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节百姓缺衣短食,知府衙门吃的也很简单,于夫人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家常菜,又拿出自己腌制的鸭蛋,勉强凑了五菜一汤出来。
滕誉骨子里并不将就吃穿,饭菜虽然简单,但胜在美味,也能让人饱餐一顿。
而殷旭记挂着那药材的事情,只盛了一碗汤慢慢喝着,发现这份汤中并没有刚才那种味道,于是直接问道:&ldo;这汤的味道与刚才的味道不一样,这次没加药材?&rdo;
于学中回答不出来,于是让人去问尊夫人,得到的答案是晚饭做的匆忙,来不及煲汤,所以也就没加药材。
至于之前送去的鸽子汤,与夫人在里头加了一种参果,据说这种果子有稀有,于家也只有两个。
因为知道丈夫的意图,知道他想加入三皇子阵营,于夫人其他方面帮不上忙,只能在吃食上下功夫,自然是什么好东西都舍得放。
&ldo;参果?不知是什么样的,可能借本少爷一观?&rdo;
说起这参果,于学中还是知道的,当时有人求他办事,用一个玉匣子装着两个果子送给他,而且更奇特的是,那参果长得形如娃娃,巴掌大一个,看着着实稀罕。
因为不是不能办的事,他便收下了,事后交给他夫人便没管过,哪知道她竟然拿去炖了汤,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能不能吃。
于学中忙打发小厮去后头问他夫人,同时给滕誉说起了这参果的来历,主动交代了部分事情。
如果这参果当真是无价之宝,那他想藏也藏不住。
很快,于夫人就亲自捧着一个匣子进来了,有自家丈夫在场,她出来见客也不算太失礼。
殷旭把匣子接到手中,缓缓打开,一股清香的气味飘散出来,就连滕誉也好奇地凑了过来。
&ldo;咦,这果子卖相很奇特啊,倒是从未见过如此奇怪的果子。&rdo;
匣子里装着一枚干瘪的果子,形似刚出生的婴孩,干干瘪瘪的并不好看,甚至是丑陋的,亏的于夫人竟然敢把这样的东西加进汤里。
&ldo;是啊,当初那行商只说这果子是无意中所得,有一次风寒入体病的严重,然后吃了一枚这果子便好了,于是便知是好东西。&rdo;
殷旭眨了下眼睛,平静地问:&ldo;那行商可有说是在哪里得到这参果的?&rdo;
于学中认真想了想,摇头说:&ldo;这倒是没有,只说是无意中得到的。&rdo;
无意中的得到的肯定也有个途径,殷旭追问:&ldo;那此人在哪?&rdo;
&ldo;只是路过的行商,下官也不知他此时在哪,不过看他的穿着打扮和说话的口音,应该是南方人。&rdo;
殷旭将那枚果子拿在手里,缓缓转动着,没有了灵力,他便无法用灵力探测这枚参果是死是活但这味道他绝不会记错的。
在修真界,他们管这种果子叫&ldo;育灵果&rdo;,它有个最大的用处便是培育后代。
具体怎么做殷旭也只是在书籍上见过,没有亲自尝试过,只是知道这种果子如果已经失了灵性便等同于死果,没有用处了。
见殷旭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于学中便开口说:&ldo;这东西下官是看着就有些发毛,若七少爷喜欢,不如就转送给您了。&rdo;
殷旭听到这话抬起头,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ldo;怎好白拿于大人的东西,于大人可有什么想要的?我与大人交换。&rdo;
&ldo;不必不必,这本就是别人送的,殿下不追究下官受贿的罪名就好,不需要交换。&rdo;
&ldo;那好,就当本少爷欠你一个人情,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本少爷。&rdo;殷旭大方地保证,这东西如果能用,那他欠于学中的人情就大了去了。
于学中并没放在心上,他根本想象不到这东西的用处有多逆天。
殷旭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滕誉也吃饱喝足,两人没在衙门多呆,便相携回去了。
于学中排了二十名衙役一路护送,之后也没把人撤回来,而是守在殷府的周围,万一有个什么事也好照应。
殷旭将他们现在住的这座府邸改名挂了&ldo;殷府&rdo;的牌匾,除了滕誉其他人都很不解,不明白这&ldo;殷府&rdo;二字从何得来。
何况这二字听着就不吉利,也不知道三殿下和七少爷是怎么想的。
殷旭断没有抛弃自己的名字用别人名字的道理,虽然在外人眼中他是霍天,可他知道自己的底细,如果连名字都放弃了,他上辈子还留下什么呢?
&ldo;看你很紧张这果子,可是什么奇珍异宝?&rdo;滕誉一路上就见殷旭揣着那玉匣子不松手,如果不是之前在知府衙门看到他盯着那果子两眼发直的样子,他都要以为殷旭是看中那玉匣子了。
毕竟这位可是有前科的。
殷旭把油灯拨亮放在桌上,对着灯光将那参果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叹气道:&ldo;奇珍异宝是必然的,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用。&rdo;
滕誉倒在软榻上,看殷旭那份认真劲,笑着打趣道:&ldo;难道你真信那行商的话,以为他能起死回生不成?&rdo;
殷旭暗道:起死回生算什么?如果这真是育灵果,他便能直接培育出个婴儿来。
不过看这果子的卖相,恐怕只是形似而神不似,内里未必就是育灵果。
&ldo;能不能起死回生我不知道,不过这东西确实可以当成疗伤圣药。&rdo;他喝完那盅汤后,丹田内暖洋洋的,体内魔气充盈,之前被滕誉采补的后遗症全消失了,状态好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