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是谁》项目留下的应激反应。“吴晗怎么会想到给小元做副导?”俞骁懒得和张永军争辩,转移话题问道。张永军也识趣,“你之前是不是想找毕华华做元元副导?”俞骁点头。张永军顿时一言难尽,“你知不知道这个剧本,是毕华华导演一贯擅长的题材?”俞骁反应很平淡:“知道。”这个本子最初是想捧丁京京,准备找的导演就是毕华华,当然是毕导擅长的类型。“知道你还找?你是不是有毛病?”张永军简直没法忍:“本来媒体就在质疑元元,到时候《姐姐》上映,成功了人家说这其实是毕华华的功劳,失败大众只会说元元不行。”张永军越说越火大:“是不是有毛病?是不是有大病?你唯恐搁元初一身上的视线不够灼烧是不是?”张永军简直痛心疾首,看俞骁的眼神,像看背叛元初一的渣男:“大晗做副导则不同。大晗个人风格无比强烈,小元的分镜头脚本,一看就与大晗风格迥异。这样的副导,《姐姐》成功,大众才更信服。”他实在愤然:“你到底怎么想的!”俞骁很平静,“我必须保证,小元做导演的挂开大了!张永军的话,让俞骁有一瞬间怔愣。他知道从邱继宽接手《问道》制片工作开始,元初一就在断断续续解构《姐姐》剧本,不停在画分镜头脚本。可他的确没看过,忙并不是借口。张永军把视线调回片场,元初一正蹲在地上,给小演员耐心讲戏。张永军沉着的嗓音无甚起伏,在盛夏的日头里自带凉意:“你但凡翻过元初一任何一本分镜头脚本,你就会知道,她根本不需要毕华华。她不需要任何人来为她兜底!”“你问大晗为什么想给元初一做副导?”张永军冷笑:“你以为是我拉大晗给元初一托底?你搞反了,是大晗想向元初一学习!”张永军目光犀利,“俞骁,元元很信任你,非常信任,我甚至发现她在内心视你为长辈。你别把你运作资本那一套用到她身上,她的才华值得细心呵护。”张永军此人,曾经能为才华横溢的吴晗披荆斩棘;今天也愿意为元初一仗义执言。他一直没变,把自己修炼得八面玲珑,不过想缔造更好的创作空间提供给合作的天才。……俞骁沉默。他当然可以否认。如果他不信任元初一的才华,不可能顶着董事会巨大压力,坚持把非常可能拿奖的剧本分配给元初一。海川盯着《姐姐》这个本子的导演少吗?不过是俞骁一力主张分给元初一,也因为《姐姐》能从千禾影业抢来版权,是因为对方在元初一一事上理亏。正因为相信元初一作为导演的才华,他才会舔着老脸不要,说服作者并拿下《生存》的电影版权。张永军的提醒,俞骁扪心自问,他真的信任元初一拥有导演才华吗?是的,非常相信。他相信元初一不只能导科幻片,也能导实现题材吗?不,至少没有给予百分百信任。他在《机甲战士》摄影棚,看到了元初一对科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看到她把虚幻的想象画面转变成现实镜头的能力,看到她对特效技术如臂使指。可对《姐姐》的分镜头脚本,元初一独立改编了整个剧本,那么厚厚一叠,他却一眼没想过看。……“谢了。”俞骁哂然一笑,看向张永军感叹道:“没想到有一天,我会沦落到需要你提醒。”“你什么意思?”张永军顿时不乐意,“老子以人情练达闻名影视圈,你看不起我咋的?”这是实话。拍《风雪羌塘》,演员和工作人员苦得一批,高反不断,恶心难受,吃不好睡不饱。为什么大家依然心甘情愿苦守岗位?因为张永军真的会做人做事,对剧组有所人真正做到推心置腹。他看透俞骁不是那等听不见意见的人,才选择这般直言不讳。所有欣赏吴晗的人,在张永军眼中,都很可亲可爱,俞骁和元初一正好包含在内。……吴晗每天以全新的目光,注视片场指挥的元初一。当然,他面容一贯冷峻,基本没什么话,谁也看不出他对元初一的欣赏,像是茶壶沸腾的开水,“滋滋”冒烟。这当然不包括张永军。“元元真这么有才?”他调侃吴晗,“总感觉你要不是受限于表达……如果片场有弹幕,估计满屏都是你的感叹。”吴晗:……拍《风雪羌塘》,剧组的第二副导,是吴晗同校师弟。在学校也算才子一枚,进剧组锻炼,被吴晗无意识的打击,搞得信心全无。原以为毕业就能大展拳脚的年轻人,深感积累不够,现在已经考上研究生,准备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再出来闯荡江湖。吴晗对师弟的无视,和对元初一的欣赏,态度那叫一个天差地远。……吴晗沉默点头,又摇摇头,“很奇怪。”就算张永军是翻译机,也不明白这个奇怪指什么。他请教吴晗:“哪里奇怪?”《姐姐》即将转场,离开小乡村的戏份,是元初一的第一场戏。对方正逐一指挥所有工作人员,按照她的设想,一一到位。两周的时间,所有人无形中对元初一产生极致的信服。她就像个老辣的统帅,对每个螺丝钉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变动了然于胸。这是一盘大的棋局,剧组所有人慢慢形成默契,在元初一指定的方格内,你才能尽情发挥。吴晗惜字如金:“经验。”张永军心领神会翻译,“你觉得,元初一不只是对剧本拆解厉害,不只是画面调度充满艺术性,不只是电影节奏感优秀,不只是调教演员能力卓绝……”越说,张永军发现,不知不觉间,吴晗有的能力,元初一有。吴晗缺的能力,元初一一样具备。例如对演员的调教,因为沟通不力,吴晗一直有所欠缺。他十分依赖演员本身的演技。张永军如梦初醒,惊悚道:“元初一表现得压根不像一个新人,她像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成长起来的导演,对任何可能产生失误的地方,早已防患未然。”……系统:谢邀,宿主人在片场,昨晚刚结束系统第八十一次命题作文拍摄。绝大多数的导演,这一生能完成十部以上作品,已是不易。每部作品,燃烧的都是真金白银。系统拥有全球实景,只要宿主想,她能用精神力调度一切图像资源,在系统空间尽情发挥。只要有想法,只要有剧本,只要擅于视听语言,就能打磨出成熟的作品。这挂,用宿主的话说,开大了!她拥有无数次试错!0成本!啊,不对,也不是。得耗费无数精力、想法,才能在系统空间打磨出精益求精的ai成品。可这是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