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婉是王爷的人,从小就知道杜家荣辱全看王爷,被培养起来,去长安经商(收集情报),都是为王爷做事。
她当然清楚,王爷好了她才好,王爷登基成为大汉天子,她也能跟着荣耀。
王爷若是这次失败,她只能跟着倒霉。
没遇到皇帝之前,巴不得姑父早点登基,她这么多年在长安做的事,就是为了那一天的到来。
遇到皇帝之后,这心思虽然还是有,但没以前强烈了,皇帝救过她,骂过她,让她春心动了,跟皇帝陛下有了纠葛,这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观察皇帝陛下的言行举止,行事作风,看他春风得意自信满满,眉梢眼角透出来的精气神,很有一副能君的架子,比自己的姑父强了不少。
自己的姑父,整天想着念着就是要当皇帝,可他想的是那个位置,而不是那份责任。
现如今,姑父是铁了心要反,自己能有什么办法?劝姑父放弃是不可以的,姑父要派人万军之中行刺皇帝,她也不能去阻止。
要不要想个办法联络上皇帝陛下,让他多点提防和戒备?这么做,无异于胳膊肘往外拐,耽误了姑父的大计怎么办?
就算要通知皇帝,又如何去通知?
艰难的选择啊,一个不慎,搭上去的不是自己一条命,而是很多人。
杜婉头疼,心思重重的回去想办法去了。
她离开,自然看不到自己的姑父,广陵王刘胥又火急火燎的进了田明远的军帐,看着田明远挑选的敢死队,听着田明远对他们的训话。
不说广陵王刘胥这边的情况,刘贺带着兵马一路紧赶慢赶的到了淮阴,部队没有开进县城,而是在城外驻扎了下来。
安营结寨刚刚搞妥当,前锋张安世,淮阴县令李云飞两人就赶紧前来拜见了。
皇帝大军虽然才到,可是皇帝的圣旨和亲征的消息却早几日就到了这边,李云飞之所以能够坚持挺到皇帝亲征大军赶到,也跟这些消息有关。
皇帝亲征,李云飞的信心大了很多,知道这次顶住了叛军就是功臣,死顶也得顶。
给士兵和城中的百姓们也是如此宣传的,因此,士兵们都跟着他一起死守淮阴,愣是用小小的一座县城,挡住了刘胥潮水般的叛军,没让刘胥的反叛有蔓延的趋势。
“臣,淮阴县令李云飞,叩见皇帝陛下!”
刘贺满脸都是真诚的笑,上前亲手把李云飞扶了起来,笑道,“哎呀,你可是朕的大功臣,快快请起。能顶住广陵王大军前进脚步,为朕亲征赢得时间,你首功一件!”
刘贺说话就是直接,假大空等等虚的,一点都没有。
李云飞这些天的死守,换来皇帝陛下如此肯定,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激动莫名,赶紧和皇帝客套了几句,表自己的忠心和态度。
刘贺跟张安世李云飞寒暄了一阵之后,话题还是转到了战事上,请二人坐下之后,问张安世道,“张爱卿,你对这一仗,可有什么高见!”
张安世微沉吟,“陛下,打赢广陵王不难,广陵王连一个淮阴县都拿不下,又怎么可能有能力跟陛下斗?臣建议今晚稍事休息,明天直接开战。”
刘贺点头,“有理,朕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论打仗朕虽不通,兵书也没读过几本,但是天时地利人和,朕看广陵王一样都不占,且他拿不下淮阴,士气已损,咱们一鼓作气,定能一战定乾坤!”
刘贺这么自信满满也是根据形势来的,兵书他确实没怎么看,但一个县令,凭着点本地农民和地主支持,外加点其他郡县的援兵就拖住了刘胥的进攻路线,自己富有四海,财力,物力,兵力上样样都有优势,就是吓也能吓退刘胥的叛军。
天时地利人和,刘胥哪样都不占,而自己什么都占了,怕他刘胥能翻天?
刘贺的乐观态度,让张安世多看他两眼,这个皇帝,能说出不懂兵法之类的,可见也并非只知道吹牛的,他这般说,那是自信。
有这么个自信的皇帝坐镇,这一仗对他来说,那就简单了,现在唯独担心的就是刘贺一时兴起,要自己不懂装懂的来指挥,明明有利,瞎指挥搞砸了就坏事。
这担心又不好跟皇帝明说,正在想怎么劝谏皇帝当个掌总的就行,又听刘贺接着说道,“这一仗,我想张爱卿是知兵用兵的将军,自然能够轻松应对,指挥大军的权利,朕就让你来拿了,务必要打一场漂亮仗,少牺牲,多杀敌!一次全灭!”
张安世看皇帝如此放权,心中放心的同时也佩服皇帝的信任,赶紧接口,“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厚恩。”
话落,一旁的李云飞接腔道,“陛下,臣倒是觉得,不必这么急着跟反贼交战,他们已经被挡在城外,再无进攻可能,臣觉得,应该先派兵做个包围圈,把叛军围在这,再一举剿灭方是正理。
不然的话,对方三万多的兵马,失败了是小,若是让他们走脱,然后要么退回广陵坚守,要么四散奔逃,为祸乡里,反而更严重,要知道,这些人以前都是囚犯,有的人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让他们走脱,是大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个县令能说出来这番话,刘贺倒是觉得这人确实有点才干,他和张安世不是想不到,而是想速胜。
刘贺是想要名要望,一仗打赢,打出声威,震慑住霍光,从而迫使霍光知难而退,还政给他。