可惜的是,连欧洲人自己好像也把这个历史事实忘得精光了。实际上,一直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在欧洲人眼中还是有极高文化的民族。欧洲当时最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在一八二七年一月三十一日同爱克曼谈话时,还对中国说出了最高赞誉的话。据我的看法,欧洲人改变对中国的观感是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开始的。这一次战争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的。中国战败,割地赔款,从此天朝大国这一只纸老虎彻底被戳穿,声誉在欧洲人眼中一落千丈,一蹶不振了。连一些中国人自己也受到了传染,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忘记了自己的文化,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但是,万事沧桑,万事万物无不随时变化,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也逐渐露出了破绽。这一点连一些西方人自己也并不讳言,这是我们中国人猛省的时候了。
5?《〈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后记》
这是一篇很短的小文章,但是其中所谈的问题,却决非不重要。
我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专著和论文,有一些出版社重专著,轻论文集。其实内行人都能知道,真正能及时地反映学术研究最新情况的并不是专著,而是论文。我谈的第二个问题是我的特殊的研究方法。我研究佛教混合方言,当然要细致分析和探讨这种语言本身的语法变化的特点。但是,最重要的是,我通过研究佛教梵语的变化来确定佛教部派,甚至大乘起源和流布的时间和地点。因为佛教梵语各具时代和地域的特点。我认为,这是我的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
6?《文学批评无用论》
我以《红楼梦》为例,指出二百年来读过此书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亿了。但是根据红学专家的评论而读的人,恐怕绝无仅有,因此我说文学评论无用。但是红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还是很有意义的。探讨此书的思想和文字,各执一词,各树一帜,对于某一些读者,也会是有用的。
7?《〈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序》
一九八八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到会的中外敦煌吐鲁番学者数十人,很多人在会上发表了论文。这一部论文集就是从发表的论文中选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世界上这一门学问的研究水平。我在大会的开幕词中讲了两句话:敦煌吐鲁番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在世界,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因为,时至今日,学术已成了天下之公器,任何关起门来做学问的办法都行不通了。此外,最值得注意的是,一批青年中外学者脱颖而出,成果斐然,受到了不同国籍的老一代学者的赞扬。中外青年互相切磋琢磨,时有激烈争论,但个人友谊却随之而加深加固。这都说明,在我们这一门学问中,狭隘的民族感情已经为大公无私的、唯真理是务的国际合作精神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