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听到陆庆芸的话,低头笑了笑,有些时候,像草原上脱缰的野马,行事虽鲁莽了些,但头脑还算清醒,甚至在一些情感之上,看得极为通透,“某些方面,明明看得通透,却仍深陷其中,郡主与我一个故人,在这一点上十分相像。”
“故人?”
陆庆芸挑眉。
李忱看着地牢里的西窗,神情有些悲凉,那束光,是从长安西侧照进来的,“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
——河北道——
潼关失守后,太子李怏逃至朔方,派人将苏仪李光必召回。
远在常山的朔方军统领苏仪不得不下令收兵回援,李光必也只好撤围回军。
博陵之围得解,李光必与苏仪领兵退入井陉,只留下一支河间团练兵守常山。
“将军,李光必退兵了。”
博陵被围数日,早已是弹尽粮绝,眼看就要城破被俘,唐军却突然撤兵。
施寺明爬到城墙上,看着城楼底下密密麻麻的骑兵,心中激动不已,可又害怕是敌人佯装撤退,于是派人出城打探消息。
得知燕军大破潼关后,施寺明于是明白,李光必撤兵是为了驰援长安。
死里逃生的施寺明,仰天大笑道:“天不亡我,天不亡我。”
“即刻清点人马随我出城追击,我要杀他个措手不及,以解这些时日被围之恨。”
施寺明吩咐道。
就在施寺明领兵出城想要袭击朔方军后方时,渔洋郡求救的燕军人马赶到了博陵。
“将军,平卢兵马使刘客奴据渔洋叛变,范阳告急。”
施寺明听后大惊,他慌张问道:“刘客奴与其主将归顺朝廷后,皆为陛下策反,二人守平卢多日,未曾生变,如今局势大好,怎会突然叛变?”
“是唐廷的平原太守严真清,他派人用船只走海运,给刘客奴送去了十几万的军饷,并还将自己十岁的儿子留在渔洋做人质,以此让刘客奴相信与归顺朝廷。”
范阳乃燕军的老巢所在,不容有失,而渔洋距范阳极近,施寺明气得大怒,他看着已经跑远的朔方军,“严真清这个老奸巨猾的狐狸,当初我们都因为他是读书人,而小瞧了他,现在,就是因为有他的存在,才延缓了我们西进的速度,让大军僵持在河北战场,反反复复,如果陛下当初听从中书侍郎的建议杀了他,就不会有今日这么多事。”
“回援范阳。”
施寺明不得不下令收兵前去拦截攻打范阳的唐军。
平卢兵马使刘客奴据渔洋起义,被朝廷封为平卢节度使,正欲率兵袭范阳时,施寺明领兵从后方赶来,因朔方军在河北的胜利,施寺明又被围于博陵,此时的的刘客奴,还没有收到朔方军收兵井陉的消息,施寺明的突然出现,犹如天降神兵,将刘客奴打得措手不及。
刘客奴只得抛弃还在城内的妻儿,大败而逃,士卒死伤七千余人。
施寺明于趁机夺取严真清赠与刘客奴的兵甲辎重,足足两千乘,并将平卢兵马收编,休整过后,再次西出,举兵复攻常山。
燕军入九门,九门县守军诈降,设伏于城楼之上,燕军中计,施寺明中箭坠马,一怒之下下令屠城,并纵火烧了城池。
朔方军撤出河东后,施寺明再次攻占常山、赵郡,与陆善大将尹子齐部会合。
两军合力进攻平原,迫使平原太守严真清放弃平原,短短几日,燕军连下河间、景城、清河、乐安、博平等郡。
河东复陷叛军之手,中原的局势,再次倒向叛军,叛军气焰复炽,摇摇欲坠的李唐江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作者有话说: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浮生一梦。出自五代李煜。
陆庆芸不是恋爱脑哈,不写那种搞不清是非的恋爱脑,父兄那么疼爱她,没有理由因为一点好感就放了敌人,李忱对她可没有什么恩情。
潼关失守的危害,间接性的救下了安史之乱中的史,延长了战争时间,朔方军之前的胜利等于白忙活了一场。(战争有损耗,胜利可以凝聚人心,也不算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