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至今为止的确是非常努力,这些本宫都看在眼里,可论权术谋略您都不是司马昭的对手,而且司马昭和您之间的矛盾已经日趋明显,陛下想要效仿汉宣帝采取徐途进取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事实上曹髦也因为这件事而苦恼:
“儿臣也很明白这一点,但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怕儿臣就要死在司马昭的手中了……”
郭太后能够清楚感受到曹髦内心的惶遽与不安,她将手轻轻放在了曹髦的手上:
“但目下对于陛下来说,有一点是您最厉害的武器,那就是所有人都认为司马昭已经把你压得死死的,而你已经一点办法都没有了,这样一来司马昭必定会对你放松戒心,而陛下您应该抓准这个时机,秘密号召忠于陛下的臣子,对司马昭发起突然袭击,只要司马昭一死,那司马家必然会陷入大乱,甚至是四分五裂,到那时局势对陛下来说可就有利的多了……”
听了郭太后的话,曹髦想起了不久前孙休诛杀孙綝的事情,而孙休无疑给曹髦做了一个好榜样,所以曹髦已经下定决心,他对司马昭的行径已是忍无可忍,一定要谋除司马昭,彻底结束司马家专政的局面……
但曹髦也很清楚,司马昭不是孙綝可以相比的,同样的计划对他未必适用,所以他开始暗地里进行谋划,开始接触一些真心效忠于他的臣子,譬如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自加上自己身边的“三王”,曹髦已经对和司马昭这场你死我活的争斗,有些一些信心。
(廿三):碎九重
在李昭和焦伯的承诺之下,城中陵云台尚不在司马昭的控制之中,虽然那里的兵力虽然只有数百人,但也算是一支可以投入战斗的武装,好过没有。
但这对于曹髦来说已经足够,因为根据郭太后给他的提点,他唯一有机会将司马昭连根拔起的斗争方式,就是利用小股武装对司马昭采取突然袭击,这虽然是一种风险极大的赌博,但确实也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公元260年(魏甘露四年)五月初六夜里,李昭和焦伯手持曹髦的密诏来到了陵云台,命令那里的甲士随时准备展开行动,各自分发武器盔甲。
可是就在甲士们做完准备的时候,天空却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而且雨势越来越大,于是李昭立刻跑回宫内回禀曹髦,说雨量过大不宜采取行动,建议明日再执行计划。
曹髦看了看外面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又将手伸出了屋檐范围之外,任由雨水无情的打落在他的手心之中。
略加犹豫之后,曹髦决定听从李昭的建议,他将已经完全潮湿的手缩了回来:
“那好吧,反正也不差这一个晚上了……”
同时,为了在诛杀司马昭之后能够稳住大局,他命人秘密将自己的心腹,王沈、王业以及王经三人召入宫内,商量善后事宜。
此时的曹髦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自己的这个迟疑的决定,直接改变了此次行动的结果,更加直接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
在等待黎明的过程之中,曹髦在自己的大殿之内对王沈等三人直说自己的计划,同时也表露了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绝不能像曹芳一样当一个坐以待毙的傀儡皇帝,更不愿意等着司马昭来对朕下手,所以此次朕一定要讨伐他!”
三人一听之后反应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震惊异常。
王经虽然很敬佩曹髦敢以弱搏大的勇气,但是他认为这个计划还是太过冒险,他以鲁昭公的例子来劝说曹髦从长计议,毕竟司马昭的能耐是众人皆知的。
然而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的曹髦,又怎么可能这个时候打退堂鼓呢?他将自己已经写好的诏书丢在了地上:
“朕决心已定,即使在这场斗争之中失败身亡也不失朕身为一个帝王的气节,有什么好犹豫的?再者有吴国孙休的前车之鉴,又有你们这帮臣子忠心报效于朕,结果还犹未可知!”
这时王沈和王业都保持沉默,他们在彼此相视一眼之后,似乎也在内心深处做出了决断。
在曹髦命令他们三人去准备善后事宜之后,王沈便凑到了王业的身边小声说道:
“陛下这是铁了心要和大将军火并了,不知长绪兄意下如何?”
王业叹了口气说道:
“陛下虽胸怀壮志却实力有限,恐非大将军敌手啊,万一陛下落败了,大将军追究起来,恐怕我们都给给陛下殉葬……”
突然,王沈停下了脚步,将自己方才在大殿之中就已经萌生的想法直接说了出来:
“既然如此,我们也必须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才是……”
持有相同想法的王业听后也点了点头:
“看来也只能是这样了……”
两人达成一致后,便追上了走在前面的王经。
王沈上前劝说王经和他们一起去向大将军司马昭通风报信,以免将来受到牵连。
王经听后先是一惊,随即大骂王沈和王业吃里扒外、忘恩负义:
“陛下如此器重你们,可你们却在陛下最需要你们帮助之时出卖他,你们还算是人吗!”
王沈耐心劝说王经:
“方才彦纬兄也对陛下说此次行动陛下胜算极小,既然如此又何必……”
“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